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翻转课堂;电路基础实验;高职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形态逐渐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以课程数字化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课程资源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课内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的模式 ,被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电路基础实验先后经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多年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基础类电路实验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及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这类实验课程是高校电类相关专业入门的基础实践课,作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形成工程思维,提升科学素养。然而遗憾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课程开设对象为大一、大二学生,他们多数延续了高中学习阶段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学习心理,不预习或者随便敷衍了事的现象很普遍,课后也很少到实验室自主实验,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资源单一,只依靠课本,文字表述比较抽象,不少学生表示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不利于理解记忆。(3)课程的知识点分散,内容庞杂,再加上课时偏少,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节奏较快,理解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跟上。 (4)学生在实验中依赖性太强,不爱动脑,即使遇到一些简单问题也不愿自己分析解决,仍要举手问老师,同一类型的问题教师在实验辅导过程中要多次反复答疑,陷入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还需要在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监督引导机制等方面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
1 课前准备
1.1根据每个实验项目制定详尽的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帮助学生把握实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外学习任务。
1.2收集、整理、制作各种实验学习电子文档、链接及教学视频并发布到线上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及需求多次、反复观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文字类学习资源,视频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特别适合于展示实验过程及现象,但在拍摄实驗视频时应注意把控好内容和时间。视频内容应该涵盖实验原理、操作测量步骤、注意事项等;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外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单个视频时间长度应该尽量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可以分成多个教学短视频,每个短视频只需包含一到两个完整知识点即可。
1.3为每个实验项目设计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测验题库,用于课前课后线上测验,试题的内容应尽可能覆盖实验的各主要知识点,难度应有一定的区分度,单次测验题量不宜过多,10道题左右即可,可采用系统随机排序、抽题方式考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教学组织
2.1 在课前自学环节,学生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观看学习线上推送的教学资源,参照教学视频,用发放的面包板、分立器件电路搭建电路,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自主完成难度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内容。随后,通过线上预习测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2.2 在课堂研讨交流环节,学生将扮演学习的主体角色,他们带着课前自学环节中获取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进入课堂,而教师则要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传递者角色变为观察引导者,课堂讲授时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只采用精讲方式回顾知识点,点评分析学生在课前自学环节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特别是某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可通过课堂研讨重点讨论。课堂主体时间用于难度较高的探究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电路结构、元器件类型参数、输入信号参数深入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各种参数指标的本质含义,对比不同测量方法的优劣,探索改善电路性能的途径。
2.3 在课后巩固提升环节,学生必须撰写实验报告,完成线上课后测验,检验本次实验知识点掌握程度,随后教师在线上发布各种拓展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感兴趣的选做实验。
3 考核评价
除了传统的课堂评价、实验报告、期终考试外,还应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权重,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并向学生实时公布,通过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见表一。
4 监督引导机制
要强化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监督引导,以保证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否则课堂上的交流研讨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通过线上系统自动记录的学生学习状况、线上测验评分获取学生学习状态数据,根据数据反映出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将问题反馈给学生,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指点,对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发出预警,施加适当的压力,督促其跟上学习进程,避免掉队。
5 结语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基础类电路实验教学,丰富了学习资源、师生沟通渠道,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加强,并帮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多的用于讨论、研究等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2]刘和海,潘阳.“以学习者为中心”:赋权理论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18(8).
[3]刘君晓.基于实证研究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91-96.
论文作者:黄菊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学生论文; 线上论文; 课堂论文; 电路论文; 课前论文; 课后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