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概念讨论与问题实质_数字鸿沟论文

数字鸿沟:概念讨论与问题实质_数字鸿沟论文

数字鸿沟:概念探讨与问题实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鸿沟论文,实质论文,概念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字鸿沟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全球性话题。近几年,围绕什么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形成和发展、如何消弭数字鸿沟以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但在笔者所接触的有关数字鸿沟的文献中,有的实际上存在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正、澄清。

1 数字鸿沟只是信息鸿沟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从逻辑上说,“数字鸿沟”只是种概念,“信息鸿沟”才是属概念,后者要比前者的外延大。但在笔者所接触的一些文献中,有的却把两者混为一谈。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世界出现了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这种鸿沟从表面上看是对信息技术的占有和运用方面的差距,但从深层次上看则是占有、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距,故又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因此,人们又把这种鸿沟称为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或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1]

(2)“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是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贫富分化’问题。”[2]

(3)“‘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为信息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3]

(4)“信息鸿沟问题是在信息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对信息、计算机技术、网络文献应用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差落’、‘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的问题。”[4]

可以看出,例(1)尽管看到了数字鸿沟从深层次上看是占有、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方面的差距,例(2)也认为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但基本上都与例(3)一样,把“数字鸿沟”直接等同于“信息鸿沟”。例(4)则从相反角度,把“信息鸿沟”与“数字鸿沟”混同起来。

数字鸿沟只是当代信息技术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与新的信息传播载体——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自1995年以来,美国国内国际通讯和信息事务的主要顾问——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组织人员研究并发表了《在网络中落伍》的系列报告:《一项对美国城市和农村中不能上网人员的调查》、《数字鸿沟的新数据》和《定义数字鸿沟》。“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就是在《在网络中落伍》的系列报告中最先提出的。

但是,在当代信息技术出现以前,人类社会至少已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模拟式电子传播[5]。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对人类社会信息资源的配置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数字式电子传播之前,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现象或者说信息鸿沟问题就业已存在。

2 信息鸿沟是在数字鸿沟之前就业已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鸿沟不仅存在于根据职业、收入、年龄、性别、种族等社会学指标划分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也存在于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内部。下面从对信息鸿沟问题的研究角度,说明信息鸿沟现象在这两个方面早已存在。

2.1 “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假说的提出

前面例(1)曾提到人们又把“数字鸿沟”称为“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或“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事实上,“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的提法早在1970年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有时又翻译为“知识沟”。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Tichenor,Donohue,&Olien)1970年在一篇名为《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的论文中提出:“随着大众传播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现扩大而非缩小之势。”[6]

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认为知识差距或知识沟现象的存在是基于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技能有差别。他们的文化程度通常存在差异,一些先进的传播技术对文化、知识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更高,因此两个经济层次的人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技能上存在极大差距。第二,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在先前的背景知识方面存在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基于其所受的教育,可能对某个问题早有了解,也可能通过以往的传媒接触而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有更多的相关社会联系和人际网络。换句话说,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要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更为广泛,同时也有机会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第四,选择性接触、接受和记忆的机制可能也发挥作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可能找不到与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相协调的涉及公共事务或科技新闻的信息,因而干脆对这类信息丧失兴趣。第五,大众传播系统自身的本性或者说传媒结构就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构建的,印刷媒介本身就是以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的兴趣和口味为取向。

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的知识差距假说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其他学者的印证,因而被认为具有较广泛的普遍性。有的学者还指出,知识差距并不仅仅出现在两种接受群体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及其相关变量不是造成知识差距的唯一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化、文化普及、教育事业以及民众的政治参与等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均与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因而与知识差距现象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内部,由于历史、经济、自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网络传播出现之前的大众传播事业在城乡和地域分布上就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

2.2 关于“建立国际传播和信息新秩序”的主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传播领域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种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使后者在传播领域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其他方面都居于愈加不利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曾临时成立一个由16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交流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79年提出一个总结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根据该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7],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3/4,其报纸种类却仅占世界报纸种类总数的1/2,报纸发行量仅占世界总发行量的1/4。在广播电视方面同样存在醒目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在继续增大。信息传播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进一步加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投资能力不足和日益沉重的人口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于摆脱落后的状态。

更加严重的是,除技术设施分布不平衡外,还存在着信息流向的不平衡。从世界范围看,信息、节目、资料和其他精神产品主要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从北方流向南方。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于人口识字率低,置广播电视的重要性于印刷传媒之上,但又难于支付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所需的高昂费用,因此不得不从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进口比较廉价的节目。西方国家的大通讯社几乎垄断了国际新闻的传播,世界新闻的80%是通过伦敦、巴黎和纽约向世界发送的,而在各大通讯社发布的新闻中,有关第三世界的内容仅占10%-30%,并且多是渲染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种族纷争、政治动乱、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很少报道他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发出呼吁和开展斗争,提出“建立世界传播和信息新秩序”的主张,力图纠正和减缓信息传播不平衡状态的不良后果。这一主张的内容主要包括:强调发展中国家对自己的信息资源拥有绝对的主权;在国际新闻交流中,增加有关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的比例,同时努力促进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横向的新闻传播;西方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应增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捐助;西方通讯社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活动应受到严格限制以保护他们的主权和利益等。围绕“建立国际传播和信息新秩序”的主张,在国际论坛上始终存在着激烈、复杂的争论。但人们普遍认为,在国际信息传播方面确实存在信息鸿沟的现象,而从原则上讲,实现信息均衡流动的目标与信息自由流动的原则应是并行不悖的。

3 数字鸿沟问题实质上是数字技术革命进一步扩大了信息鸿沟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信息鸿沟并不是数字技术革命以后才出现的信息不平衡现象,而是一种早就业已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数字技术革命对原有的信息鸿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字技术革命进一步加剧和扩大了业已存在的信息鸿沟,这才是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所在。

从理论上讲,数字技术革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变革与繁荣,由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支撑起来的公用信息业可以大幅度降低教育成本,使社会为所有成员提供公开且平等的信息获取机会,逐步缩小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这是人们对数字技术革命曾经寄予的厚望。但在实践当中,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惠及普天下的所有百姓。大多数数字产品都需要较高的费用,它们对知识层次的要求也高,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致使数字技术革命也结出一些恶果:原来的信息富裕户(information-rich)可能会获益良多,信息贫困户(information-poor)则会雪上加霜,而信息鸿沟的扩大将可能导致社会紧张因素的增加[8]。

数字技术革命加剧、扩大了信息鸿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数字技术革命扩大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经济差距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经济全球化足在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国内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国家的竞争力下降,产生经济波动和诱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据联合国统计,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已扩大到目前的60多倍。

由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的要求更高,一个国家内的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无法与这些新技术接触,这样他们与信息和知识的隔绝程度也就越来越大,在信息流决定物质流和资本流的信息社会中,他们的经济状况相应地就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就曾说过,“经济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技术革命最大的副产品,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对的爆炸性问题。”

3.2 数字技术革命导致信息传播不平衡的加剧

互联网络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高速电子数据传播系统,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特点,需要高投入才能高产出。一般欠发达国家和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低层和边缘的落后国家,对先进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无力问津的,只有那些经济发展领先、技术手段完备、资金力量雄厚的国家,才能具备不断更新互联网络设施的必要条件。美国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代表,拥有支撑网络发展的全部技术手段,成为最早开发并使用互联网的国家。掌握控制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就相应地掌握控制了信息传播优势。这样一来,就加剧了信息传播不平衡现象:信息极度地向发达国家一边倾斜,网络上的政治、经济、生活、娱乐信息绝大部分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而落后国家的声音相当微弱。

经济差距的扩大影响到技术差距的扩大,技术差距的扩大又影响到信息差距的扩大,信息差距的扩大又反回去影响经济差距的扩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知识差距或者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

收稿日期:2004-03-05

标签:;  ;  ;  ;  ;  ;  

数字鸿沟:概念讨论与问题实质_数字鸿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