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创造性思维论文

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创造性思维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造性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多角度、多侧面开拓思路,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目前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寻求变异,进行放射性联想的一种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概括出最优方案或共存的根本问题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综合信息的反馈。下面就地理教学中应样激发这两种思维的积极性,并发挥其创造功能和效应略谈浅见。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开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如果教师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生命。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并能动地运用发散、聚合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

地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地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比如:设计海底扩张学说的教案时,可以一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教学常规,采用先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若干问题,再引导学生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激发学生的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的突破;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沿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关于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可以从水土流失的含义,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分布规律,标本兼治的措施诸方面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再次,教师应精心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课外小制作,气象、水文观测,采集标本,模拟导游,举行地理谜语竞猜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活跃第二课堂,教师应注意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展开思维的翅膀;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可以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录像、录音、电影等资料,让他们从中寻觅和探索地理奥秘。

二、聚合、发散思维的有效激发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的思维,它是建立在聚合、发散思维有效激发的基础上的,只有发散高度,集中性好,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才会高。

(一)激发学生的聚合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应单纯只要求学生记住科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探幽索隐,找出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特殊性中的普遍性。

(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入手

思维的流畅性指对刺激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地理规律之间及其内部,无不存在着各种复杂联系,其发生发展也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因而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一方面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应畅通、少阻、迅速,另一方面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应多进行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训练。例如:分析中低纬度的沿河、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要求学生进行急风骤雨式的联想,迅速抛出自己的结论,评价在结束后进行。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根本原因,以及自然、经济、历史原因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意识之网。联想愈快表示愈流场,讲得愈多表示流畅性愈高。

思维的变通性指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当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这里关键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培养思维的变通性,首先要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倒着想”。例如:学习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就可以提出假设;如果黄赤交角分别为0°、45°、9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一味正向思维的机械性,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其次,要利用知识间的相似或相近部分进行联想与类比,以获得新的启迪,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独特性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在这里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因循守旧,而是运用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地理现象和规律,发表出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思维的独特性需要更有力的措施来激发:一是要求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不疑不进,任何遵循事物内在规律的大胆质疑都有助于发展思维的独特性。二是组织学生辩论,造成竞争气氛。集思广益,对问题的研究更深入,从而获得新发现。三是鼓励学生自编练习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不断追求聚合、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关键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聚合思维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辩证统一。发散思维对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不限于一种方法或结论,而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向四面八方去辐射,以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一般思维定势的常规,从而产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成果,然而,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逆向聚合思维,反馈信息,经过思维的选择、定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最佳思维成果。在这两种思维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常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聚合思维也并非无所作为,不管发散思维的信息如何新颖,离开了聚合思维的作用,发散思维最终将一无所获。总之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共处于创造性思维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发散与聚合思维的矛盾运动,使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创新,并贯穿于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始终。由发散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到经过逆向聚合选择最优化的思维成果,一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沿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循环往复,不断地发散与不断地否定非最佳答案,直到获得最佳创造性结果。创造性思维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寻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当这两种思维同步共振、协同活动于变融升华中才能解决地理学习中复杂深奥的问题,从而获得新颖、高品位的思维成果。

标签:;  ;  ;  ;  

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