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人口因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竞争力论文,人口论文,因素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87(2015)04~0084~10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是从国家竞争力的概念延伸而来的,不同的研究对它有不同的测量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型有以下几种: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将城市竞争力等同于创造财富、提高收入的能力,认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产业状况、企业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在内的直接因素和包括政府行为、城市发展机遇在内的辅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因子分析模型,构造了城市竞争力指数。①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将企业竞争力和政府为企业提供竞争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经济体之整体竞争能力的评价标准。②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更加重视包括管理水平、开放程度、劳动力、法律制度在内的软指标的应用作用。③国内学者倪鹏飞的“弓弦模型”则将竞争力分为包括人才、科技、资金、区位在内的硬分力和包括文化、秩序、政府等在内的软分力。④本文主要基于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产业结构等指标,来探讨澳门城市竞争力与人口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澳门人口发展政策。 一、澳门城市竞争力的变化趋势 结合已有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澳门实际特点,考察1999年以来澳门城市竞争力的变化,可以选取的指标包括人均GDP、GDP环比增长速度、劳动力人口、劳动参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失业率、进出口贸易差、入境人次、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高等教育学生数、中学生数、中学师生比、高等教育师生比、高等教育就学率、中学就学率、居民储蓄额、保险总额、新生婴儿死亡率、每千人医生数、人均预期寿命、养老保险覆盖率、罪案率、人口密度、人均道路里程、人均绿地面积。这些指标涉及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及其成果,能够体现澳门作为小型和外向型经济体的主要特征,也能够反映澳门当下的城市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但是用如此多的指标去同时描述澳门城市竞争力,难以发现其变动模式,所以最好能找到一个指标来代替这些指标反映澳门城市竞争力的变动规律。为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运用澳门数据对以上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通过因子分析析出了五个主要因子,共解释了原变量组94.85%的方差。在这个模型中,并没有像其他研究那样,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指标也包括在内,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里仅仅是比较澳门发展历史各期的城市竞争力变动情况,而并不去作横向对比,所以更多考虑的是各期数据的变动情况;其次,澳门的产业结构很独特,是一个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地区,其他产业所占的比例极小,故产业结构对澳门各期城市竞争力变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在作横向对比的研究中,这个指标还是很重要的经济结构指标。 为了分析需要,结合五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比例以及各个年份上相应的因子得分,对五个因子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代表澳门城市竞争力指数。 这里进行加权平均的公式为:,i=1、2、3、4、5,分别代表上文因子分析析出的五个主要因子,代表第t期澳门城市竞争力指数,为第i个因子的因子得分,为第i个因子所解释掉的原变量组的方差。在这里并不具备确切的数值上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比较澳门各期城市竞争力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澳门城市竞争力变动的规律。通过分析上述变化,得出从1999年以来澳门城市竞争力变动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澳门城市竞争力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澳门统计年鉴》,2000~2014年。 从图1中不难发现,自1999年以来,澳门城市竞争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有所不同的是2000年竞争力指数为-0.69,低于1999年的-0.30;2002年和2003年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74和-0.86,均低于2001年的-0.60。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掩盖澳门城市竞争力的上升趋势。尤其自2003年开始,除了2009年澳门城市竞争力指数略低于2008年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自2009年开始,澳门城市竞争力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之势。 但是也要看到,尽管澳门城市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一些竞争力强的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2014年澳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位,前8位分别为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⑤尽管同2007年前澳门的该项排名都在20名之外相比,澳门城市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整体上看,澳门与珠三角近邻城市香港、深圳还存在明显差距。澳门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供的广阔空间,借鉴吸收香港等城市在区位优势发挥、人力资本积聚、城市文化形象打造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人口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规模和结构的人口。下面我们就澳门城市竞争力与人口的关系进行具体探讨。 二、人口规模与城市竞争力:人口增长助力澳门竞争力提高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任何城市要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基本要素。要提升澳门城市竞争力,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是不行的。自1999年以来,澳门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澳门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图2可知。 图2 澳门人口规模与城市竞争力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澳门统计年鉴》,2000~2014年。 一方面,总体而言,自1999年以来,澳门城市竞争力曲线在各个对应年份上的斜率要大于澳门总人口曲线对应点上的斜率,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澳门城市竞争力变动速度要快于人口增长速度。即便如此,二者都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的趋势。尤其是2003年澳门城市竞争力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之后,人口规模和城市竞争力的这一变动规律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除了2009年略低于2008年之外,2003年后澳门城市竞争力在各个年份上均呈现出持续提高的态势;如果对比2009年的人口规模,可以发现该年的人口规模要略低于2008年,除此之外,澳门人口规模在其他年份上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1999年至今,这两个变量之间还没有达到均衡状态,二者在此阶段内都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诚然,人也不是越多越好,人口越多也意味着需要消费的越多,意味着同样的社会资源要由更多的人参与分配,这会导致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人均水平下降。不过,在澳门这个假定并不合适,因为澳门自回归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这不仅可以从人均GDP的变化中看出来,而且反映在澳门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1999年澳门的人均GDP为117620澳门元,到2014年,达到了713514澳门元。同时,澳门城市竞争力增长的速度要远远高于澳门人口增长的速度。这表明在澳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财富和资源要远远高于被消费掉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在澳门城市竞争力增长的同时也可以容纳更大的人口规模。这一点从澳门学者柳智毅博士的研究中也可得到佐证,他根据本地数据得出的澳门生产函数模型Y=4.358K[0.284]L[1.291],其中0.284+1.291=1.575>1,所以这个模型属报酬递增型模型,说明在现有技术水平不变前提下,靠增加投入可以继续获得收益;同时,在该模型中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17.2,固定资本投资的贡献率为3.8,这也充分表明增加劳动力对于获取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性。⑥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个阶段,澳门的生育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图3表明,多年以来澳门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在2000~2009年甚至一直低于1.00的水平。2010年后,尽管总和生育率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仍然远远低于更替水平。极低的生育率水平为未来澳门人口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怎样在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极低水平的情况下,继续采取有效的生育鼓励措施,提高人口的生育水平,保障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适度人口供给,成为澳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图3 澳门总和生育率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主要国家(地区)年度数据(国际数据),1999~2013年。 三、人口年龄结构与城市竞争力:澳门人口老龄化的风险 澳门的社会抚养比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移入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做出了很大贡献。自1999年以来,澳门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呈现出上升趋势,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高速发展及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具体见图4所示。 图4 澳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城市竞争力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澳门统计年鉴》,2000~2014年。 由图4可知,2003年以来,澳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趋势较为稳定,在此阶段,澳门劳动年龄人口也呈现出大体一致的特点,二者的变动规律较为一致。其中,2009年澳门的城市竞争力相对于2008年有所下降,同时,2009年澳门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比2008年有所下降。有所不同的是,2014年澳门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其城市竞争力却要高于2013年。这一方面反映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共同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澳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快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升的速度。然而,澳门劳动力的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劳。而且通过长期以来澳门低生育水平的现象,可以预期未来澳门本土劳动力会越来越稀缺,劳动力成本将急剧上升,此过程还将伴随着老龄化所带来社会老年抚养负担的提高。这可从澳门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看出,见图5和图6。 图5 澳门未来居住人口年龄结构图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人口预测,2011~2036》。 图6 澳门未来本地人口年龄结构图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人口预测,2011~2036》。 由图5和图6可知,未来20年澳门人口仍会呈现出递增趋势,但在递增的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就是人口加速老龄化,而且本地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相应的是澳门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将呈现出递减趋势。结合澳门人口增长和城市竞争力指数变动规律,人口规模的增长对于澳门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澳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却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与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抚养负担加重这两种不利因素同时作用,将可能通过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而导致的社会生产率下降,削弱澳门未来城市竞争力。 不过,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人口老龄化进程对城市竞争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提高劳动者的单位产出效率;提高社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鼓励有条件、有愿望的长者发挥余热;培育包括老龄产业在内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对外公关能力;进一步美化环境、打造澳门特色文化,增加澳门城市吸引力。 四、澳门人口文化素质与城市竞争力 在保证人口的一定规模和自然结构的基础上,人口素质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更为关键的意义。根据舒尔茨的理解,人力资本是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⑦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较长的时效性,投资时既要考虑短期收益,也要关注长期收益。⑧我们结合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讨论澳门人口文化素质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具体见图7所示。这里的人口文化素质使用人文发展指数体系中的教育指数来表示,该指数由预期受教育年限和25岁以上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综合测算。 由图7可知,自2002年到2013年间,澳门人口文化素质和城市竞争力曲线大体上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9年的澳门人口文化素质相对于2008年没有明显提升,该年份城市竞争力表现也不及2008年。但是,也可以发现2011~2013年间,尽管澳门教育指数没有明显提升,城市竞争力却有明显提高。这一方面反映除了人口素质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对城市竞争力提高起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些年澳门人口文化素质提升所带来的红利并没有被释放出来,显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与经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契合性,这一点从澳门失业人员的学历构成也可以发现。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就业调查数据结构显示:就业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者占32.46%,高中教育学历者占27.32%,初中学历者占24.15%;小学学历者占13.66%,其他占2.39%。而在2001年的就业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者仅占13.00%。失业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者占26.39%,高中学历者占29.17%,初中学历者占25.00%,小学学历者占15.28%,其他占4.17%。由此可见,尽管澳门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提升,但是,高学历人口的失业现象却需要引起关注。 图7 澳门教育指数与城市竞争力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统计数据库·人文发展指数,2002~2013年。 以上现象和澳门产业的过度集聚化特征显然是分不开的。人口产业结构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所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产业结构也必将会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同时,人口产业结构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就业人口素质。澳门历年人口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则基本呈现出下行趋势。通过对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的考察,可以发现博彩业就业人口占据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相当大的比例。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就业调查数据,2014年澳门就业人口中有24.22%集中分布在文娱博彩及其他服务业;而以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所占的比例仅为2.76%。这种人口产业结构显然是和澳门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的。虽然就当前来看,这种人口产业结构并没有对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带来很大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结构和澳门立足于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城市定位以及适度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定位不相适应,也势必会制约澳门未来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此,必须以战略眼光,结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以及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适当扩展澳门产业形态,持续提高劳动者素质,并推动人力资本在产业间的合理配置,优化人口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无缝契合”,推动澳门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五、基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澳门人口政策应对 以上研究表明,无论是人口的规模还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人口的文化素质,都和澳门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澳门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澳门人口文化素质和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存在的问题,可能会给未来澳门城市竞争力带来风险和挑战。为消除人口问题对澳门未来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不确定性影响,结合澳门人口变化态势,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鼓励育龄妇女生育,提高生育水平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规模并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口。人口规模对人口素质起决定作用,如果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一定数量的人口,具有一定数量的且适合社会发展素质的人口就无从谈起。澳门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也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对澳门来说,一定规模的人口可以通过外劳来获得,也可以通过提高本地生育率获得。提高生育率能够保证少儿人口的增加以及未来劳动力的增加,同时降低老龄人口的比例,降低社会的养老负担。 生育水平是具有一定惯性的,澳门当前远远低于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是长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作用下的产物,要想改变澳门低生育水平的现状,使人口的发展适应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并非易事。近年来,欧美和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为之头痛的人口负增长便是明显的例证。因此不能就生育而谈论生育,而必须采取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措施,在全社会(个人、家庭、政府、组织等)共同努力下才可能有所成效。 从政府层面而言,要从战略层面科学、客观地认识澳门的人口问题,并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澳门发展需要的人口政策。要走出当前低生育水平困境,需要立足于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认识到当前低生育水平是和宏观上的生育文化、经济社会以及医疗健康发展水平,中观上的家庭因素,微观上的个体生育意愿、生育成本、生育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解决低生育问题必须从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其次,加大生育奖励力度和保障力度,加大生育补贴力度,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少儿托养中心,对于经济困难家庭给予育儿特殊津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步行进,增加荣誉感。最后,探索更加符合民众需求的孕产期休假模式,逐步走出一条夫妻共同全薪休假、以减轻孕产期负担的休假模式。此外,还要通过立法,对雇主行为进行规范,保障休假夫妻的工作权益,保证孕产假后能够顺利回到工作岗位。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彻底打消育龄妇女认为生育会加大生活负担、影响自己事业发展的顾虑。 通过以上措施,打造良好的生育文化,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降低居民生育负担和生育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此外,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要依托医院、社区的力量加强包括孕育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指导、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等在内的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保障新生人口的素质。 2.以移民和外劳补充本地劳动力的不足 没有人能否认移民和外地劳工对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澳门未来人口规模的增加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仍然离不开移民和外地劳工。需要解决的是澳门社会对外来移民和劳工的认同感。在任何社会,本地雇员和外来劳工之间、本地居民和移民之间都可能产生矛盾和摩擦,这里面有深刻的经济和文化原因。在澳门,移民主要来自内地,而约六成的外地劳工来自内地及香港,本地居民与外来劳工之间虽然存在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差异和融合问题,但主要矛盾还在经济方面。比如部分本地工人会强调外劳抢了自己的饭碗;部分居民会抱怨新移民挤占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亦有部分居民将房价上升归咎于外来投资者,等等。解决之道,除了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优先保障本地居民就业,建立外雇工人退出机制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政府行政透明化和法治化的提高。政府有必要将移民和外劳条件和计划,尤其是本地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等信息,更清楚地向市民公布,以让市民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正确的信息;加强打击黑工的力度,加大对黑工和使用黑工企业的双重惩罚,增加企业使用黑工的违法成本;积极研讨现行法律漏洞,加大立法和司法力度。而且,在移民和外劳的引入上,也要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侧重于吸引澳门本地短缺,且为澳门发展急需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吸引进来以后,还要建立起人才带动学习机制,使引进来的劳动力对澳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体力和智力的同时,也能将知识技能传递给澳门本地居民,切实让澳门居民感受到政府吸引外劳和移民从根本上还是从澳门本地居民利益出发的。而对于外劳和移民的结构,结合澳门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城市、适度多元化的发展布局,以及澳门当前劳动力现状,建议重点吸引以下几类人才:一是包括会展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二是具备包括外语、商务礼仪、旅游休闲服务等技能在内的高级旅游从业人才;三是协助公共决策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人才。 3.继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优化人口产业结构 人口产业结构是人口就业在产业安排上的反映。澳门人口素质的提高,要结合澳门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以及适度多元化的产业规划安排来推进。如前所述,澳门当前的人口产业结构明显与澳门的发展定位不相适应,有必要对澳门未来人才结构进行合理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积极推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本的优化配置。 优化澳门人口产业结构,使人口素质结构适应城市发展定位,需重点做好几类人才培养工作:首先,以高校为依托建立人才孵化器,加快包括会展业、金融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专业人才孵化培养;其次,以当前旅游服务业为龙头,重点加强懂外语、掌握现代商务礼仪和沟通技巧、现代服务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最后,以人才带动和交流学习为手段,加快现代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人才、民意专家的培养。 以人才为依托、以发展为导向优化澳门人口产业结构,不仅是澳门产业结构调整之所需,也可以为澳门未来新增土地的规划和使用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推进填海造田,土地实现更为集约化、质量化的产业规划使用。澳门可以借助填海造田的有利条件,集中打造一批优秀示范旅游项目、人居项目、绿色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澳门的“质量之区”,继续提升澳门的国际形象。 4.畅通人口流动渠道,提高向上流动率 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与社会流动的水平和社会流动路径是否畅通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存在一定的阶层划分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以职业状况、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为标准。社会流动就是指“就一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而言,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者社会阶层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者阶层的变化”⑨。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社会流动的机制或者社会流动的机制不够完善,又或者社会流动的路径不够畅通,都会降低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如果社会流动机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则会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澳门回归以来,社会阶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是阶层之间社会流动率降低,中产阶层成长遇到新困难,阶层结构之间的张力有所增加,社会和谐风险加大。社会流动可以区分为“复制式社会流动”和“替代式社会流动”,前者指子辈与父辈的社会阶层位置相比,特别是职业地位相比,具有同构性和继承性;后者指子女的社会阶层地位不同于父母的社会阶层地位,父母的阶层被子女的社会阶层所替代,主要表现为向上的跨阶层的社会流动。在一个封闭社会中,阶层的复制现象大量存在,很容易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出现失意,对生活和社会产生不满。在开放社会中,替代式的社会流动较多,使人们充满希望,社会充满向上的活力。 着眼于澳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高澳门社会的流动水平,需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人才任用和评估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避免以“先赋因素”作为人才录用、职位升迁等的依据。通过优先录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员,优先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员晋升机会等手段,提高教育收益率,以激发人们不断去努力提升自己,从而也带动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加大对于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群的培训指导,给底层民众以关怀和信心。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继续沿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定位学习和积累,为其向上流动打下良好基础。对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能增加他们重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向上流动的机会。三是完善创业机制建设,变革传统工作模式,拓宽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渠道。澳门回归后,一大批年轻人进入了传统职业观下的优势行业,占据了优势地位,而这批人又距离退休年龄还远,这样无形中就给澳门新一代特别是“80后”“90后”带来了向上流动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拓宽社会流动的渠道,如结合澳门的发展定位,鼓励有技术、有知识、有意愿的青年精英创业;推动职位划分和劳动报酬进一步精细化,增加从一个职位到另一个职位流动的台阶,使民众能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向上流动中。此外,要杜绝权力和金钱对社会流动的人为干预,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积怨,化解社会矛盾。 注释: ①[美]M.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65~68页。 ②http://www.imd.org/wcc/research-methodology/,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8月13日。 ③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4~15.pdf,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8月13日。 ④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5期。 ⑤倪鹏飞:《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20页。 ⑥柳智毅:《澳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澳门:澳门经济学会,2010年,第86~87页。 ⑦[美]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7~26页。 ⑧[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⑨[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52页。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城市规模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流动论文; 移民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