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论文_吴春君,司志平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5年1月——20106年1月收治的6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护理组,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组,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骨科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多种因关节炎症导致的关节畸形、关节不稳或者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术后康复不仅取决于手术治疗效果,还取决于患者术后的护理方式选择。优质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从整体护理角度出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临床中,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基础[2]。本次研究通过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5年1月——20106年1月收治的6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0例。其中干预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5.5±7.5)岁;护理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5.5±8.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给干预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临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从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起,针对患者年龄、病情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做好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工作。首先就是基础护理,协作患者保持自身卫生,指导患者早晚清洁口腔等,并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确保患者住院舒适。(2)环境护理。对患者所居住的病房进行优质化管理,定时开窗通风、消毒清洁,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规范患者的住院作息时间,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3)心理护理。大多数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年龄偏大,自身免疫及行动功能并不良好,因而患者在术后会担心自身的恢复状况。面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自身状况,与患者进行病情沟通和交流,让其对自己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营造良好的护患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担忧情绪,向患者讲解术后相关知识,选择成功典型帮助患者树立起康复自信心。(4)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进行术后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家庭归属感,告知患者不应鲫鱼行动,不进行危险活动,按照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选择康复训练内容。在术后1—2天,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进行简单的屈伸活动,避免患者患肢出现内曲现象,切忌要正确选择连系内容,避免出现人工关节脱落现象。(5)饮食护理。针对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饮食护理,确保患者每日营养摄入均衡,指导患者多食用含钙、易消化及高蛋白事物,减少饮水量,避免辛辣食物摄入。(6)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对患者引流液体的颜色以及液体流量应做好记录。患者出院后预留电话,1个月内进行电话随访,定期入院复诊查看1次,了解患者康复状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患者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测评,满分10分,8分以上为满意,6—8分为较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

干预组患者平均疼痛缓解时间(1.2±0.5)d,常规组患者平均疼痛缓解时间(2.5±1.5)d;干预组患者最长住院时间21d,最短住院时间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6.5±1.5)d;常规组患者最长住院时间28d,最短住院时间15d,平均住院时间为(21.5±1.5)d;干预组患者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6.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74,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手术较大手术类型之一,特别是行此类手术的患者年龄普遍偏大,相比年轻人,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已经退化,术后康复需要的护理和康复时间都比较长,尤其是很多患者在手术后,很担心预后情况,考虑到手术后能不能行走、生活可不可以自理等问题,这类患者心理压力都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显得极为重要[3]。优质护理服务是从整体角度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术后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全程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护理理念,从患者入院直至患者出院都对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护理不足,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针对不同的患者,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做好辨证护理服务[4]。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确保手术成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心理护理清除患者对术后预后的担忧心理;通过环境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情况发生;通过给患者定时、定次翻身,减少褥疮发生;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为患者早日出院做好准备[5]。

在本次研究中,对干预组的3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6.5±1.5)d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1.5±1.5)d,帮助患者降低了住院经济费用;并在护理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取得90%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7.7%,干预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常规护理,证实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骨科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苹,吴悦,黄天霞.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医临床研究,2014,31:122-123.

[2]刘晓丽.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253.

[3]曹晓曼.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2014,08:144-145.

[4]王丽晶.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1:235-236.

[5]李霞.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41-2142.

[6]高润丽,张珊英,张青春,陈淑杰.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11-2712.

论文作者:吴春君,司志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论文_吴春君,司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