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为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劲动力——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论文,政协委员论文,北京论文,城镇化论文,强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如何更好地支持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国家经济转型,是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围绕这一热点,就中小银行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新型城镇化为金融业开辟了新的拓展空间
记者: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高频词汇。请问您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金融在其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闫冰竹: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城镇化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吸纳更多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城乡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并有望在2040年前达到75%。这意味着中国将有近10亿城市人口,并在未来十年拉动几十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巨大需求,为新时期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新型城镇化为金融业开辟了新的拓展空间。一方面,资金投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银行业来说,新型城镇化是金融服务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与城乡一体化相配套的产业融合、企业转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顺应中小城镇产业转移升级、产业链整合趋势,需要创新支持区域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同时,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将带动储蓄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升级,商业银行要积极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大力发展城镇化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综合授信和消费贷款等业务,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我坚信,在这波澜壮阔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业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必将大有作为。
记者:北京银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积极尝试?
闫冰竹:加快城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北京银行而言,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责任,更是义务。作为中国城镇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北京银行始终自觉地把服务城镇化建设作为全行发展的重点,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形成了新型的城镇化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金融战略,服务城市经济建设。北京银行始终紧随经济发展脉搏,为首都重点建设领域、重大项目注入资金,累计向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投入上万亿元。全力支持首都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贷款支持北京市平安大街、两广路改造以及四环路、东直门交通枢纽、地铁九号线等建设项目,使首都城市功能得到不断完善。与首都14个区(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商务中心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发展区域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创新设立全国首家特色分行——中关村分行,累计向中关村示范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累计向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300亿元,支持亦庄地区创新发展;与朝阳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朝阳区新“四区”建设;200亿元授信支持丰台区新南城建设;100亿元授信市小城镇发展基金,助力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国开行合作开发性银团贷款近1000亿元,助力全国城镇化建设。与此同时,北京银行抢抓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在全国十大中心城市设立240多家分支机构,主动融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效破解城镇化建设融资难题,为中国新城镇化建设注入蓬勃动力。
创新服务网络,助力城乡一体发展。完善金融服务网络,破解“三农”难题,是保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早在10年前,北京银行就确立了向京郊市场拓展业务的战略方向,之后不断加大郊区业务拓展,为创建首都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贡献力量。2003年,北京银行开始了在京郊地区的服务网络建设。2009年,率先在首都成立郊区管理部,网点遍及北京市所有远郊区县,致力于为京郊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北京银行大力加快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于2008年发起设立首都第一家村镇银行——北京延庆村镇银行,随后又成立浙江文成村镇银行和吉林农安村镇银行等。目前,村镇银行经营状况稳健良好,贷款余额合计近6亿元,服务领域涵盖养殖业、种植业及生态农业等,对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服务不完善的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产品服务,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北京银行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指引,针对郊县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启动“5+5惠农行动计划”,通过为京郊农户办理50万张“京卡富民卡”、发放50亿元支农小额贷款,开设农户贷款绿色审批通道,设立流动服务车等一系列措施架起一座支持农民小额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桥梁。发行全国首只农业企业集合票据,金额3.05亿元,支持优质农业企业发展。特别是创造性地支持北京平谷正大绿色方圆300万蛋鸡现代化产业项目,开创了由政府、银行、龙头企业三方共同扶持农民的“四位一体”支农贷款新模式,实现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力、银行主资的有机统一,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14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4000余户低保户和残疾人解决温饱问题,被政府部门誉为“农村产业模式创新工程、农村金融难题破解工程”,成为中国新农村实现“百年现代梦”的缩影。
中小银行需要创新思路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记者:银监会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完善小城镇建设金融服务功能,创新小城镇系列信贷产品,设计符合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您怎么看镇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北京银行在2012年启动了镇域经济金融服务模式,目前成效如何?
闫冰竹:镇域经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市16个区县中有10个郊区县、120多个乡镇,郊区和乡镇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首都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对首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北京银行将服务京郊镇域经济发展作为服务首都经济腾飞的重要抓手,作为服务首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作为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
2012年8月,北京银行与北京市农委、中国人保财险携手启动“支持首都‘三农’暨镇域经济金融服务”,并创新推出“荐信贷”、“厂房贷”和“农乐贷”三款“镇域经济”专属特色融资产品,助推首都乡镇经济蓬勃发展。其中,“荐信贷”和“厂房贷”直指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农乐贷”专门针对特色产业集群,以全新模式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此外,北京银行还专门推出“镇域经济”金融理财产品,让京郊中小企业和农户享受更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为京郊中小企业和农户创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以“镇域经济”为切入点,北京银行围绕完善农村金融环境、支持涉农小微企业融资和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镇域金融”专项服务,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被誉为支持“三农”发展的“创新之举、富民之举、发展之举,具有推动城乡一体化、繁荣镇域经济、发展特色乡镇的实质意义”。目前,北京银行已与京郊9个远郊区县12个重点乡镇签署镇域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以“文化创意产业”闻名的怀柔杨宋镇、通州宋庄镇,园区、开发区、企业集聚的顺义南彩镇、房山窦店镇、昌平马池口镇等,累计为9个远郊区县27个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余额超过36亿元,为12个重点乡镇的中小企业发放“荐信贷”超过2000万元,为首都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北京银行将如何深耕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片沃土?
闫冰竹: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构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在横向拓展上,抢抓区域一体化机遇,积极融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使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二是在纵深挖潜上,加快建设村镇银行,把金融触角深入到农村最基层,与农户生产生活和小微企业发展“无缝对接”。三是在金融生态改善上,充分发挥消费金融和镇域经济“双轮驱动”作用,努力办好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创新开展“消费金融服务下乡进村”活动和“镇域经济”、“链动京郊”金融服务。北京银行的一个愿景是:通过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农民兄弟开辟一条从“候鸟式”迁徙到家门口就业的“致富路”。
记者: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您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有哪些建议?
闫冰竹: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吸引制造业和服务性产业转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鼓励城镇创业创新活力,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政府在融资支持、职业培训、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三是稳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比如,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城镇金融生态环境,支持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经济。四是破除城镇内部二元结构,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交通公路网、信息传播网、环保设施网等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镇对人口和资源的吸引力,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标签:新型城镇化论文; 北京银行论文; 闫冰竹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中小商业银行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三农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