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 目的:探究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 。方法:选取2015年3月15日至2016年1月10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5例肠易激惹综合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情况及研究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两组研究者中观察组应不良心理反应的总发生率(28.89%)高于对照组(2.22%)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研究者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以心理状态较差的人数较多,心理状态良好和较好的人数比较少,而对照组的结果与观察组的真好相反,以心理状态良好和较好的人数偏多。观察组心理状态较差的发生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8.89%),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肠易激惹综合征心理状态的研究中发现,其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神经质,强迫等心理不良反应。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并且对患者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肠易激惹综合征;心理状态;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IBS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IB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Method: 45 IBS patients treated from March 15, 2015 to January 10, 2016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observation group). 45 healthy peopl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control group). The HAMD points and HAMA points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for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HAMD points and HAMA points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for observation group (28.8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2.22%)(P<0.05); it was known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generally had more patients with a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and fewer patients with favorable psychological state; on the contrary, the control group had fewer patients with a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and more patients with favorable psychological state;the incidence rate of bad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observation group (88.8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89%) (P<0.05).Conclu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IBS patients have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like anxiety, depression, nervousness and obsession.
[Keywords] IBS;psychological state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是门诊上比较的常见的疾病,有研究显示,其已达到门诊的30% [1]。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得到证实,主要认为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生与机体应激反应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发生和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为了更好地探究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心理状态,特选取了近一年内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肠易激惹综合患者45例和45例正常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2015年3月15日至2016年1月10日期间内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5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经血常规,粪便粘液检查,结肠镜,钡剂灌肠等相关检查,均符和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罗马 III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胃肠道溃疡疾病,结直肠癌及其他结直肠等器质性疾病。并将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经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等检查均显示正常未发现异常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32.34±4.5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35.23±2.65)岁。使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病情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治疗方案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实验阶段由我科室的医生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者运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 HAMD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进行其焦虑和抑郁的评分,并记录[2]。再向研究者分发问卷,以问卷的形式,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汇总。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 HAMD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的评分情况及其不良心理发生率。
心理状态的评估主要是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 HAMD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的评分也将列为考虑范围,本调查试卷的满分为100分。大于80分为心理状态良好,60分到80分为心理状态较好,小于60分心理状态较差[3]。完成问卷后。由我科室医生进行统计。
不良心理发生率=不良反应的总和/调查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的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者,有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
3讨论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临床上消化内科常见的胃肠道紊乱性疾病,其症状主要是腹泻,腹胀,,腹痛,排便习惯的改变,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均有发现。发病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4]。应对本病加以重视。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罗马III 诊断标准,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直肠出血,有肠道疾病的家族史的应该警惕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如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小肠的运动发生变化,引起腹痛等症状。部分细菌病毒导致的肠道感染也会使肠道功能发生改变,最后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疾病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机体应激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焦虑紧张等会导致下丘脑功能发生紊乱,内脏对其痛觉的感受阈值会发生降低,由此使患者产生疼痛等不适症状。肠易激惹综合征能导致患者焦虑和不适,焦虑不适又加重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又加重患者的紧张不适[5]。循环往复使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对于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强调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性治疗。目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多加强运动锻炼。注意饮食等方面的调节,患者可尝试多食用膳食纤维。如果生活方式调节的效果较差者可以给予药物进行治疗。主要的机制是对症治疗包括服用止泻药和止痛药,排泄药等,还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预后随访以判断患者治疗的效果。如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时间达一年以上还没有效果或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疗法,催眠疗法等。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在对两组研究者的观察中发现,观察组研究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的总发生率28.89%,对照组研究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研究者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以心理状态较差的人数较多,心理状态良好和较好的人数比较少,而对照组的结果与观察组的真好相反,以心理状态良好和较好的人数偏多。
综上所述,在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中,心理因素与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焦虑,抑郁,紧张的不良情绪可加重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因此对于我们临床工作者来说,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因素的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疗法等,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俊松,张莉莉,韩德云,等. 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症中的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0):926-928.
[2] 孙晓东,李东阳. 大学生肠易激惹综合征的心理因素浅析和防治[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2):10-12.
[3] 毛华,唐银丽. 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9):1-2.
[4] 籍丽. 肠易激惹综合征与情绪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心理医生,2017,23(1):264-265.
[5] 孙晓东,陈涛. 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脾虚湿盛型腹泻43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23-24.
论文作者:王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综合征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研究者论文; 状态论文; 量表论文; 焦虑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