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链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价值链理论、中小企业地位、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指出它是对增加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三部分。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着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活力十足,与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欧盟,中小企业总产值约占欧盟总产值的一半左右。目前,我国现有就业人口的75%是在中小企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90%来自于中小企业。据了解,目前我国新产品中的80%是中小企业研发的,在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中中小企业占65%。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是经济生活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中小企业是就业之源,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些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社会公众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责任的一部分,是对传统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最初发轫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后经过一个世纪来的发展,在对企业社会责任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目前学术界把“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目标,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等其他相关社会责任。
二、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价值增值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纯经济体,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应负的唯一责任,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市场会自动最优配置各种资源,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企业根本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企业的目标就是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给予企业太多的社会责任,这样会伤害企业自身的利益,最终也会损害整个社会福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指出:企业的本质是把产品搞好,卖出去产品就行了,超出这个之外再来履行额外的社会责任是不行的,企业为股东之外的他人提供额外的福利,就是对股东的损害。但是西方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是经济人的假设,纯粹的自由竞争市场也是不存在的,从而所谓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只考虑人力和资本的模型是存在缺陷的。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在价值链理论中,企业的利润等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减去价值链活动所耗成本的差值。很明显,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增加成本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选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源于经济、制度、道德三个层面。经济和制度层面的责任行为是为了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道德层面的责任行为则能满足企业价值观的需要和迎合社会的期望这种行为客观上又满足了企业长期经济利益的要求。因此,企业应将社会责任内化于其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过程中。但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采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分析。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竞争的全貌由五种力量组成: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简单地来说,企业就是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对于顾客,就是要得到令其满意的产品,曾经的GE总裁韦尔奇说过,一个产品要立于不败之地,质量、价格、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但归根结底还是顾客需要的满足,如何才能长久的满足需要呢,长久的买卖双方的博弈告诉,虽然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但是多重的博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然的要求,稳定利润是企业不断的追求。将企业责任内化于价值创造过程中,就是清清楚楚的长期博弈的信号传递过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差异化策略是其增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提供特色服务满足顾客的需要,将社会责任内化于价值创造过程,就是特色创造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强化企业的定价能力,弱化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于竞争者而言,是否进入退出这个市场或采取何种竞争策略都是必然的考虑。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创造的良好商誉是顾客的满意的投票,这就意味着竞争者要满足顾客同样的需要的成本的明显增加,一部分是提供同样的产品的成本,另一部分则是顾客承认花费的成本,从而导致竞争者退出或者不进入这个市场。企业社会责任内化在产品价值创造的每一个过程的一个典型体现就是商誉,它是顾客对企业的货币投票。迈克尔·波特从竞争环境和价值链活动入手,认为如果运用价值链理论来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景就会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其实远非是一项成本、一个约束条件,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
三、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培育
(一)政府规范角度
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解有偏差,大多体现在仍然停留在捐款做慈善的层面,甚至做慈善仍然存在功利色彩,不关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比如强调对消费者、对价值链、对社会环境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中国社科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了包括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调研报告,结果令人吃惊。无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平均得分仅为19.7分,满分为100分。距离“及格”有何等大的差距。更为甚者,在评估出的26家社会责任完全缺失的企业当中,竟然有19家外企。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情况肯定会更糟糕,真让人匪夷所思。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方面,还需要政府正面的积极引导和适当规范,从制度层面规范企业行为,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1.完善产权制度,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科斯定理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而且交易费用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是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效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意味着,如果政府能够更好的完善产权制度,那么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就会非常容易,权利与义务也非常容易落实到企业公民。这样企业出于本身经济利益考虑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可以非常清楚的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很好的解决了搭便车以及责任追求不明确的问题。
2.政府要推出奖惩机制,运用政策手段来推广。政府在考核企业对地方贡献指标中,不能仅仅把利润指标看做唯一的考核指标,而应把社会责任也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虽然从长远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是每个企业必然的选择,但是从近期来看,政府有必要推出奖惩机制,更好的促进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政府还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通过政府采购、责任投资以及相关优惠政策将经济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联系起来。如通过政府完善政府采购评标制度,给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出具信用证明等,使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社会各种资源支持。
3.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知道承担哪些责任,如何评价这些责任,也不知道如何把这些责任内化于企业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一般而言,这是一个慢慢探索发现的过程,如果政府能够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让企业有标准可以参照,从而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更好更快的实现角色的转变。
4.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目前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稍显不力,人们从国内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血铅事件等事件中,看到触目惊心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不时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管不到位。
(二)中小企业自身角度
企业将其社会责任内化于企业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是每一个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百年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真正生产符合市场需要产品、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1.转变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企业家们大部分接受管理企业观点就是不断的成本最小化,不断地在工艺上改进,在人力上降低成本,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都让他们把责任归于政府了。转变这种已经过时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们明白,企业社会责任不是成本,是其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是利益、是创新。
2.价值链分析优化。价值链是价值创造整个过程的集合,深刻分析整个价值链,清楚地分析每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在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创造的作用,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优化整个价值创造过程,将企业社会责任更好的融入整个产品的增值过程中,从源头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完美实现。
3.要选择能够反映自身品牌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镶嵌在企业品牌里的人文精神有滋养社会的力量,而来自社会的积极反馈又可以反过来折射品牌的光芒,从而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良性互动。
4.做好宣传。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任何责任行为都必须落实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点,否则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是必然会被市场淘汰的。现实中存在不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但是不善宣传,从而做的多而收获少,这大大挫伤了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企业社会责任内化于价值创造的过程,最终的结果还是希望得到社会承认,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因此企业必须大力通过多种方式来宣扬自身的行为,比如邀请客户参与价值整个创造过程,让顾客亲身感受这种放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标签:价值链理论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