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阚阳光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阚阳光

宿州市峙恒建设监理事务所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群众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建筑设计环节中,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整个建设设计阶段最重要的部分,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特点

1.1、阐述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最主要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体现在通过钢筋混凝土原料制作承重梁柱,现已被普遍应用在高层楼房和大面积结构楼层中。其原因有二:(1)在高层楼房和大面积结构楼层中,对混凝土浇筑的量需求很大;(2)在浇筑房梁和楼板后,再通过此技术施工于填充墙体,从而增大填充墙体的实用性,方便客户对墙体进行堆砌与拆卸,从而进行空间上的灵活支配。与传统的建筑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抗震性强。砖混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远远超过框架结构,因而在发生地震时,很容易水平位移,而框架结构却会向纵横两个方向蔓延,楼层越高,这种优势会体现得越明显,且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1.2、应用在框架结构方面的施工技术

在具体的框架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是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就具体工序而言,主要包括轴线定位等,而且其中柱钢筋绑扎、支架搭设是最主要的两道工序,此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工序,在数量众多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方面,就包括了钢结构构件预检和配套,钢柱基础检查,安装流水段的划分以及安装机械等。做完这些,再用两种不同的链接方式进行链接。从这几点看来,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框架结构虽然二者不尽相同,但对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要求确同样严格。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科学进行轴线定位及放线、确定标高

在框架结构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针对具体的设计图纸纵横向轴线网的控制线,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来进行轴线定位放线,并确定标高。这个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要精准测量,并对经纬仪和水准仪中的数据进行认真记录。初步确定放线和标高后,还需要进行复测,并由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复核,有效的避免误差的发生。

2.2、掌握框架柱模板安装技术要点

在柱模板安装工作中,其十分复杂,因此在具体开始安装之前,要求安装人员针对于所有柱模板安装互相垂直的吊锤线,这样可以确保其处于垂直的状态,而且在框架柱网线和横纵两个框架柱网之间要拉一条通线,以此来保证纵模线和柱边线位置的精准性。

2.3、框架柱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技术

一般情况下,若浇筑的框架柱的高度大于等于3m时,施工人员应分两次对其浇筑和振捣,在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并将串桶与柱模内部相靠近,而且振捣应与柱底相接触,在振捣过程中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进行第二次浇筑时,则可以直接在柱模外部网柱模内浇筑,浇筑后应及时的振捣,振捣棒应深入第一次振捣混凝土的厚度为10cm,从而确保两次浇筑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整个振捣和浇筑过程中应严防振捣棒长期间在柱模内振动且无人看守的情况出现,避免出现离析及柱模板胀爆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框架楼板和梁的模板安装技术

对于框架楼板和梁等部位的模板安装时,要求模板和支撑系统要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其强度和稳定性要属于标准的要求,而且能够有效的承受来自于混凝土浇筑形成的侧压力、荷载和重量,因此要选用直径48mm和厚度3.5mm的钢管作为主柱。立柱的支设要确保垂直状态,将垫板设置在立柱的下端,将能够自由上下起降的托架设置在立柱的上端,立杆要沿着纵横来设立水平拉杆拉结。在对楼面模板和框架梁模板支设过程中,还要确保板缝之间严密拼接,板与板之间具有较好的平顺性。对于存在缝隙的地方可以利用宽胶带贴上,避免发生跑浆和漏浆等情况。

2.5、梁、板混凝土施工中钢筋绑扎和预埋件埋设技术

在进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时的钢筋绑扎主要是对框架梁以及楼面板钢筋进行绑扎。因此在整个绑扎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而在对预埋件进行埋设之前,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预埋件的制作,同时做好电气、水暖等管线的埋设,若需要在楼面板进行管线埋设,应严格预防多根管线相互重叠,若一定要重叠,则应在管线的表面铺设钢板网带。

2.6、混凝土的浇筑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从而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能够始终处在最佳状态中。这正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影响极为深远,如果一旦出现误差,其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2.7、养护和拆模

框架柱浇捣十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将侧模拆除,且需一边拆除一边采用塑料薄膜将框架柱包裹起来以便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对于框架梁及现浇板需按照当地的气温状况来拆除底模,不允许为了加快模板周转过早的把底模拆去。

3、改善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探讨

3.1、梁柱节点处施工工艺的控制

梁柱节点处的施工工艺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影响巨大。捆扎钢筋时,必须保证箍筋数量,并且,要注意钢筋的分散紧密的特点。当在节点处少放箍筋,或者没有箍筋的时候,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就埋下了隐患。所以,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立模后再捆扎。在捆扎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要求,特别是在安全意识方面,无论如何马虎不得。针对如何实现对箍筋的有效配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梁与支座的距离,二者之间的距离越近,那么剪力也就会越强。要想减少剪力,就必须考虑抗震问题,合理有效对箍筋进行配置。

3.2、如何减少框架结构的裂缝

对高层建筑施工时,裂缝的问题绝对不可忽视。裂缝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耐受程度也会降低。对于裂缝宽度,通常限制在0.1mm至0.5mm范围内,之所以给出一个范围,是因为当框架结构不同时,对其要求也有所不同。裂缝通常是工程竣工后,正常使用才出现。因此,裂缝未出现就应当做好预防工作。在填充墙砌筑时,留足与梁底间的距离。当砌筑结束后,要注意补砌的时间,一定要在两周之内进行。补砌时,可使用分层浇捣的技术。对于水泥的选用,可以选用强度比较高的水泥,为了能够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可以在材料配料时加入一些外加剂。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有可能出现高峰水化热,针对这一问题,通水排热即可有效预防。

总之,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水平,满足着我国社会城市建设的需求。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深化革新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作为稳定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施工环节,其自身的施工质量一直是我国工业化施工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因此,积极的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合理选择正确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凌小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6 (30):136-137.

[2]袁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85-86.

论文作者:阚阳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阚阳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