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巴建交前美国对印巴分治及巴基斯坦运动的态度
张晓东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重要性不断逐渐增长,美国开始缓慢卷入南亚事务,与包括穆斯林联盟在内的次大陆政治党派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接触。印度穆斯林争取建立独立国家的巴基斯坦运动由此开始进入了美国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视野。在当时,美国各界对印度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状况所知甚少,对穆盟的实力以及在印度穆斯林中的巨大影响和巴基斯坦运动的性质也不够了解。美国政府先是支持英国提出的建立一个单一的联邦制印度的计划,对巴基斯坦运动持反对态度。1942年到1945年,英国先后派出克利普斯使团和内阁使团试图制定出相应的方案以调和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及其驻印度外交官也试图在英国、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进行协调以促成各方妥协。但是,这些努力均未取得任何成果。随着次大陆局势的发展,美国国务院和外交官最终认识到了穆盟在次大陆穆斯林中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及国大党和穆盟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的事实。巴基斯坦运动的势头已经无法扭转,穆斯林单独建国已经不可避免,英国于1947年推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随后,美国接受了既成事实,承认了巴基斯坦的独立,并与这个新生的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关键词: 美国;巴基斯坦运动;态度;印巴分治;美巴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一般情况下,美国奉行地缘政治孤立政策,对美洲大陆以外的世界关注不多,对南亚几乎算得上是漠不关心。二战开始后,南亚次大陆各国谋求独立,美国也因为战争局势的发展而逐渐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美国参战后,更频繁地卷入世界事务,南亚次大陆对美国的地缘战略重要性逐渐增加。随着真纳领导的全印穆斯林联盟(穆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逐渐发展成熟,其领导的穆斯林群众运动在1940年发展成为争取单独建国的巴基斯坦运动。在这样的形势下,已缓慢卷入南亚政治事务的美国不得不与包括穆斯林联盟在内的次大陆各主要政治党派进行不同程度的接触。
由于对印度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状况知之甚少,对穆盟在印度穆斯林中的巨大影响和巴基斯坦运动的性质缺乏了解,最初美国并未足够重视真纳领导的全印穆斯林联盟。与此相反,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吸引了美国媒体和公众的大部分注意力,国大党成为美国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关注重点。一开始,美国政府支持英国提出的建立一个单一的联邦制的印度的计划,反对印巴分治。后来,在发现巴基斯坦运动的势头已经无法扭转,穆斯林单独建国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美国才最终接受了既成事实并承认了巴基斯坦的独立。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和精炼,其涌现的频次越高,表明其表达的研究主题热度越高,而高频关键词集中体现的是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此外,本部分主要分析指标为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中心度表示在网络中节点的关键性作用,直接反映了对应关键词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媒介能力以及资源调控的支点。
一、“拉合尔决议”前后的美国与南亚关系
1857年之后,英国殖民者认为南亚穆斯林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力量,故而有意抬高印度教徒群体的地位,对穆斯林群体进行打压和排挤,使得穆斯林失去了对次大陆的主导权并陷入衰退和混乱状态。1906年,全印穆斯林联盟在达卡成立,次大陆穆斯林的民族运动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40年3月,穆盟在拉合尔举行了一次对未来次大陆民族运动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年会。在这次会议上,穆盟正式通过了建立单独的穆斯林国家的决议。决议指出,“任何制宪方案只有建立在下述原则基础上,在这个国家才是切实可行的并能为穆斯林所接受,即把地理上连接的单位划分为一些区域,其构成及必要的领土调整,应使穆斯林占人口多数的地区即印度的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合并为独立的国家,其中各构成单位有自治权和主权。”① 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这是次大陆穆斯林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目标。本次年会形成的“拉合尔决议”,也被称为“巴基斯坦决议”。这一决议的出台标志着巴基斯坦运动的正式开始,代表了穆斯林民族主义运动在次大陆的成熟。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在次大陆的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和卡拉奇设有领事馆并驻有少量官员,但是在英属印度首都新德里却没有设立使领馆。美国驻次大陆的几个领事馆主要处理商务和其它相关事务,并根据政治形势的发展偶尔向国内发送报告。美国与印度政府的外交事务按照一套繁琐的程序通过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或者美国驻伦敦大使馆来处理。由于次大陆并非美国的优先关注区域,美国驻扎在南亚的使领馆发回的报告数量不多,且缺乏深度,更没有报送给国务院最高官员和总统。1937年,美国国务院近东区主任华莱士·穆雷(Wallace Murray)曾建议美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怀特(J.C.White)增加上呈有关次大陆政治发展的定期报告。怀特认为美国与该地区的关系仅局限于传教、文化和经济领域,而政治报告是不需要的。①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30.
20世纪30年代末期,作为巴基斯坦运动理论基础的两个民族理论(英属印度包括两个民族,即印度教印度人或印度斯坦族和穆斯林印度人)开始得到次大陆民众的认可,但是这一理论在美国却几乎无人知晓。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年会上正式宣布将建立与印度分离的穆斯林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的时候,也很少有美国人了解作为次大陆的最大少数群体的穆斯林在政治上的不满和担忧。代表印度国大党利益的印度联盟(Indian League)在美国院外活动圈子中非常活跃,而穆斯林联盟却没有引起美国人的类似关注。②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4~5.
在涉及印度次大陆事务时,美国媒体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国大党对独立运动的领导作用上,把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看成是未来印度的领袖。只有少数记者对穆斯林联盟的活动进行了报道。1939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些关于穆斯林联盟和真纳在次大陆影响逐渐增长的文章。其中,《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撰稿人约翰·甘特(John Gunther)把真纳描述成次大陆的一个重要领袖。1940年4月5日,美国驻加尔各答领事馆向华盛顿上呈了一份穆盟发布的有关巴基斯坦方案的详细报告。一年后,一个更具分析性的报告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评论。该报告认为巴基斯坦建国计划应该被推迟或者搁置,但是同时也指出,“把巴基斯坦方案看作是正在消退的潮流和不具重要性的事件是严重的错误”。③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5.
实际上,美国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都在关注国内的经济危机,而对外界保持着孤立主义的态度。在巴基斯坦运动诞生前后的那段时期里,印度对美国而言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区。在美国民众和政府的观念中,印度没有什么显著的地位。因此,对次大陆未来的政治走向具有决定作用的“拉合尔决议”在美国官方和民间同样也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和注意。
从图5中的三条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试件在竖向加载的过程中一开始处于线性阶段,当相对位移大致在0.5~0.7 mm时,试件开始进入非线性阶段,竖向相对位移增加迅速,但对应的荷载增加缓慢.由于试件的钢材部分已经发生了屈曲变形,之后的竖向受力对力的传递至PBL连接件的影响很大,认为之后的荷载没有利用价值,因此停止加载,取停止加载时的荷载值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
二、约翰逊出使印度的活动
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珍珠港事件,把美国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大战的进程,也改变了美国与次大陆的外交关系。印度在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抗战中的后勤基地作用使得美国对该地区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美国国务院开始对南亚的形势更为关注。
二战爆发后,英国殖民当局在未征求任何印度党派和群体的情况下就宣布印度进入了战争状态。这样的做法激怒了次大陆的民众,引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持续性大规模抗议和群众运动。1942年3月,日本军队占领仰光,印度开始受到日本入侵的直接威胁。由于得不到国大党的支持,不能动员全印力量,英国在印度的防御力量显得非常薄弱。在英国内部,工党乘机指责保守党内阁无能,不能打开僵局。在盟国方面,美国则对英国当局的僵硬政策不断提出批评,敦促它采取措施解决。正是在这种内外压力之下,丘吉尔内阁决定派掌玺大臣,工党著名活动家斯塔福·克利普斯(Stafford Cripps)来印度兜售新的解决方案。①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5页。
美国担心印度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会影响到战争进程,从克利普斯开始执行使命之初,美国政府就对其使命成功的可能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罗斯福总统对克利普斯的使命寄以厚望,他认为英国“应该把完全的自治权,包括组建军队的权力授予各省”。②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93.国务院建议驻新德里的美国外交专员托马斯·威尔逊(Thomas Wilson)(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的1941年11月,美国在新德里的外交使团正式开始运转,这也意味着从这时起美国与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开始有了直接的外交联系)尽其所能地获取克利普斯使团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对方案的反应,并尽快向国务院反馈信息。③ 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Wilson, March 17, 1942 ,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FRUS ),1942, vol.1, p619.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42岁,未生育6例,细胞学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5例,高底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30例,炎症2例。进行阴道镜下检查和多点活检,微小浸润癌4例,原位癌10例,CINIII级19例,CIN II级20例,CN I级8例。
1942年4月,罗斯福总统将前助理国务卿路易斯·约翰逊(Louis Johnson)派遣到印度领导美国驻新德里外交使团,担任他的“个人代表”。曾在威尔逊政府中担任过海军助理部长的约翰逊与罗斯福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新德里,国大党、穆盟、印度教大会和其他党派都拒绝了这些提议。克利普斯方案的要点,是以英国在战争结束后让印度独立的承诺来换取次大陆各党派和团体对战争的支持,而这样的空口许诺自然不可能满足渴望自由的次大陆人民。克利普斯提议公布之后即遭到印度主要政党的拒绝,托马斯·威尔逊离开了次大陆,而路易斯·约翰逊则在此时开始履行其美国总统个人代表的职责。
路易斯·约翰逊在印度开展了穿梭外交的工作,与当地各主要党派领导人举行会谈,以帮助克利普斯就相关提议达成一些妥协。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约翰逊在斯坦福德·克利普斯和国大党领袖之间的协调收效甚微。约翰逊发现穆盟可以在得到建立巴基斯坦承诺的条件下响应英国的号召,国大党最高领导人甘地则极力反对建立巴基斯坦的计划。在斡旋过程中,约翰逊深受国大党的影响,把该党看作是解决次大陆问题的关键。约翰逊轻视穆盟的实力和它在次大陆民族运动中的作用,并指责穆盟“被英国人利用来反对国大党”。① John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April 25, 1942, FRUS , 1942, vol.1, p642.
第一组5个风叶第一层焊道焊完后,开始焊接该组位置对称组焊缝,同样焊完第一层焊道后依次焊接剩余两组焊缝,直至完成所有焊缝的打底焊。打底焊结束后进行风扇尺寸复检,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下一步的焊接顺序,原则上仍采用圆周对称焊接的方式将所有焊缝焊接至图纸要求焊角尺寸,最后再进行尺寸校检,保证后续有充足加工量后转下一道工序进行圆角打磨。
最终,在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做出向印度人移交权力的让步之后,克利普斯的使命没有完成。罗斯福极为不满,向丘吉尔发送了一份措辞激烈的电报,指责说使团任务失败的原因在于“英国政府不愿承诺向印度的自治政府移交权力”。② 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United Kingdom , April 11, 1942, FRUS , 1942, Vol.1,p633~634.丘吉尔对罗斯福的压力做出了强烈的反应,称“只要能够平息美国公众的意见,他愿意退休去享受个人生活。”③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99.收到丘吉尔的答复之后,罗斯福确信进一步提及此事将会危及美英之间的全面友好关系,因此对印度独立问题的态度开始变得冷淡。随着克利普斯使命的失败,约翰逊继续留在印度已经毫无价值,5月份约翰逊以身体状况不佳为由提出回国。④ 李晓妮:《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41~1957)》,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23页。
英格兰校园足球协会主要负责全国、地方性的校园比赛组织工作,在各级校园中推广足球运动。各个校园足球学校需要根据日常上课、踢球情况,与家长商量孩子未来发展之路。
1945年,次大陆政治形势有了新的发展,接替林利斯戈担任印度总督的韦维尔(Archibald P.Wavell)勋爵急于打破僵局,希望印度政治家们坐到谈判桌前达成一项切实的解决方案。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虽未结束,但盟国胜利的前景已经明朗。这就意味英国已经不可能再用战争作为借口来推迟和回避民族主义者的要求。与此同时,南亚民族运动的领袖们对殖民当局的一切举动均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英国是在实施拖延战术以避免次大陆最终走向独立。
三、菲利普斯出使印度及其对巴基斯坦运动的认识
克利普斯的使命失败后,国大党对英国政府拒绝让步的顽固态度极为不满。在甘地的号召下,国大党于1942年7月通过了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退出印度”运动不仅给英国统治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也使美国政府对印度的局势发展更为关注。
为了争取在1946年以内取得进展,备受困扰的英国首相艾德礼呼吁尼赫鲁和真纳12月在伦敦会晤以求打破僵局。同时,英国也在鼓动美国通过其驻印度的外交机构来劝说包括穆盟在内的印度领导人接受这个计划。为了支持英国政府,美国国务院指示驻伦敦的大使馆在会议期间向印度领导人表达美国对会谈成功的深切关注。③ 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Gallman , November 30, 1946, FRUS , 1946, Vol.5, pp97~98.此外,艾奇逊还在1946年12月3日发表声明,强烈呼吁印度主要政党接受英国内阁使团的方案。④ 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to Gallman , December 3, 1946, FRUS , 1946, Vol.5, pp99~100.而且,正如国务院外交文件所显示,美国仍然把国大党作为其与南亚打交道的主要组织,并认为国大党能够成为决定次大陆未来走向的关键。在12月4~6日的伦敦会谈过程中,美国驻英大使沃德玛尔·高尔曼(Waldemar Gallman)在与真纳共进午餐时向其表达了美国的观点。真纳不失礼貌但是明确地向高尔曼指出,美国的政策说明其对次大陆的问题的复杂性和巴基斯坦运动的性质还缺乏真正的了解。⑤ Gallma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December 11, FRUS , 1946, Vol.5, p104.
1943年3月中旬,菲利普斯抵达印度。在与印度总督林利斯戈(Linlithgow)和南亚的主要领导人初步会谈之后,他发现次大陆人对英国人普遍憎恨,而且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存在极大的互不信任。菲利普斯在发送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真纳和穆盟同样憎恶英国的存在,但是他们对印度教徒声称要建立的全印度政府心怀恐惧,所以除非他们对巴基斯坦的要求能够得到保证,否则他们宁愿让英国人暂时留在印度。不论是穆盟还是国大党,他们对英国让印度独立的承诺都没有任何信心。”他指出,丘吉尔、林利斯戈、甘地和真纳这四个人将对局势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菲利普斯还发现:“真纳领导的穆盟是印度大部分穆斯林的代表。他们的立场是要建立一个不受英国人和印度教徒任何干预的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近来,这一理想的势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受到了印度教徒的强烈反对。”① Phillips to the Presiden t, January 22, 1943, FRUS , 1943, vol.4, pp180~183.
在伦敦会议无果而终之后,巴基斯坦运动的发展势头更为猛烈,真纳在穆斯林群体中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大。正如在新德里的梅里尔所观察到:“真纳在穆斯林大众中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他宣布穆盟不参与内阁使团计划,则我们对穆盟的任何政治家敢于以试图组建新党的方式来挑战他(真纳)的可能性感到怀疑。”③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February 14, 1947, FRUS , 1947, vol.3, p141.梅里尔的报告在美国官方圈子里产生了影响。此后,来自美国驻孟买、加尔各答和卡拉奇领事馆的报告进一步确认了真纳在穆斯林中享有的崇高地位。
在次大陆期间,菲利普斯试图与被殖民当局关押在监狱中的甘地和尼赫鲁进行会谈,但是这一企图遭到了英国的持续阻挠。与此同时,无论是他个人与罗斯福的亲密关系还是他的报告都未能让美国政府向丘吉尔施加压力。④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170.最终,尽管菲利普斯在英国殖民当局、国大党和穆盟之间来回调解,但是当时次大陆问题的复杂性和美国政府不愿意惹怒英国政府的超然态度使得菲利普斯的使命注定不可能成功。最终,与约翰逊相似,菲利普斯怀着对英国的次大陆政策的强烈不信任感和失望于1943年4月29日离开新德里,经卡拉奇返回美国。
与约翰逊相比,菲利普斯对真纳和穆盟在次大陆的政治影响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没有能够完全了解穆盟和巴基斯坦运动的巨大潜力。由于受到英国和国大党观点的影响,他将次大陆视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和经济单元,而忽略了该地区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从而对巴基斯坦成为一个国家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次大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未能实现和解的原因在于穆斯林的不合作态度。
那段时间,大家好像遗忘了老邓这么多年的无能和冷清,居然每一天都盼着从他那从不务实的工作中得到一些务实的消息。当然大家的期望也并非完全盲目,如果说曾经的二十几年里老邓把主要的精力花费在了一斤9角8分的江津白酒上,那么从接到这件案子后,他的职责再次从酒精中复苏过来。
菲利普斯回国后,美国对次大陆事务的关注程度再次降低。1943年和1944年连续性的饥荒夺去了次大陆无数百姓和牲畜的性命,造成了一种严重的绝望状态。但是,美国官方对如此重大的灾难却反应迟钝,没有提供过正式的援助。
四、英国内阁使团方案与美国支持一个统一的印度
在克利普斯使命失败和约翰逊离开印度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至少暂时将其在次大陆的利益限定在军事领域,并远离政治纠葛。到这时,国大党仍然是美国国务院关注的焦点,相关官员都把希望寄托在甘地和尼赫鲁缓和与英国政府对抗的政策上,以免同盟国利益受损。对次大陆局势略有所知的美国官员和媒体虽然对印度穆斯林的独立要求持同情态度,但却不能理解穆斯林单独建国的要求,他们认为巴基斯坦运动的目标不切实际。
从美国方面来看,情况也在开始发生变化。1945年1月,在菲利普斯的建议下,美国国务院公开发表声明,对次大陆形势的发展表示关注,明确表示支持在英国、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达成一个政治解决方案,并宣称愿意为这样一个方案的形成提供帮助。① Memorandum by William Phillips, January 29, 1945, FRUS , 1945, Vol.6, p249~250.2月28日,乔治·梅里尔被正式任命为美国驻印度专员,职级为部长。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辞世,杜鲁门接任总统,美国国务院重新改组。在罗斯福时代,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由白宫掌控。杜鲁门执政之后,国务院在外交方面享有了更多的主导权。在次大陆形势迅速发展的同时,这些新上任的国务院官员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英国工党在大选中击败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艾德礼接任首相。由于工党对印度独立一贯持支持态度,印度独立的前景逐渐明朗。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英国和印度两个主要的政治派别(国大党和穆盟)能否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国大党想要一个统一的印度,而穆斯林联盟则要求将次大陆分为两个相互分开的独立国家。在这样的形势下,工党政府上台后,英国针对次大陆问题的第一个重要举动,就是任命了一个由三位重要内阁成员组成的使团。1946年3月23日,三人内阁使团抵达印度,其目的是通过与印度的政治家们展开谈判,促成一项为国大党和穆盟共同接受的方案,以保持次大陆的统一。
作者简介:马亚琴,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东语系,主任,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日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
内阁使团在与总督协商之后,立即开始与印度各党派领导人、各界代表人物接触。国大党和穆盟都坚持自己的立场。国大党主张独立后的印度应该是统一的联邦国家,中央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赋予各宪政单位以充分的自治权。相反,穆盟坚决主张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认为巴基斯坦的范围应包括孟加拉、旁遮普、信德、西北边省和俾路支斯坦。国大党主张建立统一的临时政府,召开统一的制宪会议,制定未来印度的宪法。穆盟主张先分治,再由两国各自的制宪会议为各自国家制定宪法。①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1页。 为了解决国大党和穆盟的冲突和分歧,内阁使团规划了一种三层饼式的结构。11个省(底层)被允许参与省区(即中层的省集团)管理,使穆斯林省能合在一起成为没有主权的巴基斯坦。全印联邦政府(高层)将负责外交、国防和交通。② 布莱恩·拉平著,钱乘旦、计秋枫、陈仲丹译:《帝国斜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出于对迅速恶化的局势的担忧,美国国务院对英国争取达成政治解决的努力给予了更为积极的支持。1946年8月27日,代理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表达了美国对印度过渡政府的良好祝愿,对穆盟不参加临时政府的决定表示遗憾,并希望穆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改弦更张。①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9.此外,考虑到英国最终将撤出印度,也为了表示对临时政府的支持,艾奇逊建议杜鲁门与印度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1946年9月3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这一建议,将美国在新德里的外交使团升级为大使馆。前国务卿助理亨利·格雷迪(Henry F.Grady)被任命为美国驻印度首任大使。至此,美国与印度建立了正式而全面的外交关系,尽管此时英国还没有给予印度正式的独立地位。
起初,使团设计的方案被国大党和穆盟所接受,但不久之后却被双方以不同的理由拒绝。国大党指责该方案对穆斯林妥协过多。穆盟拒绝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未来穆斯林省区的宪政地位感到担心。尼赫鲁曾在一次会议上讲到,制宪会议成立后,如果撤销作为主权机构的省集团,那么穆盟便失去了因同意内阁使团方案而获得的益处。这一消息披露之后,对未来感到担忧的穆盟撤回了对该计划的支持,并拒绝加入拟议中的过渡政府。结果,印度再次陷入了政治僵局。与此同时,在英属印度总督韦维尔的推动下,没有穆盟参加的临时政府得以建立,尽管此前韦维尔向真纳保证过他不会如此行事。对穆盟和真纳来说,似乎英国人和国大党正大踏步地倒退,他们以为不用向穆斯林做出让步也能一起决定印度的未来,于是穆盟决定转向“直接行动”。真纳说:英国人和国大党已经用手枪对着他的头,“今天我们也要拿起手枪并使用它……今天我们不得不对宪政手段告别了。”1946年8月16日被穆盟定为“直接行动日”,④ 布莱恩·拉平著,钱乘旦、计秋枫、陈仲丹译:《帝国斜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1页。 此后,一些城市的穆斯林举行了抗议集会和游行。由于双方教派主义分子的挑动,加尔各答发生了严重骚乱,随后骚乱逐渐扩散至印度各地。
美国政府坚决支持内阁使团方案和英国维持一个统一的印度的努力。为此,美国驻新德里的外交使团曾经向真纳的主要助手利亚奎特·阿里·汗提出警告:穆盟对内阁使团方案的僵硬态度将会使美国对其的同情态度逐渐消失。③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9.
由于在1945年11月至1946初年的中央和省立法会议选举中获得了大多数的穆斯林席位,穆盟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仅英国和国大党,就连美国人也开始更为认真地看待和考虑穆盟作为南亚穆斯林利益代表的地位。尽管穆盟最终于1946年10月加入了国大党主持的临时政府,但是政治僵局仍然在持续,教派冲突也愈演愈烈。骚乱使得印度东部地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且1946年9月孟买又爆发了新的骚乱。出于对印度爆发内战和针对英国的革命的担心,美国国务院地区问题专家在1946年11月末建议美国政府逐步向国大党和穆盟施加压力,以寻求达成一项初步协议。尽管副国务卿艾奇逊对美国在此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但还是要求国务院和大使馆就此做出相应的努力。②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11.
除了军队需要印度的港口为太平洋战争提供后勤支持外,美国还极其依赖通过卡拉奇到阿萨姆的印度道路和铁路将物资运送到缅甸和中国。尽管一直避免在这个问题上与英国引起争议,但是美国政府也承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另外,美国公众也在对罗斯福政府施加压力。克利普斯使团方案失败后,许多美国人已经开始对英国离开印度、对大西洋宪章所倡导的精神深表怀疑,许多观点认为美国在印度的军事存在是打算支持英国,并且强烈谴责美国在援助英国维持殖民地。② 李晓妮:《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41~1957)》,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10月,第27页。 与此同时,依赖美国援助以维持战争的英国政府也得出结论:美国政府应该通过任命一位新的总统私人代表出使印度的方式对来自国内的压力做出回应,以确保英国从美国得到的军事援助不会因为美国公众的不满而减少。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影响和呼吁,罗斯福决定派遣职业外交官威廉·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作为他的私人代表前往印度。
破旧立新,致力于推行移风易俗理事会模式。为解决农村50人以上聚餐监督管理难、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先后筹集投入17.5万元在7个行政村建立移风易俗理事会,共配置餐具、桌椅各90套,冰箱、炊具7套。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党支书担任,副理事长由村主任担任,理事会成员由村干组成。理事会制定有制度、章程、实施细则,并要求村民举办红白喜事改变以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习惯,按照新办、简办的原则操办,统一到公共食堂办理宴席,喜事白事不能超过15桌,每桌控制在300元以下。理事会的成立,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安全。
伦敦会议破裂后,美国国务院仍然试图在内阁使团计划的基础上,让穆盟和国大党领导人双方能够协调立场,以实现一个不“分治”的印度联邦。在与尼赫鲁和巴特尔进行讨论以说服他们相信内阁使团计划的可信性之后,美国驻新德里使馆官员乔治·梅里尔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接近真纳和利亚奎特·阿里·汗,以说服两位穆盟领袖能够接受建立统一的印度联邦的计划。国务院认为,该计划为穆斯林的政治和经济愿望提供了足够的余地,但除非南亚各主要政党普遍接受联盟的概念,否则创造必要保障的条件将永远无法实现。①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211.
利亚奎特·阿里·汗在与梅里尔的谈话过程中表明,主要的倡议必须来自国大党,因为国大党一直拒绝在组建各省的联合政府一事上为穆盟提供便利。阿里·汗说,最近在比哈尔发生的大规模反穆斯林骚乱造成了30000穆斯林死亡和10万人成为难民,这些事件证实了穆斯林对印度教徒统治的恐惧。然而,他也指出,在得到英国和国大党具体保证的情况下,穆盟也可以为权力的和平移交而努力。但是,穆斯林担心国大党正计划逐步全面接管南亚次大陆,使得穆盟“认为也许建立巴基斯坦将是实现其目标——即给穆斯林提供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的唯一途径”。而且,国大党在印度教徒占多数的省份不愿意与穆盟组成联合政府的做法强化了穆斯林对印度教绝对统治的恐惧。②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December 27, 1946, FRUS , 1946, pp106~109.
最终,由于各方无法达成一致,伦敦会议无果而终,对抗仍在继续。这意味着英国内阁使团方案到此在事实上已经破产。尽管伦敦会谈遭遇失败,美国国务院仍然持续向国大党和穆盟施压,要求他们达成协议。为此,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接到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他们催促穆盟在英国推出的计划框架内与国大党展开合作。③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Merrell , December 19, FRUS , 1946, Vol.5, p106.12月19日,大使馆负责政治事务的官员托马斯·威尔(Thomas Weil)在近两个小时的会谈中徒劳地劝说利阿奎特·阿里·汗做出妥协。阿里·汗强调,穆斯林并没有放弃英国内阁使团方案,而是国大党的行为使得穆盟开始意识到建立巴基斯坦才是使次大陆穆斯林获得充分的民主和安全保障的唯一途径。④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December 27,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December 27, FRUS , 1946,Vol.5, pp106~109, pp109~112.
在上述讨论无果而终之后,美国驻卡拉奇副领事约瑟夫·斯巴克斯(Joseph Sparks)于1947年1月接到在出席穆盟领导高层会议时与真纳面谈的指示。斯巴克斯被要求在会谈时向真纳强调,美国政府“深切关注印度政治局势的恶化,并注意到国大党尽力协调其立场以配合英国政府的努力,并认为穆盟阻碍了英国内阁使团达成其使命。”斯巴克斯还被要求向真纳告知,如果“穆盟拒绝加入制宪会议,美国人民将会对此感到困惑。而且任何阻止立宪进程的行为都可能会加剧混乱的扩散和恶化,并因此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反应。”真纳礼貌地接待了斯巴克斯,但是拒绝了美国的建议,并劝告说:“告诉你的政府,我们是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但是看在真主的份上,你们千万不要被国大党无意义的、纯粹是宣传的举动所迷惑。”真纳进一步指出,“尽管国大党的所谓解决方案只不过是一份自相矛盾且无任何实质性内容的声明,但是国大党却试图用同样的宣传手段愚弄世界,使所有人都认为国大党接受了伦敦会议提出的建议,而穆盟什么都不接受,从而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穆盟没有进入制宪会议。”① Spark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anuary 6, 1947, FRUS , 1947, vol.3, pp137~138.
这一时期,总体上美国对国大党和甘地更为关注。但是,对南亚持续的政治观察使得少数外交官开始逐渐意识到真纳领导下的穆盟乃是次大陆的一股重要力量和穆斯林政治组织的真正代表。从1942年7月开始,美国驻新德里使团领事乔治·梅里尔(George Merrell)开始更为频繁地向华盛顿报告有关穆斯林政治和巴基斯坦运动的相关情况。对于穆盟建立巴基斯坦的要求,梅里尔认为,“这是穆盟最大的(如果不是唯一的)讨价还价的条件。真纳拒绝解释细节的原因,在于他希望有一天他把它放到讨价还价的柜台上,用夸大的要求以便从国大党那里获得最大可能的让步。目前还难以对这件事进行准确的描述,因为真纳没有把它明确地表述出来。”这位美国外交官认为,虽然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理念看起来似乎还有点遥不可及,但是每一个阶层的穆斯林都被其作为一个民族家园的理想所吸引。⑤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124.相较于约翰逊,梅里尔对次大陆政治和社会状况更为了解,尽管他对巴基斯坦成为一个实体的可能性抱有明显的怀疑态度,但他承认穆盟的目标和立场拥有令人信服的论据。他还指出,真纳对获得独立地位的愿望与国大党领袖甘地一样强烈。①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July 16, 1942, FRUS , 1942, Vol.1, p683~685.
一开始,美国国务院认为以内阁使团计划为基础建立一个联邦政府,然后由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外部力量促成有关各方进行协调,就足以保证这种安排能够被有关各方所接受。这一努力的失败,使得美国外交官逐渐意识到,印度教民族主义与穆斯林民族主义是次大陆上两个截然不同的现实和存在。②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January 8, 1947, FRUS , 1947, vol.3, pp136-137.而且,双方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调和的。
五、蒙巴顿方案与美国接受巴基斯坦单独建国的事实
菲利普斯认为真纳“才华横溢”,并且对他个人很有吸引力,但是他不同意这位穆斯林领袖的观点。他总结道,“我对真纳的巴基斯坦了解越多,就越不认为它是解决印度教派问题的方案,因为分裂印度会使两个国家都受到削弱,至少会使巴基斯坦暴露在其雄心勃勃而强大的邻居面前。”② Husain Haqqani,Magni fi cent Delusions: Pakist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 Epic History of Misunderstanding , New York: Pubilc Affairs, 2013, p13. 在给罗斯福的报告中,菲利普斯还具体汇报了真纳在巴基斯坦运动问题上的立场。真纳把建立巴基斯坦描述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可行的和唯一能解决印度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将会拥有印度四分之三的土地和大部分财富的印度教徒实在是没有反对建立巴基斯坦的理由。与此相对照,巴基斯坦将是贫穷的、由四千万挤在一起的穆斯林组成是一个英联邦国家。” 真纳认为,巴基斯坦与“印度教印度”的关系将通过条约来处理。然后,他提醒菲利普斯注意南亚穆斯林对二战做出的贡献。真纳表达了他的党参加临时联合政府的意愿。但是,他也强调那只能是在拥有与国大党平等地位的基础上。③ Phillip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pril 6, 1943, FRUS , 1943, Vol.4, p213~214.当菲利普斯提醒真纳英国不愿意印度分裂,并请穆盟领袖重新考虑他在巴基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时,真纳拒绝了他的要求。
尽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但是英国却饱受战争的摧残而实力大损,维持在南亚殖民统治的信心和能力也几乎消失殆尽。随着局势的发展,相关各方都意识到次大陆的独立即将到来,而印度穆斯林此时显然已经不会接受任何低于巴基斯坦单独建国的结果。为此,英美两国建立印度联邦的努力和国大党统一整个印度的雄心也逐渐消失。在打破国大党—穆盟之间僵局的努力失败后,工党政府决定采取决定性行动为实施英国退出印度的方案做准备,不过,工党认为总督韦维尔不是推动这一政策的合适人选。1947年2月20日,英国大使告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不管能否就未来的政府结构达成协议,英国将在1948年6月给予印度完全的独立地位。为此,英王乔治四世的表弟,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官蒙巴顿勋爵将被任命为印度总督。马歇尔表示美国将尽力支持英国的努力,以寻求达成一项令人满意的政治解决方案。①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February 20, 1947, FRUS , 1947, Vol.3,pp143~144.
从总体技术方案来讲,垃圾堆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迁移来扩散,因此柔性垂直防渗的效果直接决定治理成败。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幅HDPE膜都进行了过程性检测,不放过每一个漏点,柔性垂直防渗完成以后,对整圈的柔性阻隔系统进行完整性检测,保证其完整性、连续性,为垃圾堆体的有效封堵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巴基斯坦运动逐渐成熟的同时,真纳也尽力向美国官员解释在次大陆创立一个穆斯林国家的想法,并说服他们接受他的观点。1947年3月5日,美国总领事约翰·麦克唐纳(John J.Macdonald)在孟买与真纳会谈后向国务卿马歇尔致电详细汇报了相关情况。据这份电报的陈述,真纳说“他对美国公众的惊讶表示理解,也能理解他们在英国提出给予印度独立之后仍然未能找到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而失去耐心。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媒体有关印度问题的新闻受到了错误宣传的影响。而且,国大党‘高效的宣传组织’让美国人对穆斯林的巴基斯坦运动充满误解并持反对态度。”这份电报随后还列举了真纳对次大陆分治给出的理由:“根据真纳的说法,穆斯林之所以不能接受统一的印度的想法,是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仅仅是由印度教徒统治者代替了英国统治者的结果。”真纳认为,在一个印度教徒占统治地位的次大陆,没有任何保障措施对穆斯林来说是足够的。而且,“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在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别也排除了达成妥协的任何可能性。”② Macdonald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March 8, 1947, FRUS , 1947, Vol.3, pp149~150.
1947年3月22日,蒙巴顿抵达印度。他看到的形势比人们在伦敦所想象的更为危险和具有爆炸性,认为要避免危机演变为两大教派的内战,要避免人民斗争的兴起和英国权威的崩溃,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③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477页。 一开始,蒙巴顿也希望能够通过协调双方立场来保持印度统一的希望,但是他很快认识到,只要国大党和穆盟达不成一致,教派冲突就会持续并愈演愈烈。在看清了事实之后,他转而劝说国大党和伦敦接受次大陆分治的前景。
康复员轮岗到特殊教育中心,协助特殊教育老师对孤残儿童进行教育。通过实践,了解到孤残儿童的身心发育情况,学习到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交流、融合,有利于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设计适合儿童的康复计划和活动。
现在,穆盟在巴基斯坦问题上不可更改的立场对外部观察者而言已经变得十分清楚明白。对美国人和其他旁观者来说,巴基斯坦很快将成为一个现实,而建立印度联邦的理想已经毫无可能。乔治·梅里尔、斯巴克斯和麦克唐纳分别从新德里、卡拉奇和孟买驻地向国务院发送的报告描述了同一个事实,即巴基斯坦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一个现实。④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p215~216.对此,美国国务院现在感到有必须检查其对印度的政策,并逐渐接受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是穆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这样一个政治现实。
在巴基斯坦建国成为必然之后,美国对它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更加客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前的这段时间里,来自驻次大陆外交官的最新报告使得美国国务院开始以一种相对公允的态度来重新评估之前次大陆发生的政治事件。相关电报暗示,真纳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把建立巴基斯坦作为在统一的印度之内为穆斯林少数派争取一个强有力政治地位的手段,而甘地、尼赫鲁和国大党对次大陆发展到不得不分治的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并不比真纳少。大使馆在1947年4月22日发送给国务院的要报中指出,“如今令人不快的结果可以说是由国大党失当的政治态度和真纳的顽固而缺乏灵活性所共同导致的。如果不是国大党领袖拒绝考虑英国内阁使团计划对阿萨姆、旁遮普和西北边境省的安排给穆盟的政治地位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真纳不得不为穆盟的立场考虑一个合理的基础,否则印度还是有可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面临巴尔干化的危险前景。”①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14~15.
1947年5月1日,到访次大陆的美国国务院近东和印度事务部官员雷蒙德·哈尔(Raymond Hare)与真纳举行了近一个半小时的会谈。真纳告诉哈尔,巴基斯坦的建立对“阻止‘印度教帝国主义’扩展”到中东是必不可少的。从他的观点来看,穆斯林国家“将联合起来反对苏联可能的侵略”,并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援助。② Husain Haqqani,Magni fi cent Delusions: Pakist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 Epic History of Misunderstanding , New York: Pubilc Affairs, 2013, p10.与此同时,穆盟领袖告诉美国客人,尽管他极力反对孟加拉和旁遮普的分治。但是,就算是出现他不希望的结果也不能阻止他放弃建立巴基斯坦的想法。真纳进一步强调,即使被驱赶到“信德的沙漠里”,为了穆斯林的未来,他也要坚持建立一个主权国家的想法。真纳断言,建立巴基斯坦是解决次大陆教派冲突和减少紧张的唯一办法。③ Merrel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ay 2, 1947, FRUS , 1947, Vol.3, pp154~155.
总体上来说,百日咳报告的年均发病率从免疫规划实施前阶段(1954—1979年)的148.57/10万下降至实施后阶段(1980—2017年)的11.28/10万,下降了92.41%,报告病例数下降83.00%。随着免疫规划的不断普及深入,台州市百日咳的年均发病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χ2=247 187.457,P<0.01)。
尽管仍然极不情愿,但是此时的国大党已经被迫开始倾向于接受印度的分治。出于对发生进一步的骚乱和血腥冲突的担忧,蒙巴顿于5月2日将接受巴基斯坦单独建国要求和印度独立的日程提前近一年(1947年8月)的方案送往伦敦,等待内阁的批准。这个被称为“蒙巴顿方案”的分治计划得到了英国内阁的同意。该方案的要点为:英国在印度的政权将移交给印度继承的自治领。如果穆斯林占多数地区的代表希望单独建国,那么可以建立一个单独的自治领。在实施分治前,各有关省份需要就归属问题进行投票表决。孟加拉和旁遮普分成穆斯林占多数地区和非穆斯林占多数地区分别进行投票。① 谌焕义著:《英国工党与印巴分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1947年6月3日,“蒙巴顿方案”由艾德礼和蒙巴顿在伦敦和新德里同时公布。美国政府对英国促使国大党和穆盟快速达成协议表示欢迎,并指出希望分治协议能够结束次大陆的内部纠纷,并避免进一步的流血冲突。
1947年6月25日,亨利·格雷迪就任美国驻独立后印度的第一任大使。6月底,穆盟领袖优素福·哈龙(Yusuf Haroon)告诉在卡拉奇的斯巴克斯,真纳希望美国尽快在巴基斯坦建立大使馆,以加强巴基斯坦的独立外交地位。7月2日,真纳与哈尔举行了第二次会晤。在会晤中,未来的巴基斯坦领导人对国际社会是否接受这个新的国家感到担忧,并就此事询问了美国外交官。② Dennis Kux,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kistan 1947-2000: Disenchanted Allies ,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14.同日,蒙巴顿在与格雷迪会谈时也呼吁美国应该尽快与巴基斯坦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③ Gredy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uly 2, 1947, FRUS , 1947, Vol.3, p158.作为对格雷迪报告的回应,国务院回电授权他就此事进行探讨。7月10日,格雷迪前往真纳的住所与其举行会谈。真纳表示希望美国尽快任命一位驻巴基斯坦大使,他还“以最热切的态度表达了对美国回应的渴望,并且认为美国的帮助对新生的巴基斯坦解决很多至关重要的问题有着关键的作用。”④ Gredy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July 11, 1947, FRUS , 1947, Vol.3, pp161~162.
8月6日,巴基斯坦外交秘书穆罕默德·伊克拉穆拉(Mohammad Ikramullah)写信给格雷迪大使,正式提出了美巴双方互派大使的请求。在格雷迪的建议下,国务卿马歇尔发布了一项欢迎印度和巴基斯坦建国的声明。当声明于8月9日呈送真纳时,后者以巴基斯坦制宪会议主席的身份对马歇尔对主权国家巴基斯坦的好意表示赞赏。他重申了与美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愿望。⑤ The consul-general at Karachi (Lewi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 9 August 1947, FRUS, 1947, pp163~164.格雷迪将真纳的请求报告了华盛顿,并在8月9日通过电报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结果,美国驻卡拉奇领事馆从8月15日开始正式升级为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947年10月3日,在伊斯帕哈尼(M.A.H.Ispahani)作为巴基斯坦首任驻美大使向代理国务卿洛维特(Lovett)递交了国书后,美巴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⑥ Iftikhar H.Malik, US-South Asian Relations,1940-47: American Attitudes to the Pakistan Movement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991, pp220~221.
采用合适的策略为货位设定优先级,可优先选择距离出/入库台近、行坐标小的货位作为待选货位,由此随机排序生成的初始种群(具体步骤见3.4节)质量更优,缩小了后续优化算法的搜索范围。
中图分类号: D83/8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92(2019)02—0037—15
收稿日期: 2018-12-10
作者简介: 张晓东(1967~),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南亚国际关系。
[责任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