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建筑施工项目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措施论文_王嘉雄

简议建筑施工项目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措施论文_王嘉雄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基本原则

1.1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施工管理模式。只有有效结合生产力三要素,也就是有效结合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工具,才能在现在的建筑市场形势下发挥其潜在的水平。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很难得到的,必须要靠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获得。而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得到劳动对象,就不能有效组合生产力诸要素,发挥出潜在的生产力,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在建筑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在适应建筑市场生产力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使得建筑企业在争夺建筑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2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建筑市场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任何建筑企业都要适应建筑市场才能生存,并取得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在于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才能在占有建筑市场占有优势。相反,如果无法通过一定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延误工期,在占有建筑市场的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能够使得建筑企业在项目的执行中也具备竞争优势,更能加强其适应不但变化的建筑市场的能力。

1.3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变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创新方式

2.1组织结构上的创新

管理创新就是建筑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由于依靠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已不能有效地实现工程管理的预期目标,因此,针对目前建筑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首先,建筑企业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并且要不断地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重点是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通过完善管理硬件设施来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建立终身责任制,必须明确全体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以此强化他们的责任;再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较好完成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之,予以处罚,以此来激励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管理决策中的重大事项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表决,通过后加以实施。

2.2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2.3管理方法创新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①人员素质底下,目前,施工项目的直接作业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根据多年经验在管理,没有系统的学习,所有的指示都是根据经验指挥,殊不知随着时间发展,建筑行业所有东西都在以前的基础上大有改变,他们头脑中的东西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指挥有误直接造型经济上不可避免的损失,而技术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难以进行统一的技术业务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有些技术方案难以实行,造成每个工程项目之间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此外,一些业主在项目竣工通过验收后没有及时结算工程款。而施工单位不愿为了结算款而依据合同与业主打官司,因为施工单位担心由此得罪业主,破坏在整个施工工程中与业主结下的良好合作关系及以后的项目。但是,结算款往往包含了施工单位的利润,甚至还包括施工单位垫付的成本或以施工单位名义赊购的材料款。业主拖欠支付结算款严重影响了施工单位扩展壮大的时机及后续工程的资金。

管理模式的调整能使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且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2)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3)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观念的调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追求产值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经营观念必须转变。即要将计划观念转变成市场观念、将产值观念转变成利润观念、将行政指令管理观念转变成科学决策管理观念、将经验管理观念转变成科学技术管理观念、将因循守旧的观念转变成追求创新的观念。经营观念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树立科学的经营观念,适应新的经济形式要求,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2.4从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建筑企业要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够实现市场价值和占据建筑市场。技术创新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产品,再根据产品来确定施工技术和工艺,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技术创新模式,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通过这些来进行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

2.5人才培养的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用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来武装工程管理人员,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从而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3.结语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熊利华。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思考。科技与生活2015年4期。

[2]臧永青.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

论文作者:王嘉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简议建筑施工项目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措施论文_王嘉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