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西桥医院急诊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0511
摘要:分析在内科护理中,实施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从我院AMI患者中选取常规组和给予优质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进出诊室、急诊球囊扩张时间,AMI院内复发率,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情况。结论表明优质急诊护理在AMI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对应的手术时间,值得在后续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优质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抢救延迟极易造成患者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其治疗关键在于梗死血管能否尽快打开,从而尽早恢复堵塞部分的心肌血流。而在抢救过程中,除医生的手术质量外,优质的护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在减少救治时间、救治效果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优势。本研究着眼于优质护理,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6年7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其中76例,并按随机均分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选取的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为30例,其年龄处于47~81岁之间。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都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且其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0.35~12.75h。在其他病情特征差异的比较中,如入院时间、年龄、性别等信息,两组患者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一般处理方法,如院前抢救、遵医嘱心电监护、吸氧以及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急诊护理,具体如下:
1)院前准备。在接到急诊电话5分钟后,对应的医护人员出诊,此时,为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医护人员应尽快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同时指导家属做一些简单急救护理措施,如保持患者体位、安慰等;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为患者吸氧、输液、开通静脉通道,同时安慰患者的心理情绪;待抢救工作结束后,立即进入转运,在这过程中,应做到速度快、动作稳、患者固定;在患者运输途中,患者应保持仰卧位、侧身姿态,同时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电监护、氧气等,并时刻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做好抢救过程中记录,同时,依据患者的情况,通知医院做好相应的抢救及手术准备工作。
2)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应在第一时间确定患者的第一责任人,此时,可选择首诊护士。当对送诊的患者存有心肌梗死的疑虑时,应在10分钟内将其送至抢救室,同时建立对应的静脉通道,进行血常规、凝血、吸氧、心肌酶学等检查,心电监护、吸氧等操作,并通过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询问病史等手段来对患者进行快速确诊。
3)PCI治疗。对确诊为AMI的患者,应立即做好碘过敏试验、除去患者衣物饰品、嘱咐患者保暖、排尿等PCI准备工作,此外,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4)转送导管室 患者在1名医生和1名护士的配合下送至导管室,此时,需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患者护理记录、病例、监护、吸氧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备好除颤器、简易呼吸囊等物品。
5)心理护理。患者常会担心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减轻患者心理上的顾虑,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进出诊室时间,AMI院内复发率、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并对患者在护理之后的满意进行评价,其总分为100分,大于90代表很满意,小于60表示不满意,且总满意率表示为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的和所占的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比较过程中获得数据,都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来表示,各组内部采用 检验,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表示为 。
2 结果
2.1 护理情况对比
在住院、进出诊室、急诊球囊扩张时间,AMI院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组都表现出优于常规组的特性,且 。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尤其是在护理情况的对比方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0.9±2.9d、进出诊室时间65.7±17.3min、急诊球囊扩张时间61.3±10.8min、AMI复发率13.4均表现出优于常规组的特性,且其差异 ,具备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具有类似结果。综上,优质急诊护理在AMI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对应的手术时间,值得在后续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梅. 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3):164-165.
[2]牛桂枝. 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6,16(61):384,386.
论文作者:曾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过程中论文; 常规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