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国校园文化_炎黄文化论文

感受美国校园文化_炎黄文化论文

感受美国校园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校园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常幸运,在我从硕研毕业十一年后,被选入广东省第一期高层次管理人才进修班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管理。在夏威夷大学,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选修MBA课程,参加课堂讨论,听著名教授的讲座,看校园文化展,准备《经济体制改革与广东经济发展》演讲稿及幻灯片,访问州政府的各个经济管理部门,来往于教室、图书馆、宿舍之间,呼吸着夏大自由的学术空气,日复一日,透过观察、省思、分析,去体验美国的校园文化。

学习(术)风气

初到夏大,感受最强的是夏大学生的学习风气,这股极大的力量弥漫在校园内外的每一个空间。在校区内,各种肤色的学生,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他们的衣着大都十分随意,三三两两,背着书包或腋下夹着书本和作业,匆匆奔赴教室。对于我们这些“特殊的学生”,他们不时投来友好的目光。来美国之前,有人告诉我,美国大学课堂很随便,可以吃东西,可以把脚翘在桌子上,可以随便进进出出。其实不然。在法学院,教授慎密地讲解案例,学生们认真地记着笔记,课堂上鸦雀无声,讲到精彩处,学生们发出会心的笑声。讨论案例是整堂课的高潮,不亚于法庭辩论。案例教学在美国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占有很大的份量,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形象生动,颇受学生欢迎。美国的MBA课程每门课期末都有口头应试,即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自己选题在课堂上做20-30分钟的论题报告。这种应试方法是对学生选题、内容组织、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核。学生们在面对这种考核时都充分准备,或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是到公司企业索取第一手资料,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学习、经济、就业的压力,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感。由于“新经济”给人以一种工作安全感和一片乐观的感觉,在与美国学生的接触中,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具有顽强的毅力、强壮的身体、敏捷的思维以及合作和竞争能力,并且相信毕业之后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而现代大学的本质,则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现代大学充当了文化的先锋,掀起一次次思想波涛,以笔为旗,猎猎作响。正因为如此,注重学术,阐释思想,就成了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在夏大,几乎每天都有学术报告,即使是三两人参加(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出现),报告人照样兴致勃勃,沉醉在学术和思想的殿堂里。有一次,我去小型学术报告厅听一个学术报告,报告人是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法学教授,题目是美国宗教自由与宪法改革。讲座在晚上7点钟开始,我提前15分钟到时,门外已经聚集了六、七十人。一了解,许多人来自社会,有企业、政府部门,当然还有宗教界人士,他们都是冲着讲者和讲题而来。由此我想,在中国,大学所能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在于其思想文化。而一种精神气质的丧失,一种思想资源的枯竭,是其他具体的科技成就所难以弥补的。在一切讲究实用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理想主义的光辉,需要一种把握时空的长视眼光。夏威夷州州长卡耶塔诺在千禧之年的贺词中提到,要在新的纪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美国几届总统都宣称要成为教育总统。由此我想,一个国家要够强才会有这样的教育;或者反过来说,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教育,国家才会强。有的人沉醉于生活,有的人沉醉于提炼生活,而经过提炼的生活一旦从教育的殿堂降落于民间,便成为一种国民素质。

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人是万物之灵,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想象。他能回顾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于是思想是人的特征,是历史和文化、哲学和知识的来源,也是政治和经济活动、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的根据,思想是人的智慧的表现。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极其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反驳教授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约占这门课分数的15%。上课时的发言,不仅能与教授及其他同学做多向交流,也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教授的心中留下好印象。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使美国学生极具个性化和想象力,这从他(她)们的衣饰、发型、谈吐可以得到印证。不从众,不跟风,努力做自己。在法学院,我被一个衣饰怪异、脸上蓄满胡子、年约50的学生所吸引,与之交谈。他告诉我,他还年轻,毕业后打算做律师。以他这样的年纪在大学课堂里学习,从头做起,在中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是无法想象的。我想这与西方文化不无关系。我们知道,西方文化其实来自三个文化传统,即希伯莱(犹太)文化的宗教,希腊文化的哲学,罗马文化的法律,三者可称之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希腊文化衰退后,重心转向罗马;罗马衰退后,其法律传统,转移到欧洲各国。英国继承罗马帝国传统兴盛一时,英帝国衰落后,今日政治、经济和军事重心转移到美国,从一个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好静的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则是好动的文化。好动的文化往往是好进取的文化,同时也是好强好斗好侵略的文化。在课堂上,亚洲留学生很少发言,而美国学生则利用其语言优势滔滔不绝,畅所欲言,当然也有出现答非所问,漫无边际的情况。许多中国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害怕出洋相而不敢发言。

更重要的是,我注意到,在美国社会,人们从小就参与许多互动的活动。美国小孩自小就热衷于大量的课外活动,比如打少棒、参加音乐课程、加入男女童军、参与戏剧制作、到朋友家过夜等,花样繁多。他们无比的主动、投入,从中发展社交技巧,同时乐在其中。华人或亚洲学生就知识层面和参与活动的广博来说,均比不上美国学生,尽管他们考试分数不低。这个特质会使他们难于融入美国社会。

美国的教育思想一方面鼓励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注重团队精神、群体意识、社会伦理道德的培养。美国人向来以义工精神为傲,孩子从小就学习要为社区和个人作各种义务服务。现在大学的一个新趋势是把义工精神跟正规课程结合,学生们一面当义工,一面拿学分。全美的大学正流行把教室扩展到社区。例如心理学系的学生帮助当地医院为脑伤病人做康复,主修呼吸道治疗的学生指导有气喘病的青少年办夏令营,语言系的学生协助当地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根据统计,1999年夏威夷大学有15%的大学生选修了所谓“服务学习”的课程。这股风潮部分来自盛行于高中的义工服务。过去15年来,美国的高中生当义工的比例增加了36倍之多。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5%的大学新生曾有过义工服务的经验。许多人在申请大学时,除了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社交生活,也把义工和学习结合作为考虑条件之一。研究报告显示,如能把服务与课程结合,在课堂上经由写作和讨论来反省义工经验,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写作能力和成绩都会进步。有的学校不只把社区服务与课程结合,甚至把社区服务列为毕业的要求之一。很多教授允许学生以社区服务取代传统的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跟社区服务结合的课程不但给他们信心和努力的目标,也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为日后开启更多的机会之门。

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在美国一年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而对我们有较大影响的不仅仅是那些课程,还有那些“人”——学生、教授、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还有贴近现实,反映最新科技成果,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精神。面对“网络经济”时代,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创新?夏大进行了有益的、卓有成效的尝试。自从电子计算机诞生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校园逐步得到应用以来,信息化就一直伴随着夏大校园的成长过程,致力于信息化校园建设成为夏大的重要任务。由于校园网络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比如,每学期的课程注册,学生只要打开电脑进入校园网就可以知道这学期开的课程、开课教师、学分以及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开课教师的资历在网上也可以查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络,注册他的课程。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中,美国大学生的用户人数远远高于其他群体。电子邮件成为最有效的联络方式之一。至于教学方式,各个学院都普遍结合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方式教学。由于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前所未有的传播媒介,代表着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特色,其已超出传统平面静态或动态的单一媒体形式,而成为多种形式媒体重组而成的互动性的作品,因此在教学上能够达到形象逼真、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的效果。2000年6月27日,我和同组二位同学使用电脑幻灯片(powerpoint)在夏大小型学术报告厅做《经济体制改革与广东经济增长》讲座,向与会者展示了广东经济腾飞,人民走向富裕,民族走向振兴,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壮美画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与会者对广东的经济结构、利用外资、加入WTO、中美贸易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广东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城市如广州、深圳、中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传媒对我们广东学习小组也进行了报道。

留学生群体

据一份资料统计,出国留学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主要选择,大学生的首选之地是美国。在夏威夷大学,中国留学生大约有300名,也有不少台湾来的同学。台湾同学的谈吐思维与内地很像。内地与台湾学生之间尽量避免敏感话题,相处甚好。由于我们广东学习小组住在东西方中心,而获得东西方中心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都住在这里,因此有较多的机会与他们接触。中国留学生学习用功、生活节俭以及浓郁的思乡恋国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大约在上午九、十点用早餐,基本上都是吃几片烤面包,喝杯牛奶。晚餐大约在晚上八点钟。他们普遍习惯了每天只吃两顿饭。到商场购物,他们十分注意降价的商品并精心计算价格,每到周末,他们都会到唐人街去购买一些便宜新鲜的蔬菜以及中国的食品。哪家商店的东西便宜他们会互相传递信息。课余时间除了买菜做饭外,业余生活简单又贫乏。生活压力和精神孤寂(特别是在节假日)是我们出国之前所不曾料到的。

客观地说,能远赴重洋到国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同龄中的姣姣者。正因为如此,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留学生回国的优惠政策。一些留学生也向我们咨询,了解回国工作的具体政策细节。我们也注意到,美国各大学在中国招收留学生,有从研究生、本科生向中学生渗透的趋势。我国相当一部分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中学生先后被美国的大学录取。在与美国的人才争夺战中,面对这严峻的形势,我们应当树立忧患意识,努力为优秀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业环境。

标签:;  ;  ;  ;  ;  ;  ;  

感受美国校园文化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