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 从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风险融资过程存在的问题,为其成功地进行风险融资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可行性视角分析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具有投资意愿,但是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在风险融资过程中存在融资综合能力较弱、创新产品立项存在盲目性、核心团队稳定性差及存在投融后的管理矛盾等问题。结论 针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专注自身擅长的研发领域、合理设计企业研发模式、通过股权激励等进行稳定核心团队、并适度协调好与风险投资家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创新药研发 中小型企业融资 风险投资 融资渠道 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enture financing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novative drug R&D enterprises
Sun Yanhui, Sun Lihua*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novative drug R&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ir financing process, and provides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ir successful venture financing. METHODS By analyzing the investment intention and advantage of the venture capital enterprise, which is the small and medium innovation drug R&D enterprise,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the related problem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financing process.
RESULTS Venture Capital enterprises have intention to inve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novative drug R&D enterprises, but they have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financing process, such as weak financing ability, blindness natur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R&D products, poor stability of core teams, and management contradictions after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CLUSION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novative drug R&D enterprises,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financing abilities, focus on their own good R&D fields, reasonably design the enterprise R&D modes, stabilize the core team through equity incentives, and properly coordinate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venture capitalists.
KEY WORDS: Innovative drugs R&D;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Venture
investment; Financing channel; Problem study
创新药研发能力是一个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投入是新药研发的突出特征之一,数量占比8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创新药研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但是大多数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却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资金相对缺乏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创新药研发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研发企业自筹资金﹑政府科研经费支持﹑商业银行贷款和上市筹资等几种方式[2]。研发企业依靠自有资金,一般只能支撑临床前药学研究阶段进行验证出候选化合物的药理药效作用结果,难以满足企业临床前药学研究后续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的资金总需求;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创新药研发的拨款额度占全国制药工业药品研发总需求资金数额的比例仅约为0.6%;商业银行贷款要求借贷方企业有一定的市场、订单量、业务量和利润额,并且需要抵押和担保。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未来的产品市场预期等难以满足商业银行贷款的前置条件;国家的股市与证券监管体系对申请上市企业在关于其资产﹑盈利模式﹑公司前景及成长性等状况有着严格的要求,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研发和转化周期较长,解决不了企业目前阶段的资金需求。
可见,对于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来说,上述融资渠道都难以满足客观需求。风险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3]。风险投资的特点与创新药的客观需求相吻合,有可能成为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风险投资方(简称“资金方”)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在风险融资过程中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项目方在风险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成功地进行风险融资提供参考。
1 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根据2017年中国报告网与Citeline的统计,中国具有1~2个在研新药品种的中小型企业数量2015年为1844家,2016年已增至2084家,占全部新药研发公司总数量(3286家)的56%。然而,鉴于创新药品种在临床前的研发资金需求量较大,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有限,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对资金的需求愿望颇为迫切。
2 风险资本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投资的意愿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特殊金融问题,用传统的解决方式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长周期和参与项目管理”三个主要特点,与创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高度吻合。清科研究中心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4],2010-2016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VC/PE)医药行业的投资金额平均年增长率是89.0%,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医药行业风险投资增加迅速,其中2016年从事医药风险投资的机构数量是226家,投资金额达232亿元人民币。
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领域参投机构与投资金额均连年上涨,累积投资机构总金额近500亿元人民币,参投机构646家。其中,从事天使和初创期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共344家,占比53.3%。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融资主要以A轮和B轮为主,数量占比超过50%。可见,中小型创新药企业是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中的重要投资领域。
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投资的主要投资意愿体现在企业符合风险投资对投资标的的要求。创新药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目标通过资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取得部分股权,促进项目方企业的发展;期待风险融资企业通过其成长和壮大发展起来,并最终实现登陆股票交易市场,资金方通过股票交易市场出售股票、取得投资回报后再寻找并投入到新的项目企业,体现着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资本属性。而处于创业起步期的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尚不具有一定规模,也没有可作抵押的大量不动固定资产,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募集资金,符合风险投资对标的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借助风险资本促进新药高效研发与商业转化,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要求或评判标准主要包括企业具有较好市场空间的创新药项目和创新型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具有清晰的股权结构、完善的财务体系和较好的商业模式;企业具有较好的核心技术团队和运营管理团队等。处于创业起步期的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除了在资金缺乏之外,在创新药立项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创业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差及包括公司财务和治理等在内综合的风险融资能力弱,这些都是在进行风险融资过程中存在且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 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在风险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风险融资能力较弱
作为项目方的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存在风险融资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 商业计划书是风险投资项目选择和企业融资的第一阶段,被创业企业作为从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家那里获得资金的一种手段。创新药研发企业并未制作出符合项目方企业优势、创新药项目亮点和融资规划的商业计划书,或者对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结果是往往失去了成功融资的机会。② 由于核心团队基本上是技术出身和科研背景,过于重视技术内容而忽视或不重视融资路演推荐的方式,并未积极地采用路演的形式与各资金方机构面对面的交流来推广本企业。③ 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仍属创业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中小型企业存在财务信息的不透明,也未建立比较健全的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且审计和核算也相对较为混乱。④ 中小型研发企业内部治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内部的董事会独立性不够、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⑤ 对于项目方,虽然具有项目或者企业发展情况方面的信息优势,但在融资过程中缺失基础的金融投资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没有资金方的专业优势,以至于在双方沟通上存在障碍。⑥ 作为项目方的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因缺少资金而往往在选择合作资金方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饥不择食”,导致降低对资金方的主动选择权和审慎选择,也导致缺乏对资金合作方的充分了解,结果造成后续合作过程中的摩擦和失去高效发展的新机会。
3.2创新产品立项存在盲目性
创新是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础,但创新不是项目所有人自己认为或者认可的创新,而是需要市场和社会认可,特别是需要获得资金方认可。
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的过往工作阅历和背景的局限性。国内的大多数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创业者背景是医学、药学或生命科学等,虽然其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海外留学多年并掌握者国外先进的创新药研发技术,也有国内高等学府或科学院所具有国家重大创新医药项目的专家学者,但是疏忽创新药研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
项目方对创新药的立项存在盲目性。创业者或者技术专家对本企业所设立的创新药项目尚未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比如国际前沿研发方向或中国新药研发治疗分布领域及其竞争者的情况等往往被创业者或者技术专家所忽视,进而导致在融资过程中尚未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3.3创业核心团队稳定性较差
创新药研发技术团队是整个研发企业的关键,而研发技术团队建设的好与坏,也象征着创新药研发型企业的后续发展实力,也充分体现着创新药研发企业的创新项目执行力。
初创的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往往存在的问题是技术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和高层管理缺失。之所以存在核心团队的稳定性的原因是,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内部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健全的短板问题[5]。例如:①领驭报酬的高级管理人员数量占比较小,“零报酬”的现象较多;②人力资源领域的薪酬体系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的中小型规模的公司管理人员采用的报酬方式是“工资+奖金”,而采取管理人员进行年薪制的企业数量占比相对较少;③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公司全部人员持股数量较少,人均持股数量较少和比例较低,而且“零持股和非股东”的现象较为普遍和常见,难以长期留住关键岗位的员工[6];④对创新药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呈现动态化、强度较弱,核心技术个人收入和公司项目研发的业绩未建立规范性相关性联系,创新药研发的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数量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3.4存在投融后的管理矛盾
在签署投资协议之后,风险投资家积极的参与创新药研发企业的规范管理,是增值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2016年对全国投资机构1240份有效样本的调研,结果显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管方式主要以董事会席位和提供管理咨询为主,以财务咨询为辅。但双方在投后管理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观点分歧和管理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有:①作为项目方的重要合作者风险投资家并未很好的参与到创新药研发企业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辅助和监督作用,最后导致项目方企业的风险已不可控,进而导致项目方后续融资失败。②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尚未真正建立起适合针对创新药研发企业和创新药项目的风险投资运营的激励方式和约束机制,部分风险投资公司对投资的创新药项目的后期跟踪和辅导都跟不上,进而导致无法监管所投资的创新药项目企业的潜在风险[7-8]。③项目方与资金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创新药技术理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资金方不能彻底了解项目方对创新药研发技术的把握程度(通常项目方提供的是较为理想的状态或者预期结果),项目方不能充分理解资金方的真实意图和目标。④由于创新药研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与数家资金方投资人进行洽谈,患得患失地为后续开展融资合作埋下潜在风险,进而使资金方和项目方在融后合作中无法达到实质性进展[9]。
综上可见,利用风险资本促进创新药研发企业的发展是一种优势渠道,在投融资的过程中项目方在对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行自身调整,并且适度处理好与资金方的相互关系,以顺利地促进创新药研发项目融资进展。为此,笔者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4 对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融资的建议
4.1提高自身的融资综合能力
笔者建议所提高的融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制定完备的商业计划书、重视和积极参与融资路演活动、健全公司的财务和审计制度、慎重选择资金合作方及设立公司融资商务团队等,具体建议如下:
① 制定商业计划书是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融资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格外重视。项目方在制定商业计划书时,应该注意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力求严谨、全面。② 项目方应该重视融资路演的推荐过程,并且积极地采用各种路演的形式与各资金方机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来推广本企业的对外融资计划。项目方通过融资路演过程中的精辟讲解和与投资人的交流互动,双方可以快速进行对接,使资金方可以真正读懂创新药项目,减少项目方的融资弯路,从而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③ 尽管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但仍需解决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财务信息仍需正规和透明。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该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只有财务规划良好的企业,才有可能赢得资金方的青睐。项目方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化财务管理系统[10]。④ 建议项目方建立规范的“三会一高”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除此之外,项目方也需重视建立完整的研发企业团队,并重点的设计团队的股权结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股权架构不仅使创业团队凝聚向心力,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使每个合伙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⑤ 项目方为了创新药的顺利落地和研发企业的成长,有必要和有责任的选择真正了解创新药和医药行业、懂管理、会经营、有实力和善合作的资金方合作者,不仅可以发挥资金方的资金和市场的双重主力作用,也可以使资金方对创新药项目落地和企业成长的扶持作用,保证创新药成功转化。⑥ 建议项目方设立商务团队。项目方与资金方的融资谈判往往比较复杂,就涉及的知识面而言,包括产品、技术、市场、金融及法律等诸多方面。若是项目方与外资资金方开展境外的融资谈判,涉及相关国家的法律、国际贸易、外语等专业技能知识,而这些专业技能知识绝非个人所能胜任,所以开展融资谈判则需要的是一支“商务谈判团队”。正式的融资谈判,需要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一般包括销售、财务、技术及法律等专业人员。在谈判过程中,项目方要强化融资团队的整体素质,谈判口径的一致性,整个团队重视谈判与技巧,言语表达与文字表达的一致性,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以此保证可以顺利与高效的完成融资。
4.2专注自身擅长的研发领域
创新药研发本身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壁垒行业,涵盖生物学、化学、制剂、药理、临床、质量控制和法规等各技术领域,需要创新药研发团队要有足够的经验互补,有其独到的新药研发理念来发现未来新药的机会,并加强股权机理稳固科研团队,只有这样才能通力协作和快速推进。中小型创新药研发团队要在自己擅长的适应症领域建立多条产品管线,不同适应症的创新药的研发思路不见相同,团队一定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扎实而深入的研发,切不可盲目随波逐流,否则会失去同跑道上的领先地位。
4.3合理设计企业研发模式
中小型创新药企业的研发模式是多样的,比如是自主研发,还是并购引入;是自主推进临床还是合作开发,还是寻求商业转让,等等。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在早期阶段,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可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建设企业的独立科研实验室和雇佣大规模的研发团队。通常,重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并不见得获得风险投资资金的青睐。项目方可以采取“VC+IP+CRO(风投+知识产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模式[11],与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方合作,在加速项目方研发时间周期和进程的同时,也提高了项目方的资金使用效率。项目方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标的,直接引进国外处于临床或相对成熟的临床前阶段的项目进入中国,快速开辟国内空白市场,加快国内新药审批,缩短上市周期,降低了临床前药物开发的成本及风险。如果没有清晰的企业定位和商业思路,在新药研发的每个环节上可能都会出现掣肘,不仅影响项目的推进,而且影响最终的商业价值。
4.4通过股权激励等稳定核心团队
创新药研发技术团队是整个研发企业的关键核心,稳定研发技术等核心团队关系着研发企业的自身命运。建议项目方积极建立讲求实效的企业激励管理机制,把研发企业员工的现实收益、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中长期期权制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允许并鼓励企业的相关研发人员以专利技术入股企业,按双方契约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比如,①采取“股权激励”等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方式,建立“工资+项目奖+长期期权”等先进的薪酬体系,既能稳定核心技术团队,又能鼓励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并能发挥其创造性和潜在动能。②重奖敢于承担新药项目开发重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研发企业的成长作出重大贡献和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员工。③创新药研发技术专家的国际/国内技术发明可在进行客观评估之后占有一定比例的“技术干股”。在项目方融资到一定阶段时,可以按约定进行回购技术人员的股份。
4.5协调好与风险投资家的合作关系
通常,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完项目方之后,一般都会占据项目方的董事会席位,并且积极参与研发企业的管理,甚至加强创新药研发企业的危机管理[12],即在创新药研发企业管理层无法控制运作局势时,通过撤换企业的管理人员﹑执行特殊计划等应急措施积极介入企业的研发活动。一旦研发企业恢复正常,风险投资机构可回归日常的监管角色;但如果风险投资机构的危机管理失败,风险投资机构可选择撤出资金,甚至选择清算程序。
风险投资家一般都是经济管理或金融学科背景,而国内创新药研发企业家都是技术出身,在与风险投资家的合作过程中因双方利益方角度和思维逻辑的不同,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摩擦,因此作为项目方的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应协调好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使风险投资家在日常管理创新药研发企业和项目过程中做到“适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单边市场的中国市场,创新药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13]。风险投资可以解决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即风险投资是其最佳的融资渠道。作为中小型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在与风险投资合作过程中,无论对于医药科技界、金融界、制药工业界,还是对政府部门,都是一个持久的研究课题[14],诸如创新药的项目评估问题、投资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和投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估值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彬洁. 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战略研究[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1):205-205.
[2] 曹阳. 风险投资协作是医药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选择[J]. 中国药业, 2005, 14(11):16-16.
[3] 黄菊芳, 罗英姿, 陈主初. 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内的风险投资探讨[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2):29-32.
[4] 清科研究中心. 医药行业投资迎来爆发增长2016年达232亿元[J]. 中国医院院长, 2017(7):19-19.
[5] 高键,程明.论激励约束机制与公司治理结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2):39-39.
[6] 唐现杰,宋惠民.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与完善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1-34.
[7] 张磊.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法律扶助[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6(2):44-51.
[8] 冷志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所面临的制度缺陷及对策[J].兰州学刊, 2002(2):27-29.
[9] 王非.风险投资在现阶段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问题[J].慢性病学杂志, 2002(5):47-49.
[10] 蒲林昌.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 2008(5):114-116.
[11] 范丽君, 吴桃利, 刘煜,等. 跨国药企研发模式及发展趋势[J]. 药学进展, 2013(10):481-487.
[12] 吕雅娜, 曹阳. 以风险投资解决医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J]. 上海医药, 2011, 32(4):195-197.
[13] 葛冬生. 医药企业的需求预测及库存管理—以中美天津史克公司为例[M]. 北京大学, 2012.
[14] 金拓. 中国企业在医药技术研发中的角色—兼论政府资金和风险资金在其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7, 1(3):49-51.
论文作者:孙彦辉, 孙利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企业论文; 项目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融资论文; 资金论文; 风险论文; 团队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