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图书馆学研究地位的思考--从“用户永远正确”的角度_图书馆论文

关于改变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思考——从“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永远都是论文,立场论文,正确论文,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0

CLASS NUMBER G250

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成立60周年之际,系主任王余光教授邀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做一个专题发言,我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感到诚惶诚恐,担心自己不能圆满地完成余光教授布置的任务。今天,我想谈谈个人对于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浅陋看法,敬请各位老师、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1 关于立场

什么是立场?立场是一个在学术研究中普遍自然存在且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文革时期,因为特别强调阶级立场,所以图书馆学研究变成了阶级斗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他学科的情形也大致如此。正因为这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界的学人们一直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立场这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我无意讨论任何有关阶级立场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地审视普遍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立场问题。

立场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决定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目标、方法、手段、姿态、态度、观点等一系列因素,关系到整个学术研究的精神与灵魂。学术研究立场有左、中、右和无立场之分,也有主观立场和客观立场之分,划分的方法不同则其类型也不同。每个学术研究者必定有其研究立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因为即使是中立立场或者自我标榜无立场,也是一种立场。立场是可以选择和变换的,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环境、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往往会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立场有时候又是不能选择的。因为研究立场不同,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无穷无尽的学术辩驳、学术批评与学术纷争,进而形成不同的学术趋向或者学术流派。

尽管站在中立立场或者客观立场上从事学术研究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保持中立立场或者客观立场是非常困难的,或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于是,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坚持自己的立场就显得十分重要。尽管如此,在坚持自己的立场、方法、观点的时候,每个研究者都应该时刻扪心自问:我了解对方的立场吗?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了吗?当对这些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时候,还应该扪心自问:我的立场客观吗?我坚持了真实与真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事关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研究立场问题。

2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争鸣之启示

在2004年7月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资源共享》中,笔者在第二章中提出了“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和“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四个基本定理[1]。虽然图书馆学界对该教材的总体评价趋好,但是,对于四个基本定理的评价则是毁誉参半[2]。其中,第四定理“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更是引发了一场从博客评论到期刊笔谈,再从网络评论到博客争鸣的热烈学术讨论。虽然这场前所未有的独特学术讨论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就已经暂告一段落,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这场学术讨论实质上是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差异所导致的冲突与争鸣。大致看来,学人们在这场学术讨论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种基本立场:

(1)图书馆立场。持此立场者认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是永远错误的”[3],更甚者则完全不能容忍“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其典型的观点是:“书上的讨论都是夫子论道,十分可笑。其实论证这个问题不用这么费劲,(李)超平只需把持反对意见的人纠集到中山大学图书馆,无理由地闯到馆长办公室,揪住程焕文狂揍一顿,这个论断不攻自破。何必费那么多口舌。即便让瘦得像时迁的叶鹰偷程(焕文)一个优盘,程(焕文)也就不那么嚣张了”[4]。

(2)用户立场。持此立场者自然赞同“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其代表性的观点是:“‘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就像是图林人士职业旅途中的一座大山,现在它屹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不跨越而选择绕行,但从此你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5]。

(3)中间立场。持此立场者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或者既肯定又否定“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其代表性的观点是,“不加永远可能更好”[6]。

(4)哲学立场。持此立场者主张从哲学概念上去讨论问题,或者认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定理的成立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因为“作为一个认识论命题,‘用户永远是正确的’不能普遍成立,也就不成定理,因为它缺乏客观性和普适性”;“作为一个价值论命题,‘用户永远是正确的’可供任何人抉择参考,因为它可以是一种主观选择”。或者认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就是一个伪问题[7]。

作为局外人,你将如何判断或者评价上述观点?我不得不说的是,无论你如何评判上述观点,你一定也有你自己的立场,因为我们现在还找不到一个能够被所有立场者公认的客观正确的立场。于是,你一旦卷入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立场的偏执。这是明显的事实。

从“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的争鸣讨论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学术立场决定学术态度,学术态度决定学术的一切,由此而来自然形成了相应的学术趋向与学术思想的差别,这种差别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学术派别。(2)学术立场决定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学术价值观对不同立场的学术思想的评判必然不同,而其中往往又没有绝对客观正确的价值体系做参照,于是,学术的争鸣在许多情形下往往难以谋得完全一致的结论。因此,求同存异,彼此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3)正因为如此,学术立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3 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考察图书馆学研究立场,从中得到各种各样的认知,并因此进行学术研究的自我反省,从而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

一般说来,图书馆学研究立场主要有图书馆立场和用户立场两种基本类型。一方面,这两种图书馆学研究立场各有利弊、价值与功用,并且没有绝对的优劣对错之分;另一方面,它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当我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图书馆立场和用户立场时,我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有趣的“时钟关系”(如图1)。如果我们把社会看作时钟钟面的话,那么,用户和图书馆就是在钟面上运转的指针——时针和分针,连结和固定指针的轴心是信息资源,而驱动指针的机芯和动力则是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围绕轴心运转的时针和分针既各行其是,又相互关联,始终起着指向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各自运转的时针和分针虽然彼此相互关联,但是其指向各自不同;只是在少数情形下,时针和分针才会出现周期性的短暂重叠,显示出相同的指向。这种指向的多数差异性和少数同一性蕴涵着这两种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妙趣。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时刻,因为所处的“时区”不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时差”。这种差异性和同一性蕴涵着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另一种妙趣。

图1 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

(1)从时钟指针的架构来看,如果没有轴心的连接与固定,那么时针和分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信息资源,那么图书馆和用户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在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的架构中,研究者无论站在哪种立场上都必须以信息资源为轴心并围绕轴心运转,否则,用户立场和图书馆立场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信息资源始终是轴心。

(2)从时钟时针的功能来看,在没有分针的情况下,时针照样具备“时”和“分”指向的基本功能,只是“时”和“分”指向在刻度的显示上会使人感到不够精确而已。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用户照样可以自我获取信息资源,只是在获取信息资源的“广、快、精、准”程度上会使人感到不足而已。因此,在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里,用户立场始终是时针。

(3)从时钟分针的功能来看,在没有时针的情况下,虽然分针可以照常运转,但是其指向已经不再具有完整的时钟意义,只具有单一的“分”指向意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没有用户的情况下,虽然图书馆可以照常运转,但是其功能已经不再具有完整的图书馆意义,只具有单一的保存意义,类似于档案馆或博物馆。因此,在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里,图书馆立场始终是分针。

(4)从时钟的运转来看,时针和分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自具有不同的指向,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具有相同的指向,例如:从0点到12点,时针与分针的重叠只有12次①。同样,在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里,无论是站在图书馆立场上,还是站在用户立场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种立场的研究者各自具有不同的趋向或者态度,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具有相同的趋向或者态度。这种相同的趋向或者态度正是研究者追求的一种理想研究立场,即中立立场或者客观立场。由此可见,站在中立立场或者客观立场上的研究者始终只是短暂的极少数。

(5)在时钟的运转中,正是因为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具有多数差异性和少数同一性,时钟才显现出完整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正是因为用户立场和图书馆立场具有多数差异性和少数同一性,图书馆学研究才会形成不同的研究趋向和学术流派,从而显现出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4 用户立场:图书馆学研究的大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研究方向改变,而每一次研究方向的改变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图书馆学研究方向的不断变化中,图书馆学的研究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立场。如上所述,图书馆立场只不过是图书馆学研究立场时钟的分针,这种研究立场并不具有完整的图书馆学研究意义,或者说,不具备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意义。

图书馆学是一门致用的科学。致用的目标对象是什么?当然不是图书馆,而是用户。既然如此,图书馆学研究者当然就不能只站在或者主要站在图书馆立场上去研究图书馆学,而应该尽可能地或者主要地站在用户立场上去研究图书馆学。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看来,以图书馆立场为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时代正在悄然逝去,而以用户立场为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时代正在浩然到来。这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图书馆学研究大趋势。

(1)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正在淡化

只要我们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去观察,就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规律:图书馆地位与作用的高低和信息资源的普遍可获得性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信息资源的普遍可获得性程度越高,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就越低,反之亦然。在因特网产生之前,纸质信息资源的普遍可获得性相对较低,图书馆是获取纸质信息资源的主要甚至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相对较为高大。于是,“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诸如此类的观念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图书馆界津津乐道的普遍共识。

然而,在因特网产生以后,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之类的神话已经开始破灭:一方面,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因特网不仅创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大学,而且还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世界;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的飞速增长使“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的地位显得滑稽可笑,因为因特网不仅造就了众多的以纸质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主的数据商及其几乎可以取代大部分图书馆现有纸质信息资源的数据产品(一些数据商往往称其产品为数字图书馆),而且还造就了星罗棋布的公用网络与商业网络,而每个公用网络与商业网络都是一个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相比往往要更加新颖独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于是,“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的作用日益边缘化,“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的地位日渐式微,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2)图书馆立场的图书馆学研究正在僵化

审视我国现有的图书馆学术,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学研究者在表面上似乎站在用户立场之上,但是,在实际上仍然是站在图书馆立场之上。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许多图书馆学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娱自乐的戏剧性。

例如:分类编目研究。分类法、主题标引法与编目法可谓是图书馆的看家技术方法。从致用的角度来看,其初始(或者后台)目标对象是图书馆员,其终极(或者前台)目标对象则是用户。在这种意义上讲,后台使用的技术方法应该尽量周密细致,而前台使用的技术方法则必须尽量简单实用。可是,因为我们的研究者主要是站在图书馆立场上思考问题,所以时常会用本应供图书馆员在后台使用的技术方法去替代供用户在前台使用的技术方法。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戏剧性的场面:分类法越来越细越来越厚,可是用户基本上不会从分类的途径去检索信息资源,即使要用,也不过是使用大类的类名。索书号越来越细致精确,可是这种主要是在闭架环境中供馆员使用的东西,在开架服务普遍流行的今天越细致精确也就越是显得徒劳无益,因为“按图索骥”的用户用不着那么细致精确的索书号就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而更多的用户更喜欢抛开索书号,采用依照书架上的分类指示牌去浏览书架的方式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献。编目规则越来越繁琐,可是其中的许多字段只对图书馆员有用,而用户只需要题名、著者、出版者和出版年等基本书目信息。更为戏剧性的是,虽然分类法、主题词表、编目规则等工具具有集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完美,但是馆员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而各类网站的分类体系既不符合思想性,又不符合科学性,但是简单实用,一目了然,用户人人可以无师自通。虽然诸如此类的戏剧性场面只是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但是,当人们高喊“让MARC安乐死吧”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反思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

再如:参考咨询。从图书馆立场来看,参考咨询可能是最能显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工作,但是,在因特网广泛普及和数字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许多戏剧性的场面。决策咨询在图书馆看来神圣而高尚,但是作为用户的政府机关的决策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偶尔想到图书馆的咨询服务,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政府机关的决策从来都不会利用图书馆的决策咨询服务,于是,图书馆为此而辛勤编印的大量资料或者耗资建设的数据库就只能孤芳自赏了。在信息资源比较缺乏的年代,专题服务曾经也是图书馆引以为荣的工作,但是,在信息资源普遍可获得性较高的今天,还有多少科研人员需要图书馆的专题服务?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都比较看重文献综述,但是,有多少科研人员需要图书馆员撰写的专题文献综述?如果图书馆员能够撰写出科研人员满意的专题文献综述,那么,这样的图书馆员还会呆在图书馆工作岗位上吗?比较时髦的信息推送、信息挖掘等也大体如此。现在我国的科技人员需要图书馆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科技查新和科技成果引用情况(SCI),可是,这两项繁重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都是在“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制度下孳生的怪物。当人们说“SCI是Stupid Chinese Idea”时,我们是否也需要反思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虚拟参考咨询或者网络参考咨询一直是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我曾经在美国考察过不少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参考咨询情况,许多大学图书馆每天接到的来自馆外的参考咨询请求只有十来个,基本上都是询问何时开馆之类的简单问题,而且半数以上来自电话,他们的参考咨询工作重点是用户培训。对此,我们是否也需要认真地反思我们的网络参考咨询研究与实践?

(3)用户立场的图书馆学研究正在兴起

在图书馆立场的图书馆学研究呈现出僵化状态的同时,我注意到,用户立场的图书馆学研究正在迅速兴起,并可能改变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在此,我谨列举若干例子予以说明。

其一,关于图书馆的性质。一般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有关图书馆性质的普遍共识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而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则有社会性、学术性、教育性、服务性等。这是图书馆学界的主流认识,当然也是站在图书馆立场上的认识。可是,如果站在用户立场上来看图书馆的性质,那么,用户会认同这种观点及其排列顺序吗?数年前,有人说:高校图书馆不是一个学术性机构,服务性才是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8]。这种观点看上去十分偏激与另类,所以,自然而然地会引发商榷[9]。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这是纯粹的用户立场观点。如果站在用户立场上的话,那么就不会认为学术性还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属性,只会认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反对“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的情形大致与此相似。

其二,关于人性化服务。近年来,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一直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也许这方面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从图书馆立场走向了用户立场。如果不站在用户立场之上,那么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论与实践。

其三,关于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权利是近年来才在我国图书馆学界流行起来的一个新术语和研究领域。在我最初提出这个术语和研究课题时,许多人都表示赞同,原因是图书馆的地位和图书馆员的待遇太低了,应该积极地去争取图书馆的权利。后来,他们知道“图书馆权利”这个术语不是指“图书馆的权利”的时候,又纷纷建议在“图书馆权利”前加个定语,改成“公民的图书馆权利”之类的东西,以免使人产生歧义。这就是典型的图书馆立场看法。图书馆权利乃是民众自由、平等、免费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如果不站在用户立场之上,那么也就不能正确理解、研究和保障民众的图书馆权利。

其四,关于Lib2.0。Web2.0和Lib2.0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个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或领域,其要在用户驱动。在一般意义上讲,Web1.0和Lib1.0是网络立场和图书馆立场的产物,而Web2.0和Lib2.0则是用户立场的产物。这是非常生动的图书馆立场与用户立场的例证。有趣的是,目前热衷于Lib2.0研究的只是一小批年轻的图书馆学人,而开展Lib2.0实践的则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图书馆。只要我们去认真琢磨一下这种现象,就不难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最后,我谨引用梁启超先生一段名言来结束我的文字: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能觉;濅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0]

(本文为作者于2007年10月20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上的演讲稿。)

(收稿日期:2007-10-25)

注释:

标签:;  ;  ;  

关于改变图书馆学研究地位的思考--从“用户永远正确”的角度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