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冬季如何护理论文_唐小香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江苏丹阳 212300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共8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治疗依从性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哮喘发作率,对哮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

哮喘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道

贵阳中医二附院心血管内科

【摘 要】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将预防、护理、康复有机结合贯穿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才是“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本文将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冬季如何进行护理干预。

【关键词】冠心病;冬季护理;并发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的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其病理生理核心是心肌血流的供求失衡,导致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冠心痛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发生后患者常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尤以焦虑为最常见,其次是抑郁,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冠心病患者当中,其焦虑症患病率高达40%~70%[1]。国外Cassem等在心脏监护病房发现约80%左右的患者存在焦虑。而Kwaehi和Colditz等发现,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发生致命性冠心病事件和猝死的危险增高,其危险随焦虑程度的增高而增加[2]。

1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型五 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1.1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如下:(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可消失。(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1.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作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例(此种情况最危险,常因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临床表现如下:(1)发作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左臂或其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多汗、脉搏细微。(3)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4)大约十分之一的患者的惟一表现是晕厥或休克[3]。

2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绝不等于没有风险。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应静脉给药。一般应30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不宜溶解在大瓶输液内缓慢静脉滴注,否则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对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则另有规定,需按药品说明书规定执行。②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的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血清tl/2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应追加一次用药,必要时也可以使用第3次。如果选用tl/2长达7~8h的头孢曲松钠,则无需追加剂量。③一般应短疗程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一般不必再用,最长不超过三天。普通手术后连续用药多日甚至使用到拆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2)做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因此,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须要做到(1)应该有严格的用药指征。知道哪些是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2)假如监测出有细菌,最好能做药敏的实验。(3)保持足够的用药,同时坚持服药,但是孕妇或老人,小孩等要对抗生素的用量上比其他人要轻。(4)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选择合理的搭配其他药品。如: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当纯的使用一种抗生素达到血液所需要的浓度药剂量会太大,对患者毒副反应较大,患者难以忍受,便可联合使用另一种抗生素而减少该药用药,从而达到同样治疗效果。(5)假如目前使用的某一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那就要从抗生素的用量,给药时间,给药的途径,自身免疫功能差等方面入手考虑。如需上述说的某些方面有关,那就要有针对性的实时对上述情况做一调整[4]。(7)有皮肤病患者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过敏情况。

3冠心病患者的冬季护理

冠心病患者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因为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担,从而间接地引起冠心病发作。同时,寒冷的刺激还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除坚持服用常用药物外,应随身携带保健急救盒以应急。按医嘱定期复查,了解病变动态,并注意及时防治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2)寒流、冷空气侵袭或气温骤降时,应多穿衣服,以防受凉。选择着装时,应遵循轻便的原则,否则,过多的衣服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3)在风速大、气压低的寒冷天气里,要注意御寒保暖,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不可使身体突然暴露在冷空气之中;不可在清晨迎风跑步或骑车;冬季去室外散步最好以上午10-11时或下午3时,以阳光充足时为宜[5]。

(4)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御寒能力。

(5)不可突然离开温暖的房间,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刺激。患者可在楼道内、楼梯口或门厅等处停留片刻,以适应冷暖的变化。

(6)居室温度应该保持在18~20℃,但室温不宜过高。

(7)睡前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以预防脑血栓的形成。

(8)提倡用冷水洗脸、温水擦身,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

(9)冷空气直接吸人呼吸道可致冠状动脉痉挛,因此,冠心病患者到户外活动时应戴口罩[6]。

(10)由于冬季冠心病患者的活动量相对较小,可出现大便干结,这时应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不宜过冷,不可饱餐。

(11)由于冬天户外活动少,患者可出现情绪反常,易急躁、爱发脾气,家人应多谅解、多体贴、多安慰、多关心;患者也应学会自我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

结论

总之,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避寒,应早睡晚起。中医认为冬季寒宜食补,但冠心病者应注意忌大补、忌多食。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备好保健药盒、氧气等急救物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等。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应留在室内活动,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注意保暖。避免激动、紧张、情绪波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如发生心绞痛.要马上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何雪红.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52例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08:113-115.

[2]赵爱纯,韩俊惠,王红梅,孙玉娟,张竹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3:372-373.

[3]张青叶,武丹丹,徐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10:151-152.

[4]郑晓红,杨莉,安东旭,崔向鹏,张喆.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248.

[5]赖秀芳.针对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5,05:1-2.

[6]刘春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5,05:1-3.

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解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者,将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51.4±12.6)岁。所有患者支气管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哮喘防止指南的诊断标准,并不伴有其他疾病。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哮喘发作时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主要包括哮喘疾病的有关知识教育、哮喘疾病的防治知识以及相关的用药知识[2]。告知患者诱导哮喘的因素有哪些,并尽量避开,指导患者合理的用药,注意休息,切勿过度劳作。

1.2.2 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

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并将其性格、文化层次以及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情况考虑在内,为其制定一套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予以实施。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其进行鼓励或安慰,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康复的信心。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用药情况有准确、实时的掌握并记录。

1.2.3 心理干预

对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映和意见,护理人员应予以充分尊重,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采取多种方式,让患者对哮喘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在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的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2.4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掌握正确的吸入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药物吸入治疗的训练[3]。护理人员用药护理干预可采用减少残气量、头后仰等吸入方式,以确保药物充分吸入其气道深部,从而使吸入剂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告知患者在用药治疗中若出现任何问题或是不良反应都应及时告诉护理人员和医生,患者不可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是停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主要在疾病认知达标、遵医嘱服药、掌握药物吸入以及门诊复诊率等几个项目上的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到的两组患者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对比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1,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在各项治疗依从性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哮喘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哮喘病具有病程长、发作次数频繁的特点,当机体受到刺激时会使气管的反应性增强,导致气管产生炎性反应,这种情况下易使气管阻塞。引发哮喘的原因有过敏性因素和非过敏性因素,目前哮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治疗哮喘这种终身性疾病,一般以预防为主,而最为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则是吸入糖皮质激素。相关研究显示,规范治疗可以使哮喘疾病得到有效地控制,然而,其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的用药、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4]。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是患者往往对哮喘的危害性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用药治疗中也没有严格遵照医嘱,导致其治疗的依从性普遍较低,从而使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哮喘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危害到患者生命健康。在哮喘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干预对其治疗的依从性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用药护理干预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哮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哮喘发作率。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良好的提升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月梅.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24(04):35-37.

[2]杨俊玲,徐宇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2(19):1765-1767.

[3]朴希君.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36(01):174.

[4]王培.浅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41(12):147.

论文作者:唐小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冬季如何护理论文_唐小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