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江苏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3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21-02
根据2010年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糖尿病(DM)患病人数为9240万,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的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的延长,机体代谢紊乱若得不到很好地调整,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血糖检测是诊断、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指标,但仅代表患者即刻血糖水平,受外界因素和体内环境影响较大,难以完全反映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情况,HbA1C生成率与红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成比例,是GHb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它反映的是测定前1~2月的平均血糖水平,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将HbAlc≥6.5作为DM诊断标准之一[2]。HbAlc增高可改变人体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造成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还可引起血脂和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心、脑、肾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7±2.9)岁。糖尿病诊断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0±4.1)年。选择5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A组,45例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及各类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为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6±2.8)岁。三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以伯乐D-10仪器测定HbAlc,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试剂由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空腹血糖(FBG)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为北京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采用仪器为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FPG、HbA1C检测结果,糖尿病A、B组的HbA1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B组的HbA1C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对及时干预和规范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早期正确的诊断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临床诊断上常以糖耐量和空腹血糖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但是考虑到糖耐量仅代表了抽血时瞬间的血糖变化水平,其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使用反映2~3个月前血糖平均水平的HbA1C则对糖尿病的诊断更具代表性及准确性[4]。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人体血液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后的产物,HbAlc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平均血糖浓度、作用时间长短,是由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糖类,经非酶促结合形成,过程连续、不可逆,且较缓慢,与血糖浓度成正比[5-6]。当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HbAlc水平也相应较高,且血糖的暂时性升高、运动、饮食等对其无影响。因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所以HbA1c水平可反应机体2~3个月的血糖水平,可准确反应机体糖代谢水平、疾病控制情况[7-8]。本研究显示,糖尿病A、B组患者FBG及HbA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A1c水平越高,FBG水平也越高,说明伴随血糖浓度升高,与血红蛋白结合增多,致使HbAlc升高,提示HbAlc对糖尿病的筛选及诊断有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随HbAlc水平升高而升高。HbA1c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是由于HbA1c增多,使体内2、3一DPG的反应性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能力增强而不易释放氧,造成局部组织的长期缺氧,这样产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因为蛋白质的非酶糖化有全身倾向,故除血红蛋白外,体内其他组织蛋白也可发生非酶糖化,这可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和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心脑血管等部位的慢性并发症有极其密切的关系[9]。
综上所述,HbAlc水平的高低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诊断与疾病控制的重要指标,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监控及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4,649.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Executive Summary: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Diabetes Care,2010,33:S4-S10.
[3]贾珂珂,张捷.糖化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预测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161-2164.
[4]张春燕.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O11,29(18):145 146.
[5]刘学勇.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报),2010,28(2):105-106.
[6]李钟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10.
[7]苏春康.8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军医,2009,11(1):63-64.
[8]周翔海,纪立农.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203.
[9]邵坤银.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22—123.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糖尿病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血糖论文; 并发症论文; 水平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