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自然灾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水灾问题就像癌症一样,一直阻碍着城市的发展。为解决水污染,洪涝灾害等水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有很大启发,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城市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城市景观一体化规划以及有效利用自然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海绵城市理论也受到我国的高度赞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一新模式的开发和利用,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应用
引言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许多城市造成了洪水和水资源短缺。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合理建设低影响发展的雨水系统,以实现雨水的合理储存,吸收和应用,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率,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概念
对于海绵城市的概念,其最初目标主要是减少城市实际发展对水生环境的影响。起点是对暴雨引起的城市枷锁和水体采取局部措施和控制。合理控制污染使区域水文发展接近自然状态。具体而言,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涉及城市地下水含量,雨水回收的应用和地表水的合理控制,以提高城市抗粉碎能力,实现雨水的合理渗透。应采取相关规划和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城市发展中相关生态系统的影响,确保城市的整体环境与海绵的整体环境相同。下雨时,它可以使用自己的水和土壤。随着城市的快速排放和储存,在城市降水量过少或干旱的情况下,储存在开阔水域和土壤中的水被释放,城市基础设施用水需求得到合理缓解。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2.1城市道路规划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需要在确保道路平稳功能和确保道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发透水隧道和LID树池,在两者上构建凹陷的绿地道路两侧和道路周围的绿地。道路措施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净流量,还可以改善道路径流的水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水质。首先,道路场景的绿化带系统用于构建当前的道路绿地系统。其功能是促进雨水和地表水顺利流入绿化带,逐步完成绿地系统对雨水的储存,渗透和净化。并排放不符合质量和标准的雨水。透水性路面的使用可以增强雨水的渗透功能。在使用道路污染严重且道路载重量大的道路时,应仔细考虑使用透水性路面。
2.2水系湿地规划
(1)对限建区、禁建区进行划定,通过法制等强制手段对蓝线、绿线进行划分,使这些天然海绵体具有良好的海绵吞吐能力与调能能力。
(2)修复天然生态,通过进行生态砌岸、淤泥疏浚、水植物培养等来对绿色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但要注意重建造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然和人工水系湿地的蓄水、补水、净水的效果,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维护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给城市居民带来福利。
(3)构建生态走廊,对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建设十分有利,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通过生态走廊来加强多个生态模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海绵体,也可以使生态环境形成必须的网络和通道,为搜集和利用雨水提供方便。
2.3在城市安全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无论什么理念或想法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城市规划必须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和防止城市洪水和干旱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南洪北涝”是中国每年都要关注的问题,对城市来说也不例外。内涝不仅严重阻碍交通,损害公共设施,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干旱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城市形象难以保障。合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有效引水,用水,充分考虑城市自身条件,科学合理地运用其理论,在不需要储水的时候,需要的时候用水,让其为城市服务。
2.4人工建设生态海绵体
由于城市中缺乏天然海绵,可以使用人工构建的方法来增加海绵。建造城市海绵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城市现有水系的基础上,建立生态水网,使天然水系统调节雨水,有效增加城市绿地数量和渗透面积,收集雨水可以适用于城市水体循环。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作用。
图1 人工的生态海绵体
2.5在城市基础休闲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为人们提供基本的休闲娱乐场所。娱乐场所需要有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公园规划是最佳选择。根据地理条件,一般公园计划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它不仅是人们享受休闲和娱乐的空间,也是城市的肺部,可以净化空气。在公园规划中,水可以使公园看起来更具吸引力。然而,城市对水资源和水源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主要矛盾。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合理的湖泊蓄水是一个重要的措施。该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源问题,也可以对水进行大惊小怪,可以种植观赏植物。莲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大大增加观赏和生态发展的目的。
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工作的注意事项
抓好初步数据收集首先,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有必要对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查研究。在城市主题的实际研究中,有水环境,生态保护,相关区域有序开发,海绵城市等话题。二是在有效开展城市水资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同时,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和当前的自然条件,研究其作用和属性。区域发展。显然,要确定城市的方向和目标。
3.1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第一,加强对地块的调查和研究,按照地块的相关用地属性以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将其合理科学的规划到相应的排水管网中。第二,按照相应地块开发强度,对低影响开发地块相关策略实施确定以及细化分析,对用地规划合理优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有效配套等。第三,对地块的用水指标以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同时相应的有效落实,对下沉式的绿地率以及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有效确定。
3.2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第一,加强对地块的调查和研究,按照地块的相关用地属性以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将其合理科学的规划到相应的排水管网中。第二,按照相应地块开发强度,对低影响开发地块相关策略实施确定以及细化分析,对用地规划合理优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有效配套等。第三,对地块的用水指标以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同时相应的有效落实,对下沉式的绿地率以及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有效确定。
结论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并表达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逐步加快和扩大,生态发展尤为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强大的城市自我调节作用,应广泛应用于规划。
参考文献:
[1]杨隆治.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研究□.山西建筑,2017,4316:20-22.
[2]李淑玲.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D].建材与装饰,2017,22:91-92.
[3]韦娇.简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其要点□.建材与装饰,2017,39:136-137.
[4]李丽.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建筑知识,2017,3716:22-23.
论文作者:刘佛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地块论文; 雨水论文; 生态论文; 理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