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国的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时,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壮大起来。当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行业内部就需要更加注重管理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行业进行创新的意义所在,并且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针对行业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复杂环境;建筑工程;施工工法;创新
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的持续时间一般是指从施工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等等任务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具体来说,通过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的现场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来达到建筑施工进度、施工情况的记录,对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上报处理,来促进建筑工程保持良好运行,达到建筑企业行业规定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促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工程施工工法基本概述
1.1工程施工工法
1.1.1工程施工工法的含义
施工工法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制定的相关工艺标准,通过系统的运作,把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者结合起来,并经过工程施工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施工方法。对施工工法最准确的定义是:具有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施工和有效管理的一种规范化的技术文件,它是对先进的工程施工方法的总结,也是工程企业实现施工技术标准化的重要部分。
1.1.2工法的来源和发展
工法一词的最早来源是日本,早期对工法称之为构造方法,两者之间的意思相近。近几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在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进行经验总结时得出结论:将进行工程建设中的工艺实施标准和技术操作通过规范和规程进行表达比较困难,难以满足各个范围内的需要。因此就出现了“施工成套”形式的技术方法,主要是针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制定技术运用、施工管理和设备使用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我国将这些国外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利用,形成了我国在工程施工中所运用的工法。
1.2工程施工工法的基本特征
1.2.1工法的先进性
工法的先进性在工程施工中的体现,主要是工法的建立首先是要符合国家对此建立的具体标准和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工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其表现在,运用施工工法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有效的新技术和先进管理办法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在工程建筑施工中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新兴绿色材料的运用完善环境保护。
1.2.2工法的实践性
工法的实践性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体现的,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总结出最节省资源、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的数据,形成要遵循的规律,并结合具体的内容,将之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去,为工程建设服务。实践性必须是将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提高和总结后形成的。
1.2.3工法的系统性
工法运用到的主要原理,是经过系统性的、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管理、材料等施工的规律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工法的系统性主要是通过对一项工程项目进行运用,以此延伸到其他的工程项目中,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无论是在分项工程还是分布工程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工法系统。
1.2.4工法的时效性
工法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经过不断施工获得相关经验总结和提炼而形成的,通过工法还能够为施工管理进行服务。工法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发展是跟随工法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新颖性,以此保障工程质量。技术的更新促进工程施工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施工成本的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复杂环境下的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工程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将成本降低。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在于可以在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建筑行业企业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建筑所用工艺和建筑技术层面进行提高,让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和专业素质得到保证,还能对施工顺序进行优化提高,充分合理配置所有的资源,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良好有序,从而将个工作效率最大化,减少成本。第二,将建筑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及其重要,它的工作流程是通过降低企业施工的风险,来减少建筑企业的施工损失,降低行业内部的威胁。建筑施工的管理者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仔细发现施工问题,及时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在施工中对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过程的检查,从而尽快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人员通过不断对施工流程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积累行业经验,从容有利于做好最后的决策。第三,大幅度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建筑企业施工的管理能够促进建筑企业行业各工程施工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避免不同部门之间推脱责任,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过程是建筑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方法,能够将整体的施工质量合成一股精神,增强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综合实力。
3复杂环境下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有效措施
3.1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环节有其自身的流动性、阶段性特质,这就要求管理模式要符合实际要求。要根据建筑企业的现存状况,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总体来说,调整之后的建筑企业要符合以下的特色:①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更加科学合理。②建筑企业的项目计划要更加务实。③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和施工作业做到相互分离。
3.2观念创新
要想让建筑企业获得长久发展,企业决策者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施工管理者增加建筑企业的经费收入,增进建筑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企业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增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不断进行创新。督促新的施工创新方案的实施,在不断优化、调整、提高的过程中谋求建筑行业企业不断尽心探索和经营。
3.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的生产和经营模式等等,技术创新能够增强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活力,牢牢占据市场的价值。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实际上能够提高建筑产品本身的竞争实力,加强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建筑工程新的工艺、装备的提高与优化。建筑企业创新方向是按照从后向前的方式,先了解市场对于产品的主要需求,然后再根据需求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最后确定技术创新采用的方式。
3.4组织机构创新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基本上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然而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生产企业,不适用于建筑企业。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符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特点的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②符合贴近市场的要求③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④符合开发新产品的要求⑤达到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⑥符合开发新事业的要求。
3.5绩效评价
工程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进行评价,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绩效评价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明晰的、量化的,而不应该以单一目标为评价原则。过分追求质量而不顾工期和成本,为追求工期而不顾质量和成本,这些都是片面的评价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内部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至关重要,而基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只有足够的创新才能让建筑行业企业的管理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助力企业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探究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工法[J].低碳世界,2017(24):149~150.
[2]江陆.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工法探析[J].科技资讯,2016,14(23):57~58.
[3]赵兵.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的工法研究[J].工业:187.
论文作者:范云云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建筑论文; 工法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企业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