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事求是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原则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论中央、省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1〕,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根本也在实事求是。然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和处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个人的认识,期望得到从事理论研究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仁指正。
一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贯彻实事求是这一基本原则。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贯彻了这一基本原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有成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作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会下降。在五六十年代,由于我们正确地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当时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使得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实践原则遭到了严重的践踏。“四人帮”被粉碎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优良作风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发扬,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个原则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不少的学校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人们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着它。比如,在理论研究上,有的喜欢把纷纭复杂的学生思想问题置于社会生产关系之外,搞所谓的“静态”分析;有的则是采取简单、片面的“抽样”检验法来判断复杂多变的学生思想的现状;还有的以片面的调查结果作为全面论证学生思想状况的根据,以致在理论上表现出纯概念的推理,丢掉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上,有的则往往把现象当本质,从而做出错误的工作指导;有的则用过去的老经验、老作法、老框框解决和处理现时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还有的甚至根本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从主观臆想出发,把事先预想好的学生思想工作的模式套向学生思想工作的实际,等等。
所有这些弊端,都必然导致两种显著的后果:一是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距学生的客观实际越走越远;二是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轨道,而且损坏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并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也带来了很大压力。这种状况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条真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事求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违背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东西。显然,现实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切实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十分严肃而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实事求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二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内涵是什么?换句话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笔者认为,实事求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这是由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就实事求是在目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讲,就是指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所处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具体地说,就是现在的学生,处在20世纪的90年代,这个年代,是一个知识“爆炸”和社会急骤变革的年代。就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它是在社会由“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局面,转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新时期。这个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给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学生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往往会突出地、集中地反映在学生身上。这个时代的特殊点,一方面构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新的思想问题;一方面也产生出许多区别于过去学生的思想问题。目前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许多正是在我国目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然有些问题在过去的学生身上也发生过,但毕竟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受当代社会条件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与过去的学生相比,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力日益高度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以及各种信息手段的不断涌现,必然给现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作风和爱好带来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乃至感情、情绪、兴趣、志向和爱好等等都与过去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仅如此,社会条件的变化,使得当代学生对国家、社会、人生、理想、公私、苦乐、道德、职业、恋爱、婚姻、善恶、美丑等等的看法上,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在这些问题里,有些属于政治范畴的思想认识问题,有些属于对人生某些看法问题,还有些纯属于一般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应该将它们严格的区分开来。切不可一提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以为只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问题,或者认为“只要学生在政治上不出问题就算工作做好了”。这实质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固然是最根本的教育,只有通过这种教育,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问题,为培养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奠定可靠的政治基础。但是,如果仅仅以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内容,那就在实质上极大地缩小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实际上,“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和其它诸种教育,如价值观、命运观、公私观以及道德、职业、恋爱、婚姻等教育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割开了与其相关的其它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就很可能变成空洞的说教,从而大大地消弱它的教育效果。这些年,高等院校学生刑事犯罪率有所增长,弃学、自杀、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这至少可以提醒人们:在抓好“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下,还应该根据学生思想问题的性质特征,注重抓好对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法制等等其它诸方面的教育,并使之融为一体。
总之,强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事求是,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问题的现状出发。如果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看不到或不完全看到眼前最大的实际,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依旧停留在过去的基础上,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只有善于抓住这个已经变化了的时代的现实特征,才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条件。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总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一个个部分,就不能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整体。在研究学生思想问题时,既要把握时代的特征,掌握学生思想的总体情况,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特殊情况。任何时候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都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事实上,在这方面,现实中已经出现了足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以世界观、人生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这种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这种教育可以而且应该深化。即是说,既要注意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个起点上用相同的内容进行普遍教育,又要具体地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决千差万别的学生思想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进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把握住时代特征的基本前提下,还应该掌握在这一前提下诸种更具体、更复杂、更详细的客观因素。就是说,要对学生状况有一个从整体到个体、从一般到特殊的了解。了解的范围和主要内容是:(1)学生的来源, 出生年代、民族习惯、地理气候、入学前的思想素质。(2 )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等)。 (3)学生个人的现时思想基础,身体、智力状况,升学目的和动机,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学生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
上述的第一条和第二条,主要是学生的社会关系,第三条是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无论是学生的社会关系还是学生的个人情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掌握学生的社会关系,对于把握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会使我们看到,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其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并且社会生活也不能归结为每个个人的生活和行为。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但却不是生活在真空,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的成长必然要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们的全部生活,其中包括他们的精神生活,在本质上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则对于了解学生思想问题的特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会使我们看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学生个人的情况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就决定了在思想水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现实中又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问题的层次,这些层次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思想问题网络。
一般地说,只要真正掌握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时代背景下的诸种具体因素,并且善于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这就为实事求是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毋庸置疑,掌握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便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条件。然而,如果以为掌握了这些东西,就可以一劳永逸,医治学生思想问题之百“病”,那同样也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
毛泽东同志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3 〕同样,学生思想问题的客观条件也是在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学生思想问题的客观条件是不存在的。因为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生思想问题的客观条件也就必然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就决定了学生的思想状况,这一年和上一年,这一学期和上一学期,这一个月和上一个月,就连这一天和上一天都不可能雷同,甚至在同一天,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可能发生显著性的变化。比如,某学生在某天突然获悉父亲或母亲故逝,思想随之发生变化,或某学生因某天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悲观情绪等。
既然学生思想问题的客观条件的变化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要随时随地地把握住这种变化,并善于根据这种变化,不断地创造出新方法、新经验。同时,充分利用这种变化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和纠正某些消极因素,从而为积极因素扩展创造条件。那种仅仅满足于一时、一地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掌握的观点乃是形而上学的,是应该坚决摈弃的。可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有的同志则往往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似乎对学生情况的一次性了解,就一劳永逸了。并由此作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来作为研究学生思想工作的根据。这种形而上学的工作方法不仅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脱离实际的错误导向,而且严重妨碍了上级机关及领导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掌握。因此,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事求是,又必须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思想问题的变化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仅在理论上要掌握住科学的方法论,以获得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认识,而且更在于实践,就是说,看能不能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正确的理论付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际。即敢不敢运用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大胆地解决和处理学生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当一种错误的思潮和行为出现时,敢不敢及时地纠正和引导。那种只会发表高谈阔论,却不愿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不能算做实事求是者。因而我们所谈的实事求是,就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且是知和行的统一,只有真正做到了这种统一,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的实质,也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收稿 1997—10—10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13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
〔3〕《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