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新[1]2006年在《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文中提出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源远流长。课程教学的发展变迁既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同时它更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传统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技术作为文化裂变的重要动因,它对当下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全部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观,本文从历史、现实和社会文化联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适当的实证研究与质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去和现状,以及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全文共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叁个部分。 作者在“上篇”中首先辨析了诸如技术、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基本概念的实质内涵及其思想嬗变过程,然后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了技术与课程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关系,并提出了技术与课程教学互动发展的框架模型。 “中篇”集中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和认识问题。作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以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能”状况、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心理影响、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等问题的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行动案例分析以及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质问题的再认识问题。作者认为,从文化学的视野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社会信息文化对当代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信息文化环境下传统课程体系解构和新课程体系及其文化重新建构的过程。 在论文“下篇”中,作者首先从分析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着手,初步探讨了技术教育化的发展过程,并简要分析了技术教育化发展所孕育的课程文化转型问题;然后基于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作者提出了立体化课程的建设构想,分析了立体化课程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将现实课堂和虚拟教育联结起来,以打造多元化、超时空的学习共同体为突破口,来促进信息时代的新型课程及其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吴岚[2]2005年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国民是否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接班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培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技能与信息态度、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等。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学校教育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王瑞华[3]2014年在《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师的作用及培养策略》文中指出当前远程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忽视学习者需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专业课程设计人员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教学设计师的内涵和角色的基础上,阐述了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师的作用和职责,提出将教学设计师的培养与管理纳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系统工程中,通过革新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职业资格认证等途径,培养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专业人才。
王鹏[4]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年本科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文中提出通过对38个本科教学改革指导性政策的文本分析梳理,新中国70年来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经历了以院校改造调整为主的奠基期、以恢复教学秩序为主的重建期、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主的起步期、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的推进期、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的深化期、以追求教学卓越为主的提升期。呈现出本科教学两个地位更加牢固、专业建设层次逐渐分明、课程教学体系逐步融合、人才培养机制趋于协同,教学质量建设更加自觉等发展特征。未来,我国本科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深度融合的课程教材教法数字一体化建设、推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推进基于新时代新思想新成果的教材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齐金龙, 寇小平, 王晓羽[5]2019年在《通信装备模拟软件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装备向信息化、高端化、体系化发展,模拟化训练的地位逐步提升,但目前装备模拟软件与部队的需要不相适应。本文主要讨论部队内部开发通信装备模拟软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倪芳, 李慧荣, 张玉侠, 汪思应[6]2019年在《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应用“五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根据医学人才培养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在系统完善、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网络互动的实验教学平台上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已经形成并应用了一套新的具有特色的医学教学模式,即“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医学基础与临床运用、课堂实体与网络虚拟、教学与科研、校内优势与校外资源相结合”的“五结合教学模式”,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医学院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陈麒, 陈步华, 庄一嵘[7]2019年在《基于IPTV Cloud VR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首先针对目前IPTV和VR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两者优势点,发展出了基于IPTV Cloud VR的新型业务方式。然后介绍了Cloud VR的17个业务场景,以典型的4种Cloud VR场景为例,提出了基于IPTV Cloud VR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最后对运营商发展Cloud VR业务进行了小结。
赵冰[8]2014年在《论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网上传播机理与行动逻辑》文中认为当前,宗教极端思想的网上传播与泛滥,以及由此加剧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已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安全威胁,对中国更是如此。有充足证据显示,通过互联网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煽动暴力恐怖活动等一系列行为,正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宗教极端主义与传播媒介总体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网上传播机理、宗教极端和恐怖组织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国家安全压力的减轻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 刘成新.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 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吴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3]. 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师的作用及培养策略[J]. 王瑞华. 中国远程教育. 2014
[4]. 新中国成立70年本科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 王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5]. 通信装备模拟软件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J]. 齐金龙, 寇小平, 王晓羽. 数字通信世界. 2019
[6]. 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应用“五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 倪芳, 李慧荣, 张玉侠, 汪思应.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7]. 基于IPTV Cloud VR的技术研究[J]. 陈麒, 陈步华, 庄一嵘. 广东通信技术. 2019
[8]. 论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网上传播机理与行动逻辑[J]. 赵冰. 基督教学术. 2014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e-learning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