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教学民主氛围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论文_吴娟

打造语文教学民主氛围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论文_吴娟

吴娟(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 湖北 巴东 44430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内容联想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因此,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不断受到重视的今天,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各个阶段的教育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索出科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散性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8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作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其趣味性相对来说也比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确立学生主体观,树立民主教育观,坚持语文教学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任教”的观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茶馆式”的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竞争、互助的学习氛围。使课堂上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学生求知的兴趣,有幽默的语言,有新鲜的教法,有有趣的话题,浓郁的情趣,引人深思的问题。教师要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使整堂课成为“自治主体式”的创造教育,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要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具有首创性、独特性。那么就要敢于怀疑一切对司空见惯质疑,对“完美”质疑,对教材质疑。对教师质疑……,常备质疑的精神,是发散思维的必备品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首先,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要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思想,不要怕学生质疑,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或提出的问题答不上,尴尬。其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供质疑的平台,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质疑,哪怕是错的,偏激的,也不应全盘否定,要先肯定他的质疑精神可佳,再指出质疑的不对之处。其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时,要教给学生方法,应避免学生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感情、篇章结构、表达形式、语言特色等方面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引导学生解决质疑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合理的处理,并尽量在课堂上解决,有些问题可让学生讨论,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学生言明,对于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以热烈的掌握予以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对于提得不好的问题,不必求全责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拓宽视野,为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无法谈发散性思维。丰富的想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感性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产生生动的创造想象。因此,学生就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必须关注当地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关心时政热点要点,关心最新科技动态,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等,博览广识,这样学生才有灵活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组织课外阅读、进行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是丰富学生多方面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我还常促使学生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知识,如科技博览、军事天地、新闻联播、综艺大观、教育专题、科教片等。教学过程中,还采用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理解。这样不但使学生养成了勤动手、勤看书、勤动脑的好习惯;而且不断地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学好语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四、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准确答案

教师在很多时候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完之后会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习惯性的给出所谓的“准确答案”。这一方法虽然对于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但是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造成了一种阻力。讨论就是要学生开阔自己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又对学生的见解加以限制,无形当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第二重束缚。所以对于发散性题目,教师要在保证学生理解正确方向基础之上,保留学生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能急于否定他的答案,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在学生的答案中找到值得肯定的部分,加以引导,认真解答,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够得以激发和发展。

五、运用文本,多路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以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讲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其意思为“(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貌,是因为我身在庐山当中的缘故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懂得一个道理:认不清事物的本质,原因是自己所处的环境特殊,或受到自己看法、想法的限制。当人与事物保持适当的距离,人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可能会不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路弯弯,正愁无路可走,忽然看见了柳树和鲜花,前面又出现了一个村庄。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景,其实是通过写景中讲明哲理,所以要引导学生由一般的景物联想到现实生活,懂得诗句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人陷入困境,似乎没有了出路,忽然绝处逢生,会出现新的契机,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和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还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不但的摸索中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总结和创新,不断的扬弃,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贾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高明利.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2,12:137.

论文作者:吴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打造语文教学民主氛围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论文_吴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