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新词的西化现象分析当下网络时代社会现状与大众心理-以“skr”一词为例论文

从网络新词的西化现象分析当下网络时代社会现状与大众心理-以“skr”一词为例论文

从网络新词的西化现象分析当下网络时代社会现状与大众心理
——以“skr”一词为例

林燕云 辜迪雅 凌淼莉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新媒体的推动,愈来愈多的网络新词被创造并流行,部分网络新词有西化的现象。本文将从网络新词西化的现象入手,基于网络新词西化与西方娱乐文化的关系,以“skr”一词为例,分析其释义与起源、流行的原因,并根据其映射得出当下网络时代某些社会现象与大众心理。

关键词: 网络新词;西化;流行文化;大众心理

一、网络新词的西化背景

由于某些影视网络的热播、社会现象的轰动效应,极容易在网络上产生一些网民接受程度高的、具有非正式性的网络用语。在媒体等的发酵下,网络新词在大众生活中变得愈发耳熟能详,被大众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庆生分析指出,网络词语的出现,既是社会发展的证明,也是社会心理的映射。

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看待网络新词西化现象,语言符号包含的两个要素都是心理层面的,而社会上所认可的任何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体习惯为基础的,也就是以习俗为基础的。[1]基于此,我们似乎可以为网络新词正名——网络新词的广泛使用是符合社会集体心理的,因此也应该被认为是语言变迁的正常产物。拿现代日语与香港粤语为例,日本与香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较大,其词汇语法都深受英语影响。但这种变化并未完全改变其原来的语言体系,而是作为日常用语方便了该地与西方的交往,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融。

语言具有偶然性,个别词汇的西化不应作为讨论因子,但是从网络新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网络新词的外来源头都是英语。比如,“杀马特”来源于英文单词“smart”;“糊了”来源于英语单词“flop”;“狗带”来源于英文词组“go die”;“BMW 族”,则 取“Bus”“Metro””Way”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意指上班族。诸如此类的单词还有很多,这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了。语言是与大众生活结为一体的,而后者的变化往往是惰性的。出于乡土情怀,以往国民倾向于减少甚至不使用外来新词,而且中文习惯于将外来词内化。然而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尤其是21世纪成长起来的这代人,乡土情怀相对淡化,迫切与世界接轨的中国青年在日常生活逐渐西化,与之变化的则是语言上出现了很多外来新词。互联网的普及化,追求娱乐至死的网络环境,也给外来文化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二、网络新词西化与西方娱乐文化的关系

现代流行文化以美国流行文化为中心,二战以来在世界范围盛行,对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冲击。[2][3]各个产业都受到来自美国资本主义文化的“侵略”,其中娱乐产业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较大。

网络新词的西化,是国内娱乐产业亚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对人们的日常用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将探究这些洋新词进入国人的日常用语体系的方式与原因。互联网这种新型大众传媒载体具有强大影响力,可以快速地传播新信息、思想,并且让每个人都充分享有话语权。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互联网发展较早,抢先占领了话语基地。换言之,之后的网络使用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受这种话语基地的影响。比如,互联网术语大多直接用英文表示,而全球性的主流网站论坛也是以英语为主。[4]所以,就互联网语言传播来看,英语是绝对占主要地位的。

我独爱荷花,更爱画荷,绣荷。但没想到绣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成果居然换来了白家的声名大赫,皇上钦点我爹为专用皇家刺绣御使。

网络新词的西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众多西化现象的一个方面。当今,都市的生活单调乏味,现代人工作压力较大,渴望在闲暇之时放松自我,追求娱乐。因此,为适应人们需求的文化产业诞生了,其娱乐化的特点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发展导向。美国的工业城市发展走在前列,因而最早建立起此类产业。另外,亚洲,日韩、中国香港等地也紧随其后,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上各自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的娱乐产业出现了很多美国流行文化的用语。美国流行文化的权威地位,决定了其对各国流行文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网络新词的西化。

三、网络新词“skr”西化分析

(一)“skr”的释义与起源

“skr”一词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6]该词一般有两种释义:第一个是指汽车轮胎打转的声音;第二种是说唱中的一个拟声音节,烘托气氛使用,没有现成中文字可代替,后延伸出佩服、赞扬之意。

“skr”声形近于轮胎与地面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在hip-hop 音乐文化中,“skr”通常充当拟声词,用于烘托气氛。在欧美说唱音乐中,由于Migos 等的说唱歌手把“skr”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自己的歌曲中,其逐步流行于欧美嘻哈文化。

2018年7月14日晚,传播嘻哈文化的综艺节目《中国新说唱》将“skr”一词作为主打词,明星吴亦凡开始对该词当形容词的错误使用。而随后虎扑步行街的官微对吴亦凡发表的“无修音”音频的嘲讽引发了吴亦凡的粉丝和虎扑网友的一场对峙,进一步促使“skr”迅速火遍整个网络。笔者认为,“skr”一词的走红,固然有当红明星的推力,而背后,也隐藏着使用者对美国娱乐文化的向往与羡慕。该词背后的嘻哈文化元素也符合国民普遍在娱乐文化上追新求异,向世界流行文化(以美国为主)看齐的心态。

国内聊天交友软件的兴起,社交平台的频频建立,使中国网民享有更多互联网话语权的机会。笔者认为目前互联网大众传媒传播内容主要有:影视作品、流行音乐、时事新闻和百科知识这四大部分。前三者的话语体系都具有娱乐性,世俗化等特点。其使用语言倾向于口语化、通俗化。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汉语言的谐音化、西化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由于智能手机让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些不规范的,西化的用词就愈加便捷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话语体系中了。

(二)“skr”的流行原因

“skr”一词具有极大的创造空间,比如组合成短语或者句子“热skr 人”,“你skr 魔鬼”;与数字的结合“——你要几个?——我要‘skr’(四个)”。这样组成短句后,使“skr”的表意更贴近生活,意向活泼,表达朗朗上口,也进一步促进其流行。另外,“skr”一词来源于“skrt”,而“skrt”则来源于“skrrrrrrt”。余琪,黄文虎认为“skr”进行了两次缩写,使该词达到形态上的最简化,更适应于网络的交流和传播。“其缩写理据则体现了“skr”一 词“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经济原则’,二次的简化加工,使其更加简洁精炼,便于传播”。[7]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的名言经常被人津津乐道,只是纸上谈兵容易,而所谓直面,所谓正视,都只能在承受过后。一切真正的“好”,必是在经历过种种“不好”,并努力改变、超越之后才得以成就;真正的快乐,也只能源于深谙人生悲喜滋味之后的坚强而宁静的灵魂。当巴尔扎克写完近百卷人间的悲剧、闹剧、滑稽剧之后,他才终于可以泰然将自己的小说总集命名为:人间喜剧。

由图2可知,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大,砂质黄土的渗透系数总体呈增大趋势,亦即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砂质黄土的渗透性逐渐增强。同时,渗透系数与砂粒含量关系曲线形态呈现出先增大、后平缓、再增大的折线形,砂粒含量为35%和40%为曲线形状变化的 “转折点”,即当砂粒含量大于35%时,砂质黄土的渗透系数增幅减小,达到40%时,其渗透系数急剧增大。

(三)“skr”流行的映射与启发

而中国内地由于在八十年代才开始经济腾飞,还没来得及跟上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步伐。因此,国内文化产业一方面与原来的体系出现断层,另一方面,艰难地适应以美国文化产业为模板的发展流程。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发展理念,也是指导未来“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指南。坚持绿色发展要求从根本上优化适宜各类“非遗”项目的总体社会发展环境,不仅要实现对传承人、传承机制、传承内容、传承机理等“非遗”要素的单体保护,而且要增强“非遗”项目的整体传承能力,提高传承层级和传承水平,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skr”一词的流行,能够反映出各种社会现象。首先,明星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上多次使用“skr”一词,凭借着强大的粉丝基础为其流行传播预热。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粉丝强烈维护自己偶像,不论对错。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社会现象。除了明星粉丝外,对“skr”一词推波助澜的还有更多的其他的中立的网络使用者,他们秉持看热闹观点,有意无意地制作、使用、传播自己或者他人加工的跟“skr”有关的言语,给自己的平淡生活增添乐趣。

参照附录A归档章示例,保管期限的标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别以代码“Y”“D30”“D10”标识,另一种则可以使用“永久”“30年”“10年”简称标识。对比两种标识,前者方便、简洁;而后者则更为清晰,便于非专业档案人员理解。总体而言,两者均有其特点,档案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编制习惯及工作实际进行选择,但必须保持标识的总体一致性。

从不同的群体推动“skr”一词的流行,可以反映出不同使用者的不同的心态:引起者——偶像明星吴亦凡受欧美娱乐文化的熏陶较深,更轻易地使用跟嘻哈文化有关的语言,对词语的规范使用并不太在意,更倾向于随心所欲;传播者——吴亦凡粉丝们也不去考究词语的正确用法,认为偶像所言即正确,并不加思考的进行传播;推动者——中立的网民对网络新词、对西化、对“skr”一词的使用,非但不排斥,反而推崇,可见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词的西化现象。

网络用语很大一部分内容取材于娱乐文化,而目前世界娱乐文化中心在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较早地进入了文化工业时代,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其文化殖民体系。统计数据显示“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60%-80%的节目来自美国,60%-80%的节目来自美国”[5]。美国在文化产业上具有垄断地位,美国的电影产业、音乐产业、教育产业等文化产业都具有完整的体系和雄厚的资本。美国建立了奥斯卡,格莱美,常青藤等世界顶级文化中心,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进行吞并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高宣扬认为,在这种全球背景下,局部地区的文化工业,若想得到可观的利润,必须附属于西方最大的文化工业集团,也就是美国。[2]

具有社会群体生活属性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宛如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现实生活。而网络新词的流行,可以看作是语言的延伸,对新词的探究——也就是对社会生活,新词使用者心态的探究。

陈雪认为,“skr”一词的流行更有赖于它具有病毒式的传播机制,具体的特点有以下四点:“一是新词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具有两重身份的受众;三是全面的传播途径;四是内容的无限复制和增值。”[8]当具有吸引力的新鲜事物出现时,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猎奇心理的青年群体会不自觉的去接触,了解,接受和传播。另外,便捷强大的新媒体使得新词能够以表情包,动图等新颖的形式快速传播,最终导致“skr”一词的“病毒式传播”。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西化趋势存在两大弊端:一,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二,未能根本上解决国民精神需求。具体表现为:中美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美国的文化产品许多属于流水线产品,不能真正满足我国人民的精神需求,往往给产品使用者带来错位感。为尽量减少其影响,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体系。结合调查,美国文化产业具有四个优势支持其发展:政府政策支持和巨额资本投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氛围;完整的配套批评体系;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欲达到以上四点,中国虽然还需要投入更大精力,但也有强大的实力支撑。

我国的经济实力的飞速上升,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教育产业的日趋完善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目前看来,我们需要建立完整的批评体系,挖掘各地文化的多样性并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人文社科等学科的重视和资金支持。总而言之,网络新词的西化现象反映我国在世界文化产业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要我们挖掘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保持文化独立性。

本研究特地区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需进行输血治疗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00例,实验组中女性68例,男性3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8.2±3.2)岁。对照组中女性69例,男性3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59.5±3.3)岁。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总结与评价

互联网的普及化,追求娱乐至死的网络环境,给外来文化的渗透打开了大门。不过,来源于欧美的网络新词,比如一些电视用语、流行音乐用语等,往往起搞笑娱乐的作用,暂时不会对汉语造成较大伤害。网络新词的西化也让我们看到目前世界娱乐中心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内娱乐文化呈亚文化特征。

目前,流行文化的主要受众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对国外娱乐节目不分良莠,倾向于全盘接受,这不利于年轻人的良性性格的养成。同时,欧美娱乐文化的长期浸淫容易让青年人与本国传统文化脱节。长此以往,这部分青年人将失去文化抵御力/抗体。因此,建议青年人有节制地观赏娱乐文化,提高判断力。

中国青年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始于近代,五四运动期间最盛。当时倡导的零翻译,全盘西化等主张都为汉语西化打开了大门,但是由于当时青年培养还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底蕴深厚,对汉语西化还是有抵制的,并不会轻易受其影响。但如今,中国青年的教育中儒家文化的成分较少,中国文学文化教育以近代思想为主,缺乏深厚底蕴。青年人往往在欧美文化的感召下毫无反抗能力,不仅在日常用语中大量使用外来新词歪词,对本国语言也进行大量无下限的肆意改造,缺乏文化自信,对外国文化也一知半解,长此以往,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网络新词的分析只能告诉我们集体心理的一部分改变,但是追根溯源需要问责思想教育界,未能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青年人对欧美娱乐文化的一知半解,盲目追捧,不利于其成长,需要引起社会注意,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业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索绪尔.刘丽.普通语言学教学:全新译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0-35.

[2]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89.

[3]邓飞.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连接副词的使用与语篇模式调查——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1(02):84-88.

[4]邓飞,何安平.隐性评价: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接口[J].Annual Review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2015(00):71-80.

[5]周珂.从美国“十条诫令”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6):83-85.

[6]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18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正式发布[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809892.html,2018-12-19.

[7]余琪,黄文虎.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流行原因探析——以“skr”为例[J].东南传播,2019(4):69-71.

[8]陈雪.新媒体环境下的病毒式传播——以“skr”为例[J].艺术科技,2018(2):56.

标签:;  ;  ;  ;  ;  

从网络新词的西化现象分析当下网络时代社会现状与大众心理-以“skr”一词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