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夫妻的生育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婚论文,夫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天津青年婚姻调查
□ 有7.4%的家庭希望终生不育孩子
□ 有55.2%的新婚夫妇进行了优孕咨询
新婚夫妻的生育观是指青年夫妻对生育的看法和态度。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新婚夫妻在生育观念上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青年的生育观念
连续三年对当年新结婚的100对夫妻随机抽样的调查说明,当代的都市新婚青年与80年代结婚的青年在生育观念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是负值生育观念。
全世界婚姻内的生育模式大致有四种,即一对夫妻生育3胎及以上的正值生育模式,一对夫妻生育二胎的等值生育模式,一对夫妻生育一胎的负值生育模式。夫妻终生不育的零值生育模式。调查显示,占第一位的是负值生育模式,三年平均数为63.2%;第二位的是等值生育模式,三年平均数为22.2%;第三位的是零值生育模式,三年平均为7.4%;第四位的是正值生育模式,三年平均数为0.8%。
其次是孕育兼优观念。
优孕包括着适当的怀孕年龄,最佳的怀孕时机,良好的怀孕环境,先进的胎教方法,科学的胎检手段,健康的分娩过程。三年的调查表明,1992年新婚夫妻的初婚年龄为24.4岁,1993年为23.86岁,1994年为24.54岁。
调查显示,新婚夫妻的怀孕时间一般在结婚的当年和第二年。但也有选择在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的。如1992年结婚的青年,其初孕年龄选择在24-27岁之间。1993年结婚的青年初孕年龄选择在23-27岁之间。1994年结婚的青年初孕年龄选择在24-28岁之间。
优育包括子女的身体优育、心理优育和知识优育。
新婚夫妻对优孕优育是比较重视的,如1992年有51%的人,1993年有41.7%的人,1994年有55.2%的人,进行了优孕咨询。
此外是偏好男性观念。
天津市的新婚青年对后代的性别期望上仍存在偏好男性的倾向。如1992年百对夫妻期望生一个男孩的占42.6%,期望生一个女孩的占15.3%。1993年期望生一个男孩的占47.6%,期望生一个女孩的占23.8%。1994年期望生一个男孩的占40.7%,期望生一个女孩的占19.6%。
彷徨的生育意愿
从连续三年的调查中发现,第三代生育者在生育意愿上存在犹豫不决举棋未定的现象。生育意愿的彷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生与不生的彷徨。
三年的调查告诉我们,一部分新婚夫妻萌生了不要孩子的念头。1992年百对新婚夫妻中,表示不要子女的人占7.9%,1993年占7.3%,1994年占7.2%。当然,不生育的念头能否转化为实践,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起码,这是对婚姻即生育的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企图一生不要子女的青年夫妻寻觅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模式。
二是生一个还是生两个的彷徨。城市中虽然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观念占了上风,但期望生两个的也不在少数。1992年想生两个的有21.3%,1993年为18.5%,1994年为26.8%。身为独生子女的新婚青年在生育选择上显得更加举棋难定。
生育的宏观指南
这一代新婚青年应采取什么样的生育模式?社会似应为他们提供下列宏观指南:
一是让青年夫妻明确国家的宏观生育要求。
到2000年,我国将拥有13亿人口。即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1世纪中期时,总人口也会攀上16亿的高峰。所以坚决控制人口增长仍是今后两代人的繁重任务。城市青年人需要长期地坚持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二是让青年夫妻明确自己的生育数量。
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政策,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中陆续出现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婚姻”现象。在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胎。但是应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对“双独”夫妻要提出“鼓励生一胎,允许生两胎”的思路。实行的预期结果可能是75%左右的人生一胎,20%左右的人生两胎,少数人选择不生育。而那些非双独的夫妻无疑仍然要实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三是让青年夫妻明确自己的生育质量。生育数量关系着人口规模,生育质量关系着人口素质。生育质量包括着孕程质量和育程质量两个方面。所有的新婚青年,必须通过新婚学校孕子知识和育子知识的全面培训和严格考试才能获得生育子女的权利。提高新婚青年的生育素质,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第一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