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_高等学校论文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_高等学校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中国西部论文,战略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9省区1直辖市,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重庆。中国东部和中部一些省的山区经济也不发达,由于地方高等教育以省市管理为主,所以这里不再论及。本文着重讨论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分析

新中国建立以来,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1949年,中国西部地区只有高等学校10余所。当时,西部高等学校多集中在陕西、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市。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1996年,中国西部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17所,在校本专科学生547438人, 研究生23512人,教职工163236人,专任教师77157人; 成人高等学校212所,各类成人在校生人数为480685人。

建国50年来,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本专科大学生和研究生,同时还提供了大批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乃至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已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还不能完全适应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学校的类别和专业比较齐全,形成了西安、兰州、成都、重庆高等教育基地,但发展不平衡。1995年,中国西部地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14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理工院校50所、农业院校15所、林业院校2所、医药院校25所、师范院校62所、语言院校2所、财经院校13所、政法院校5所、体育院校2所、艺术院校7所, 各类高校西部地区几乎都有,种类和专业较为齐全。同时,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陕西等高等学校较多,类别比较齐全。1995年,四川、重庆、陕西共有高校110所,占西部地区高校总数的51.4%;1996年,2省1 直辖市各类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有664496人,占西部地区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63%。西部地区共有全国重点学校14所,四川、重庆、陕西就有11所,占西部地区全国重点高校总数的78.6%。同时,西部地区的全国重点学科、博士学科专业点、硕士学科专业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大多分布在这里。成都、重庆、西安、兰州是国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的为西北、西南服务的高等教育基地。

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西部地区其他省区的高等学校不仅数量少,而且类型不全,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弱。尤其是贵州、西藏、宁夏、青海至今尚无一个博士学科专业授权点,硕士学科专业点也很少。显然,由于西北、西南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种原因,西部地区各省区高等教育发展显现出严重的不平衡。

(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央部委属院校力量较强,地方院校力量薄弱,形成二元结构。1995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中,有中央部委属院校61所。这些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校规模、培养人才能力、科研水平上,都具有优势。以陕西为例。1996年,中央部委院校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5.8%,在校本专科生占全省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74%;在校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91.9%;专任教师人数占全省高校教师总数的72%,其中教授人数占全省高校教授总数的84.7%,副教授占79%,讲师占69.5%。部委属院校平均规模为5052人,而省属院校仅为1940人。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中,部委属院校更强,全省17所理工科院校中,中央部委属院校占16所,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超过全省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占53%,占整个西北地区理工科院校在校学生总数的80%。西部地区地方院校一般规模小,底子薄,师资力量弱,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比较低。地方院校主要是面向本地区的师范院校多,其次是农科和医药院校,而工科、政法、林业、体育、艺术类的高校很薄弱。

(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较为完整,一批高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较高,但没有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经过50年的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层次结构,形成了较强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能力。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西部高校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涌现出了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教学科研都比较好的学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没有很好地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缺乏吸收人才与技术的能力,社会生产力水平与高校科研水平之间形成了较大的落差。(2)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办学条件差,学科专业多以师范、农业、医学为主,服务能力差。部委属高校虽然基础好,服务能力强,但归属于中央各部委,办学方向以为部委和部门服务为主,较少考虑地方的需要。(3 )高校科研成果多以论文为主或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缺乏中试条件,难以转化和形成产业。(4 )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尚未落实,影响了高校作用的发挥。

(四)西部各省区对高等教育给予了较大的投入,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高教经费仍然严重短缺。西部各省区政府对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多年来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数,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少,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除云南、西藏等个别省区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高校办学条件一般比较差,尤其是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比较少,办学效益不高。

(五)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仍然较差,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例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西部各省区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年,GDP增长率除西藏、甘肃外西部其他各省区,在全国30 个省市中均处于20名之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全部收入为4844元,除西藏、云南外,西部地区其余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农民平均每人全年全部收入为1926.04元,而西部地区各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股份制及合资单位职工比例,除四川外,西部地区其他各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数字说明,同中国其它地区比较,西部地区各省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较慢,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从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也可以说明问题。西部地区除陕西、新疆外,其余各省区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陕西是由于部委属高校多,每年从全国各地招收大批外省学生来这里上学,并非是陕西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多的缘故。新疆则是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教育倾斜政策的原因。

(六)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教师队伍,但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教师队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据统计,自1987年以来,青海省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每年以27%的速度增加,流失与调入之比为14∶1 。新疆高校1992年减少教师351名,1993年减少482名。对宁夏教师队伍调查表明,显形不稳定的占33%,隐形不隐定的占50%。陕西42所普通高校在1990~1992年3年中流失专业人才1800名。 西部高校流失的人才中尤以中青年学术骨干居多,使本来学术带头人偏少的矛盾更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七)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新中国建立以来,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建有民族学院7 所,民族师范专科学校7所,通过多种努力, 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和大学入学率均有较大增长。

中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很快,成绩巨大,但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对民族教育的民族性研究不够, 照抄一般高校的模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不完全适应。(2 )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大都是文理科的基础专业,而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学校和专业培养。(3)合格的生源困难,教学质量不高。(4)民族高校各方面缺口大,办学条件差。

二、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

(一)加速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面积辽阔,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中国陆地边界线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的少数民族也主要居住在这里,整个西部地区集中了53个少数民族和8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这里土地面积辽阔,农林牧业、旅游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人口相对稀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速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对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西部地区发展前景广阔,高等学校大有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西部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黄河上游宜建立多级水电站,西南地区的水利资源约占全国的40%,三峡工程就处在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中国的草原也多分布在西部,农林牧业发展潜力大。同时,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必须在高科技的支撑下才能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利用高新技术开发西部的资源方面,西部高等学校有很多事情可做,中国西部的崛起和高等教育的振兴就必须从这里着手。

(三)国家正在日益重视西部地区的开发,西部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发展速度仍然慢于东部发达地区,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目前,国家正在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处于西部地区的新疆、云南、西藏等省区大力发展沿周边开放,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使西部地区日益成为中国同世界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四)知识经济发展必将大大提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在原先的经济落后地区,美国西部“硅谷”的出现就是证明。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计算机软件超级大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树立了榜样。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西部地区面临着新的机遇,高等学校的战略地位将会大大地提高,在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可以大显身手。

三、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为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21世纪,中国西部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建成具有开放性体系特征、功能较强的,能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实现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到2010年,在数量目标上,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能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质量上,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能达到全国一般水平,少数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著名高等学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采取以下战略方针。

(一)坚持点网式协调发展战略

中国西部地区面积辽阔,各地之间差别较大,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均不相同,非均衡发展是其必然规律。同时,西部各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都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因此,必须坚持非均衡与全国协调发展相结合点网式的发展战略。贯彻这一战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进一步建设和发挥四个国家高教基地与高教群落的作用。(2 )在近期内使若干发达城市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3)在国家支持下, 在西部地区建设几所国际国内的一流大学。(4)制定特殊政策,扩大市场需求, 鼓励大学毕业生向老少边穷地区流动。(5 )西部地区各地市原则上要有一所综合性的高等专业学校。发达地区以县发展社区教育,西部落后省区要以地市来发展。(6)制定特殊政策, 使较多的老少边穷地区适龄青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二)坚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统筹的战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差,因此,必须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现有资源,走扩大内涵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道路,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西部地区建立新校和撤并老校必须慎之又慎,要加强科学论证避免失误。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变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变三教分离为三教统筹,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中央和省市区政府支持下,利用市场机制,发展高等教育产业,优化资源配制。

(三)坚持高等教育作为西部社会发展中心的战略

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必须把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服务使自己由社会的边缘机构变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和重要支柱。国家对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应当包括高等学校,国家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投入应与其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贡献挂钩。国家应在西部地区试点,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使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相结合,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四)坚持低重心、高质量、重特色的发展战略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都要求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要贯彻降低重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靠特色开展竞争的战略思想。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要重视本专科教育,大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无论哪一类高校,都要科学定位,在本层次上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国家应重视西部地区重点高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使本地区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作到自己培养。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

高等学校要把人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不能见物不见人,只重视硬件建设,不重视人才培养。西部高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重在提高素质,加强创新精神、开拓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与教育。

四、加速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为实现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使上述战略方针落到实处,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办学机制。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以国家办学为主,同时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形成国家重点支持、地方政府重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将高等教育的发展纳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实现。

高等学校也要主动加强同地方政府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中国西部地区较有实力的高校存在着将注意力转向东南沿海的趋势,原因是复杂的。中央政府应在扶持贫困地区的建设计划中将高等教育包括进去,设立多种专项工程,如通过“西部之光”,加大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支持,必将产生较好的效果。

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鉴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需要制定特殊政策,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建议将高等专科学校改为国有民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实行一校两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加速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

(二)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必须确立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开放和服务中求发展,争创一流大学的思想,使自己成为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西部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慢,高等学校难以从社会收回应有的回报。有的高等学校就产生了消极情绪,有的高等学校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到为东南沿海省区服务上。中外高教史表明,世界著名大学的产生,无不与国家和区域振兴紧密联结在一起。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如果脱离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是难以成为一流大学的。因此,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必须确立在为区域现代化建设服务中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国家亦应为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使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区域现代化建设事业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综合性发展目标。综合性发展目标应包括在一定时期内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学校的学术地位;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服务的成效和所处的战略地位;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制定综合性发展目标的重要作用是克服高等学校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高等学校长远目标的实现。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通过优化结构,加强学科专业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自我发展和为社会服务能力上。经过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将实行国家进行宏观管理、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因此,优化结构、加强基本建设,增强发展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尤为重要。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形成优势,办出特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要面向社会,参与竞争。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要增强服务效果,在竞争中取胜,惟一的出路是要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靠优势立足社会,靠特色在竞争中取胜。

从整个西部地区全局考虑,高等教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不仅要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四)加速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深化改革。要深入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教学科研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西部地区要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使部委属高校更好地同地方高校结合,促使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结合,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大幅度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部委属高校具有外源性的特征。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除要实行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两级办学外,还要发挥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对部委属院校应实行国家重点支持,促使其主管部门与西部多省市区共建,对隶属关系的改变应与东部发达省区有所区别,不要一刀切。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应迈出较快的步伐,积极推行建立董事会,大力改革高等学校的所有制成份,进行一校两制或国有民办的探索。

在教学改革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进行艰苦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改善办学环境,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耦合度,促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具备良好的办学环境。西部地区深居欧亚大陆,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文化素质不高,高等学校的办学环境不如东部发达地区,改善办学环境就必然成为西部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的办学环境主要包括投资环境,吸收人才、科技成果的环境,社会心理环境,高等教育的服务环境等。西部地区要改善高等学校的办学环境,第一,要加快经济改革步伐,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经济推动下,形成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用的若干小区域、小环境,以带动整个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例如,依托中心城市形成高等学校群落;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等。第三,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应注意向西部开放,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开放,扩大招收留学生,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第四,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注意加速高校的信息中心建设,使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在改善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同时,还必须优化结构,增强高等教育同社会的耦合度。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应根据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要优化自己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增强同社会的耦合度。这样,西部地区就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层次结构两种渠道,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六)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山少边贫”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面积大,经济发展落后,高等教育基础差,专业人才稀少,严重地影响着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为加速西部“山少边贫”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加速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可将西部“山少边贫”地区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改为“三教结合”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在确保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加速实用人才培养。

2.与中心城市普通高校结合,加速发展当地的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当地产业骨干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

3.银行为“山少边贫”地区大学生提供专项贷款,保证当地青年完成高等教育学习任务。

4.根据民族特点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对民族地区除继续采取现行的几种发展方式外,还应加大高等教育投资,使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更加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稳定师资队伍,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

5.在全国号召继续支持“山少边贫”地区高等教育的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制定特殊政策,鼓励优秀知识分子到那里进行短期和长期工作。

(七)制定加快西部发展法规,保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缩小本国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日本、德国、美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分别制定通过了加快落后地区发展的法规条例,对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加速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须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立法进程,通过立法来加以保证。

标签:;  ;  ;  ;  ;  ;  ;  ;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_高等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