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驱动构建更有力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论文

双核驱动构建更有力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周红梅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9)

摘 要 “微时代”深刻改变了社会日常生活和舆论生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复杂而严峻的挑战,现实的需要呼唤更有力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好微媒体、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成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两个核心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接地气”的生活化改造:更新理念、创新内容、丰富手段和方法,构建更有力量的思政教育新机制。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 生活化 双核驱动 新机制

近年来,“微时代”、“生活化”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和新常态。

杜涛欣还质疑,在吴浈分管疫苗期间,山西疫苗案、江苏延申、河北福尔狂犬疫苗案、2013年乙肝疫苗案、2016年山东疫苗案等大案频发,国产疫苗的声誉遭受重创,是否都与吴浈的懈怠有关?“吴浈还涉及其他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本人正在进一步梳理之中。”

“微时代”指以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QQ、豆瓣等互联网产品为代表,交互性强、传播者多元、传播迅速、内容短小精悍,实现高效、实时、互动传播特征的媒体时代,相较于以往对PC的依赖,现在只需要一部4G手机,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即时搞定。例如,微信已经成为集工作、学习、娱乐、沟通、购物等各种生活内容于一体的最大的移动客户端。运用微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而生活也因为微媒介的传播而彻底改变。“微时代”正如硬币的两面,分析利弊,取益避害,需要客观、深入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概念最早于2004年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文中提出。柳礼泉,陈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中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育引导中促进大学生生活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的理念,主张:主体置于生活、目标贴近生活、内容源于生活、方法融入生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1 “微时代”、“微生活”呼唤更有力量的思政教育

微时代建立在4G网络基础上、内容微、工具微,能够即时高效地互动沟通、快速便捷地处理事务,所以微媒介、微应用迅速普及并融入我们的生活,由此带来一种颠覆传统的“微生活”方式,特别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

其次,媒介舆论生态中的浮躁之气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近年来媒体在政治宣传方面成果斐然,《辉煌中国》《大国重器》等高质量纪录片和《人民的名义》等热剧广受好评。在有关部门大力整治下,网络戾气大为消解,攻击诋毁党和国家的言论大大减少。正如十九大报告的总结:“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但是,在政治主旋律之外,尤其面向生活层面的媒体舆论环境反而有恶化之势。大量媒体平台、公众号包括一些官微、官博媚俗、八卦,他们为了增加广告曝光率和点击率,推送的新闻、文章多却重复空洞,文风浮夸、“标题党”横行,内容错误百出、前言不搭后语且别字连篇。泥沙俱下的不实报道、以讹传讹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不断出现剧情反转、舆论倒向的社会事件。7月2日,人民网连续发出三篇评论批评媒体浮夸自大、华而不实的文风。前不久,自媒体“暴走漫画”、抖音发布涉侮辱英烈的内容;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一再挑战道德底线,甚至有直播自杀的;今日头条还经常充斥着大量色情、低俗内容。人民日报今年以来已经五次批评今日头条。这些负能量和恶趣味污染舆论环境,消解媒体公信力,扭曲国民心态。会助长年轻人无脑盲从、狂妄自大的不良习惯和恶劣心态。

首先,微生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手机成为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如影随行、不离不弃。看朋友圈,阅读热点资讯和推送短文,时不时被明星八卦、美食购物勾引;他们很忙,抓紧课间、厕上、睡前的“片段”时间。这种碎片化、浅层次、随意性阅读状况无法集中精力深入思考,难以获得有营养的智识。各种推文中充斥着快餐文化、消费文化、消遣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在它们的洗脑和裹挟之下,一些大学生“拒绝思考”,低稚化、宠萌化,耽美、同文、玛丽苏等同种风格、类型的作品泛滥,这种缺乏个性、审美单一、情绪任性而情感贫瘠的作品误导、扭曲了青少年对真善美的价值认知,对于培养青年人格独立、勇于创造、健康昂扬的精神面貌有百害而无一利。微时代还加剧了“宅”现象,秒知天下事、依赖淘宝、微店、外卖、校园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美好错觉,他们躲在舒适的安乐窝里做着温室里的小花草,而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他们的“小白”、脆弱、幼稚令人揪心:缺乏生活能力、社会适应性较差,不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各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等等屡有报道。可以说,微时代让年轻人更依赖于微媒介而疏离现实生活,精神懈怠、生活懒散、无所作为、不思进取。

高校需要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或思政课微信公众号,运用这些平台推送形势政策、时事新闻报道、学习资料。除了做到即时更新内容,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分析思考现实问题。对学生留言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要及时组织展开讨论,引导正确的价值方向。对矛盾集中的社会热点和重大时事必须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介绍,在充分、深刻的剖析基础上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2.2 不同性别鼓室导抗图比较 不同性别鼓室导抗图经统计学分析,男女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比女童更易患中耳疾病,P<0.05)。见表2。

正是因为上述特性,日记这一工具被主要应用于考察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个体差异问题,学习策略问题,师、生二语课堂教与学的体验问题,以及移民和旅行者对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和与当地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认知问题。

2 更有力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好微媒介这个工具和平台

问题总是伴随着机遇,往往还酝酿着思路与方法:微时代带来的问题还要通过微媒介去解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运用新技术、微媒体这个平台,积极应对并研究“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问题、从内容和手段上加以创新,构建新时代思政教育有效机制。

象牙塔早已不是一方净土,形式主义泛滥、功利思想盛行、表里不一的习惯正影响着青年学生,他们一边或唱高调或不屑于“谈主义”、一边自觉自愿的陷入庸俗、功利、短视、或亢奋或萎靡的生活状态之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佛系青年成为他们的新标签。“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体的运用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猝不及防,转型、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实需要我们的思政教育更有力量!

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时建群。由于微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成员们可以即时联络,随时商量、调整进度,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微信在课上、课后都可以运用:上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上课时点名签到、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课堂测验,课后可以进行教学反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深度学习和自学。涉及私密的话题学生还可以私聊老师。微信可以发送语音、视频、图片、课件和文档,基本可以满足除现场授课之外的所有教学需要。特别是能够做到互动性和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旅游院校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是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与乡村旅游培训具体工作特点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乡村旅游培训模式。强调乡村旅游培训要依据不同旅游乡村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定制,培训主题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培训内容要具有科学引导性,培训方式与组织形式要适应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培训效果要经得起乡村旅游实践检验。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不但是对传统乡村旅游培训方式的革新,更是乡村旅游培训工作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一种新尝试。旅游院校定制式乡村旅游培训需要培训教师不但具有旅游服务技能,更要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扎实的理论基础与项目策划能力。同时对旅游院校与乡村旅游培训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微时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庸俗功利之风不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开手机,百姓生活通常是这样的:鸡汤文满天飞,网络评论热度空前,明星微博一句话一张图就可以收获十万加的点赞,一些人争先恐后的晒奢侈品、晒豪车豪宅、晒“照骗”求“抱抱”求关注,夹杂着大量商业广告、产品推介。应该说,微时代释放了民众的表达热情、表现欲望,体现了生活的丰富性、烟火气,也让我们看到了花式炫耀背后的浮躁、虚荣、盲目、空虚……

针对敞开式蒸煮生产中蒸汽消耗量大的情况,将此过程排出的蒸汽回收循环利用,蒸煮粮食阶段敞开式蒸煮变为封闭式蒸煮,收集排放的含酸废蒸汽,通过蒸汽压缩系统压缩二次蒸汽,提高二次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升蒸汽焓值。提高焓值后的二次蒸汽被输送至蒸汽再生系统,通过连续高效换热,产生新鲜蒸汽,实现持续循环过程。

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平台,教务、团委、各学院等管理服务部门也会建立各自的平台,还有学生班级群、年级群以及各种按需要组建的微信群、QQ群。这些平台高效、迅捷的运作,保障了高校各项工作及时有效的部署、落实。这些面向学生的微平台除了发布通知、部署工作之余,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工作、生活的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渗透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行为处事的价值原则和科学方法。例如,迎新、送别毕业生等工作环节,可以自然渗透“思修”课程关于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生活、树立理想信念、进行人生规划等内容。

总而言之,用好微媒体和平台,将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服务、管理的增速高效,促进学校、部门、师生、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教与学即时互动、及时反馈,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和实效。

3 更有力量的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贯彻生活化理念

第一,更有力量的思政教育关键在于从理念、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接地气”的生活化改造。生活化改造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生活、立足现实,把人的需要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鉴于当前社会日常生活和舆论媒体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活化理念需要立足生活现实、更要反思批判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超越、创造美好生活。

生活化理念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实践观的集中体现。人是具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中;换句话说,人总是生活中的人。现实生活是大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起点和前提,也是他们不断实践、形成自身意志品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场所和条件。

一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然而,就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而言,现实的舆论环境良莠不齐,价值观念复杂多元,我们不能简单地谈“立足生活”。笔者认为,立足生活应理解和体现为关注民生、关心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振兴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更要强调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扭曲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这是塑造大学生成熟思想、独立人格的必经阶段,也是我们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辩证分析、价值引领,锻炼提高他们自身的思维水平和政治觉悟。最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化就是实践,就是回归生活、改造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结果,体现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实践水平。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人生理想、个人价值结合,知行合一,“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二,更有力量的思政教育在于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必须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造。让生活的丰富多彩充实理论教育,用生活说理论,让理论指导和引领生活。生活提供了丰厚多样、取之不竭的第一手资料,微媒体为我们及时收集和传播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选择符合教学目的、典型、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材料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成长和心理认知规律,要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和多元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对主流非主流思想、正面负面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研讨,培养学生对各种来源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取益去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在教材、教辅材料的编写、教学案例的选择、课堂理论的讲授、作业和考试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等各方面、各环节融入现实生活内容;用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有格局的教育内容打动人心、滋养灵魂。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真善美、假丑恶,浅薄与深刻、低俗与高贵、苦乐、贫富、成败交织,学生们越深入了解生活,越能够脱离庸俗功利、卖萌娱乐、肤浅幼稚;越深入分析思考,越明白真理之所在。

第三,对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进行生活化的改造。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强调渗透式、隐性的、润物无声的全方位、多维度、多样的方式方法。近年来,“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受到师生的欢迎,各种“微课程”、“微视频”在学生中广泛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思政工作的形式主义:运动式、纪念式、会议式,一阵风过后无痕,效果有限;手段单调、方式落伍、形式陈旧,还常常引起人们心里反感,也助长了那些口头上唱高调、行动上无动于衷,表里不一的扭曲人格和不良风气。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强调主体参与、自然教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问题导入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务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微媒介是学生习惯使用的生活学习工具,其特点又便于互动参与,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微媒体可以弥补课堂上学生众多、参与不足的弊端;师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随时发布评论、提建议,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与学任务,形成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自然接受,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达成自我教育能力。

总而言之,要让高校思政教育更有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微时代”和“生活化”这两个核心动力。生活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与否之根本和抓手,而微时代、微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手段,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者的结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趋势。随着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更新和运用,大学生的生活会更加多样、丰富、个性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时有机地渗透到微生活中去,使之互相促进、螺旋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8.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

[3] 柳礼泉,陈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3-26.

[4] 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115-117

[5] 周红梅,王云梅.与时俱进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政治理论课创新[J].黑河学刊,2013(2):153-155.

Dual-core Drive to Construct a Stronger New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Hongmei
(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9)

Abstract The micro-era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social daily life and the public opinion ecology,and brought complex and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alistic needs call for more power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king good use of micro-media and carrying out the idea of"living"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become two core motiv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life-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newing ideas,innovating contents,enriching means and methods,and building a new mechanism of more power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icro-era;life-oriented;dual-core drive;new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x.2019.02.040

南京工业大学2018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20180306

标签:;  ;  ;  ;  ;  ;  

双核驱动构建更有力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