从强制性控制走向自主管理——青岛海尔集团“OEC管理”破译(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岛论文,强制性论文,海尔集团论文,走向论文,自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工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要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离不开对职工真诚的理解、尊重和爱护。采访中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深深感到“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在海尔不光是一句口号。
关于职工,张瑞敏是这样理解的:“人人是人才。”他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要用人之长,并给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即所谓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工人们说:能被理解、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能产生一种神奇力量,它能激发我们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这样上下两者结合,怎能不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而形成合力?在海尔我们发现,这种理解和尊重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来保障。
冰箱二厂青年女工杨晓玲,针对冰箱温控器上的化霜按钮容易脱掉的质量问题,利用业余时间研制出“化霜按钮紧固板手”,使按钮组装完好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100%。接着,总装工段的李启明也以这种主人翁精神,对使用的焊枪进行了改造,成功地解决了过去焊接时容易烧坏压缩机漆面的问题。两种工具很快被公司命名为“晓玲板手”、“启明焊枪”,并被授予“琴岛海尔希望奖”。以工人名字命名工人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这是海尔对职工主人翁地位及职工在企业的重大作用的确认和尊重,工人们说,这种尊重是奖金代替不了的。如今,这种用职工名字命名的小革小改,在冰箱公司已有12项,如“云燕镜子”、“肃生套锥”、“秀凤冲头”等等。在车间的流水生产线上,人们抬眼就能看到贴有他们照片和事迹介绍的挂牌。在这种氛围里,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已形成制度,且热情不减。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公司出版的《海尔报》上,每期都登载职工们提的合理化建议以及有关部门对此的答复和处理结果。1985年至今,仅冰箱公司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就达16000多条,累计创经济效益达7000多万元。
在企业分配、用工、人事制度上能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是影响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近年来国内众多的企业苦苦探索的课题。1992年,正当全员合同制普遍推开、众多的企业忙于签订一纸合同之时,海尔却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搞了个“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后又改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临时员工),这种方式既解除了职工被推向社会的担忧、保持了职工思想的稳定,又实现了用工制度改革的初衷,并把内部管理与改革巧妙地结合起来。几年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有50多名工人从车间走上管理岗位,有7名大学生落聘而从事工人岗位。出于同样目的,在班组管理上,他们实行合格班组、免检班组和自主管理班组的班组升级制度。海尔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达到全员自主管理,从企业开始的强制性的控制管理到走向制度约束下的员工自主管理,这是管理上质的飞跃。连续多年月月按时完成任务从未出一件废次品的冰箱二厂门封条小组,1993年被集团公司第一个命名为“自主管理班组”。该小组组长杨绍华说得好:“如果我们工人连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的话,还当什么‘主人翁’!自主管理最能体现我们工人的自觉性。”是的,高质量的产品,是要靠高素质的职工干出来的。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缺乏现代组织资源而困惑,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中国并不缺乏先进的企业管理典型,因此,中国的企业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管理以人为本,这本是中国企业的固有优势,一些所谓的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和方式,在东方文化、汉文化中并不鲜见。
1991年底,冰箱一厂女工于桂香病倒了。医生诊断结果是“肝占位”,这无疑宣告了于桂香生命即将结束,消息传出牵动了海尔人的心。集团公司副总裁邵明津悄悄派人将于桂香的CT检查片从医院借出,先后请了数名专家教授会诊,经第二次CT检查,最后确诊是“肝脓肿”,使病人又有了生的希望。在医院做手术时,公司的几位领导在病房外站了6个小时,直到于桂香从手术室抬出来。几位大夫都感动地对于桂香说:你真有福气,摊上这么好的单位。现在家休养的于桂香病情大有好转,她说:“我这条命是单位给的。”类似事例,在海尔不止这一件。
去年夏天,一条“车间装空调,总裁吹风扇”的新闻在青岛传为佳话。此话说的是公司给车间的工人们都安装上了空调,而张瑞敏的办公室依然吹着电风扇。同样,“‘阿胶’盛满总裁情”的故事,也让职工心里热呼呼的。那是去年11月,山东东阿阿胶厂给他送来20盒阿胶表达对企业家的关怀,而他却全分给了一线生产工人。如果把这个话题再说得远一点,工人们还会告诉你:当公司有了第一批液化气罐时,当公司第一次分房时……享受到“第一”的也都是一线工人。公司一部最好的轿车,至今仍执行三种人可以使用的规定,即来公司的中外专家、有关方面的贵宾、客人和结婚的职工。公司工会从1991年开始,为每个职工举办免费生日午餐。从前年开始,每月最后一日的晚上,要为当月过生日的职工们举行一次卡拉OK晚会,并规定每位过生日的职工届时可带四位亲属一同来参加。公司领导都会抽出时间到场,为过生日的职工——祝福。那场面、那情景真让人激动、陶醉。对此,一位职工写文赞道:“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日场面并不难,鲜花、蜡烛、蛋糕,足可以烘托;而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日氛围,却不那么简单了,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感情的交融。‘海尔’就是我们的家。”
在海尔,几乎听不到职工对大环境的抱怨,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多是他们乐观和主动进取的姿态。我们把这样的工作环境概括为“有条不紊,波澜不惊”,而海尔人称之为“氛围”。
在海尔,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也看到了民族工业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