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分析论文_王胜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分析论文_王胜

身份证号:11010819680402XXXX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其结构建设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外界因素, 造成建筑物出现质量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来重新完善问题建筑,使其“起死回生”。现阶段,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问题建筑的重点技术,使这些出现问题的建筑物得到了较完善的解决,从具体修善技术上讲, 这些问题建筑经处理后能得到合理的使用,也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检测;加固施工;施工技术

一、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意义

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建筑物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应满足建筑结构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现代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能反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建筑结构实际工作性能的有关参数,为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储备提供重要依据。现代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是以实验为技术手段、以相应现行规范为根据的一项检测技术。建筑结构试验检测对于古建筑和受损结构的加固修复或者是危旧房屋的更新改造等,都能够提供直接的技术参数,同时现代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对新建工程安全性能的评定起重要作用,它是建筑结构是否进行加固措施,或者是否拆除的重要依据。由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影响、使用不当及自然损耗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结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或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诊断、鉴定、加固与修复处理。

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其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在我国,该技术的研究应用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第二代钢筋测定仪,该仪器可测定120mm 厚混凝土层下的钢筋,并可测定钢筋直径,其测试原理为电磁感应。国产仪器可基本上满足建筑结构检测的需要。而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结构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三、常见结构加固方法及技术

建筑结构的加固可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一)加固及改造处理的内容

地基基础加固、复位纠偏、结构补强、裂缝修补、防渗堵漏、扩建改造、部分拆除、全部拆除、整体平移或整体旋转等等。

(二)加固改造处理方法及技术

首先,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法。地基基础加固主要是针对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其主要方法有:补强注浆加固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深基础法、坑式托换法、抬墙梁法、锚杆静压桩法、树根桩法、墩式加固法、坑式静压桩法、石灰桩法、砂石桩法、换填法、顶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注浆加固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深层搅拌法、硅化法、碱液法、迫降纠倾技术、顶升纠倾技术、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外粘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绕丝加固法或高强度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外加顶应力加固法或增设支点加固法。此外可以配合使用的技术包括: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托换技术、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目前尚未成熟)、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填充密封、化学灌浆技术、结构构件仪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第一,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的加固。采用本方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第二,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主要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采用该法施工过程中,置换截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 若控制有困难,应采用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第三,外粘型钢加固法:主要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外粘钢板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但该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 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加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第四,绕丝加固法:主要适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延性的加固。采用该法时,原构件现场检测结果推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但也不得高于C50。此外,若柱的截面为方形,其长边尺寸h 与短边尺寸b 之比, 应不大于1.5。第五,高强度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及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大偏心受压构件。但该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加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第六,外加预应力加固法:主要适用于下列场合的梁、板、柱和析架加固,即: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 原构件需要改善使用性能;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荷载。第七,增设支点加固法: 适用于梁、板、衍架、网架等结构的加固。

(三)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 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现阶段常用的砌体结构加固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喷射混凝土)、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喷浆)、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增改圈梁及构造柱加固法、增设梁垫加固法、局部拆砌加固法、裂缝修补加固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结构的检测和可靠性鉴定能有效证明既有结构的实际状况,对结构的工作性能、持久性能给予准确评价,有助于采用科学的应对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因此, 我们要严格遵循规范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及加固,同时,也要对加固方法不断的去创新,灵活的运用加固方法,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刍议如何控制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测量的准确与高效[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

[2] 刘一江,浅谈建筑施工检测控制中GPS 定位技术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科技,2013,12。

[3] 骆中钊,关于《建筑检测与施工测量》中的水准测量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2。

论文作者:王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分析论文_王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