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刘恩响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摘 要: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工作效果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同时加快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改变。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增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有效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指导中国民族文化不断进步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的文化精神非常丰富。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基本内容。
1.进取精神
3.资源整合水平与协同能力。企业借助信息化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能力,实现企业内外部的高度协同,呈现出较高的业务集约化水平,构成高质量的企业价值网络。
进取精神是我国重要传统文化精神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奉行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了人们对于奋斗和进取的向往。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不屈不挠,因此自强不息成了中华儿女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心。
2.通过包容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包容精神
1.通过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当代人个性鲜明,具有开放、自信的个性特征,但也不乏自大、自负的问题,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部分人受限于人际交往和相处方式,引发一些心理上的不良状况,阻碍个体适应性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后果。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强调个人品德,通过提高个人的修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人,营造良好的生存交往环境。在更高的层面上,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集体利益为重,追求民族、国家更高的价值。就社会现状而言,人们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包容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们宽容心态的培养,将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应用到生活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谦逊宽厚、温良平和的性格特征,协调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爱国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精神文化,不论哪个时代,爱国都是每个人具备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将个人的情怀与治国平天下相统一,克己修身是基础,治国平天下才是爱国精神的目的。中华人民一直以来都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人生的追求,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挂在心间,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道德人格是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道德人格在一定层面上比个人的生命更重要,是追求人格独立和人生尊严的重要体现。儒家文化是道德精神的重要体现,从孔子和孟子的个人追求和教育方式中可以看出,学会做人是成为人的基础,舍生取义乃其中最高境界。这些传统思想都说明了道德精神的重要性,成了传统道德的主流方向,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精神的推崇。
4.道德精神
5.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最具体的表现,突出了对个体的认同程度;注重人格尊严的保护,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人文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了传统文化对于人格尊严的坚定态度,人格尊严及人格独立是不可侵犯的,更不可以强夺。另外,“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也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不断追求。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干,其思想内容始终坚持将人生价值与社会相结合,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些内容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本精神。
在教育工作中,幼儿的行为模式是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括内隐的意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晚期的思维开始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成分,他们已经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不断地增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鼓励和扩大幼儿间的合作、交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已得到成长发展!
二、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下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是积极向上的,每个人都应当为实现自身价值及社会奉献努力。但是某些不良价值观影响了一些人的思想意识,比如在工作学习中不思进取、心浮气躁、人格不健全,必须加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发挥传统文化精神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
现象学给出了不可置疑的答案。化约言之,现象学揭示了:人们意向行为中的意向对象,总是一个背景上牵扯着其他可能之物的对象,这个对象是在一个交融、互构、磋磨的背景淡晕中呈现出来的。换句话说,看似独一、个别的现象中,实质潜伏着普遍性,本质即在现象中,所以直观现象,即是直观本质,因此中国古典艺术批评先天自然轻松地直观与通达了艺术的真理。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以包容的精神对待他人,达到厚德载物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对于人格精神的重新塑造非常重要。我们要时刻怀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比如《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些哲学理念都体现出了对于广阔胸襟的追求。
3.通过爱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2)UAV+RIFD在制品信息采集需要RFID读写器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根据已知在制品暂存区的位置坐标,通过RFID读写器识别每一个在制品信息,因此设置了RFID读写器识别的适应度函数来解决在制品信息采集问题,确保在UAV的飞行路径中能够读取到各个在制品暂存区。
3.爱国精神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对个人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逐渐增大,社会对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一些人缺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显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便形成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应当把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进取精神融入政治思想教育当中,用传统文化精神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艰苦奋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具备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从而全面强化思想意识。
2.1 专家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共23名专家,年龄(39.50±11.39)岁,工作年限(20.00±6.89)年;文化程度:本科19名(82.61%),硕士3名(13.04%),博士1名(4.35%);职称:副高以下6名(26.09%),副高及以上17名(73.91%);从事岗位:护理管理18名(78.26%),临床护理3名(13.04%),护理教育1名(4.35%),医疗专家1名(4.35%);82.61%为康复专科护士,4.35%为康复护理教师,4.35%为康复医师,8.70%为临床康复护士。
平日大家去觅星殿见东方宇轩谷主论武议事,去赏星居看孙老神仙抟丹制药,或者上摘星楼摸云扪星,都得坐吊桥与绳车,由岚天梯轧轧往来,闻着桐漆松木的香气,由这交通机关里慢慢体验僧一行和尚跟司徒一一的天工巧思,优哉游哉,也有趣味,但予上官星雨李离这些还未养出闲情逸致的新人,乘鲲鹏高来高去,当然是最爽利的交通法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外来文化进入生活当中。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现状,应当保持清醒的鉴别能力,分清不同文化的内在性质,避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精神指导,坚定精神信念。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要求以国家和民族为先,将个人的责任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做奉献,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这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将国家先烈们作为自己的榜样,肩负起使命,形成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爱国精神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人们更加努力进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4.通过道德精神培养德义优先的价值观念
我国教育领域存在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培育的问题。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道德教化同样非常重要。传统道德教育是对人性的培养,倡导个人品格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精神的培养非常看重,强调以德为本、以诚待人是基本的相处之道。不论哪一种传统文化流派,都将重义轻利作为自身的追求,形成高尚的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神是当下需要积极秉持的基本精神,通过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形成重情义、守诚信、友善的道德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出德义优先的价值观念才能大大提高人们的素质,创建和谐社会。
5.通过人文精神引导人格修养的培养
如图4A所示,处理7 d时,增温处理下美国薄荷叶片MDA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降幅为25.2%(P=0.022<0.05);而处理14 d时,增温处理下美国薄荷叶片的 MDA含量则较对照升高了 11.5%(P=0.017<0.05)。
不少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更关注课本知识,缺乏人文精神培养,忽略人格修养。通过人格修养的提高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以儒家文化为例,无论富贵还是贫困,都应当将人格修养作为人生追求。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传统文化精神是古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形成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莉.试论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大众文艺,2019(01).
[2]刘广丰.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