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练习与思维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训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美、日等文化教育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目标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随着教改的深化,我国语文教学界许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的战略意义。作为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作文练习如何体现思维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练习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的关键。作文练习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独辟求异创新的蹊径。
一、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是辩证法的一条重要原则。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能使我们在论证时避免片面性和表面化,做到全面地分析说理。为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有意设计多概念作文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说理。
例如《树木·森林·气候》就是一道颇能引发和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作文题。文题由三个概念构成,引导学生认真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抓住了立意说理的关键。“树木”与“森林”是同类,二者之间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即事物量的关系;单株树木或少量树木不能影响气候,一片森林的形成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森林”与“气候”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即量变引起了质变。树木、森林、气候不仅有顺向影响,还有逆向联系,即气候反过来也影响森林的形成、树木的成长。联系类似的社会现象如个人、集体、社会风气等,把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清楚,问题也就分析透彻了。
再如199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全国卷、六省市新高考卷等三份试卷上的大作文题无一不具有明显的辩证思维导向。机遇到来的偶然性与它存在的必然性,梧桐树的老皮与新皮的对立统一,补课报酬收与不收的矛盾与统一等无不要求遵循辩证法原则加以分析阐释,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变换角度去认识事物、分析论理,也只有这样文章才严谨而有深度。
此类作文练习题教材上也已设计了许多,如“逆境与成才”、“吸收与给予”、“自卑、自信、自强”等等,只要我们重视这类题目的辩证思维价值,有意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辩证思考,就会拓展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
辩证思维是各种思维的基础,学生一旦具备了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析事说理的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二、设计多角度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指出这种思维方式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这种思维方式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并导致新的理解、假设和结论。多角度作文练习题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积极诱发学生多思路、多方位、多层次、多结果地思考问题。例如对《滥竽充数》这个寓言发表感想,不妨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除了南郭先生自欺欺人蒙混过关外,从齐宣王的角度入题,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从齐缗王的角度可说明设立考核标准、辨别优劣的重要。
再如用下列材料诱发学生发散思考,结果能得出许多新颖、深刻的观点。
猪八戒听人家说他长得丑,便找来一块镜子自己照了起来。但见镜子中的猪八戒果然丑陋,就怒不可遏地抡起钉耙,把那镜子打得粉碎。他转身要走,无意中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那些镜子碎片,无论大小,每个里面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①邪恶、暴力征服不了真理。
②猪八戒责“镜”不责己,材料批评了责人严、责己宽的态度。
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④猪八戒有调查研究精神。
⑤镜子敢于坚持真理。
⑥完整的镜子照出猪八戒猪样,破碎的镜子仍然如此,说明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经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朱光潜先生说:“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直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这“四面八方地想”就是发散思维,发散点越多,文思越流畅。
三、设计变通性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吉尔福特提出求异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变通性”是求异思维的核心。变通性要求思维者随机应变,不受局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变通性作文练习题要着眼于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跳出固有的“框框”,突破现成的结论和观点。设计变通性作文练习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改变顺序叙述;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字材料之后,打乱原材料的条理顺序,按照自己不同于原文条理顺序的新设想,重新组织材料,然后叙述出来;改变表达方式表达;学生阅读某一文字材料后,可要求他们运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重新表达原文的内容。如学完《涉江》后,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
当然,引导学生求异,并不是让他们钻牛角尖,而是为了求新、求活、求真,有助于训练思维的求异能力,改善思维的独创性和变通性品质。
四、设计反意性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反意”,即从相反的方面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例如对人物作出与通常评价相反的分析;对一些成语、格言、警句、俗语反其意而用之;对人物行动作出相反的想象等。这种反常构思,往往能出新创奇。洪亮吉《治平篇》就是一篇典型范例。本来,“治平”之世,当为之歌功颂德,而洪亮吉却从反面构思,议论社会长期安定,会引起人口的增加,生活困难,这种潜在的危机值得忧虑。其远见卓识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还早5年,这个反常的构思,新人耳目。设计能诱发学生逆向思维的作文题,往往能摆脱学生的思维定势,形成一种从相反方向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写出新奇深刻的文章。
例如,对《曹刿论战》进行议论,可以选择曹刿同乡人所说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句话进行反向思考,提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看法来反衬曹刿精神的可贵。再如教完《孔乙己》后,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身份、地位、性格,想象孔乙己中举以后的命运,写一篇《孔乙己中举以后》的文章。引导学生对“近墨者黑”、“开卷有益”等“定论”反弹琵琶,写“近墨者未必墨”、“开卷未必有益”等议论文。
进行此类作文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不屑走旁人走过的路”(林肯语)的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设计类比性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能力
类比性作文练习题的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把思考的触角伸向与之相近、相关的事情,进行类比分析,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如教到《菜园小记》第九段时,可设计这样一道作文题:“课文写‘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人勤地不懒,出一份劳动就一定能有一份收获……’种菜如此,学习、读书是不是如此呢?写一篇《学习的苦与乐》的作文。”这种颇具启发性的作文练习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材料中挖掘不为人注意的内容,使平凡的题材变得神奇起来。
再如,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动植物的特性,挖掘其象征意义,联系与之具有相类似精神品格的人写《小荷赞》、《老水牛精神》等文章。事实上,《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正是运用侧向思维运思的佳作典范。
六、设计多材料作文题,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供料作文题如果提供的是一则材料,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发散思考立意,在诸多观点中可选择一个感受最深、写起来最有把握的观点分析说理,谋篇成文。如果提供两三则材料,从多料中立一意,这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统摄的聚合思维能力。聚合思维实际上是从诸多事物中寻求其共性或共同指向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训练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作文题型很多。例如:从一组材料中筛选能够论证某一中心的几则材料,给出两三则材料,确立一个中心写议论文;给内容较丰富的文章写提纲,等等。这一类的作文题往往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因为有时提供的几则材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只有在先对每一则材料充分发散思考后,才能找出它们的聚合点。多材料作文题的价值主要在于能使学生面对纷纭复杂的事物,抓住要领。
当然,一道作文练习题并非以训练一种思维方式为限,当学生初步具备多种思维能力后,应尽可能地设计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析事说理的能力。当学生思维的机器快速运转起来,思风发于胸臆,言泉自然流于唇齿,写起来必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