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道国论文,实证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是制定政府政策的基础。对此,2000年6月联合国日内瓦组织与政府间会议认为,跨国并购可能对东道国经济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即刻的资本输入,即刻的或后续进行的新投资以及由此所创造的工作岗位;当被收购的困境企业得到援助或被收购企业能够发展时保持的工作岗位;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和其他技能的即刻转移,导致竞争力提高,改进公司治理;获得进入全球市场的渠道并与全球市场实现一体化,增加出口;对企业和产业进行重组;产业发展的长期观念;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税收以及私有化收入。”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可能带来的挑战有:“就业立即减少;较强集中;削弱竞争;在进入时资本存量未增加;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可能使出售资产定价过低,国内股票市场缩水;挤出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失去本地品牌等”。(注: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216页。)
当前,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正积极推动外资并购,正确评估外资并购对经济的影响,对于政府采取积极的引导、规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有研究、调查和案例出发,实证分析了跨国并购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企业绩效、短期和长期就业、市场垄断等的不同影响,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借鉴。
一、跨国并购对于发达、发展中国家企业绩效的改善产生不同影响
企业并购的内在动因是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资源(包括有形、无形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取得并购双方资源2+2>4的效果。总体上看,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并购提高绩效和发挥协同效应的经济动因,同企业并购实施的最终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然而,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道国,跨国并购对企业绩效改善的影响会有所不同。
1.发达国家发生的跨国并购多数绩效不佳
研究中,一般采用并购后企业的利润率、股东价值、市场份额或者销售收入等的变化评价跨国并购的绩效。西方学者在以发达国家企业为对象的实证研究中,多数认为跨国并购并无助于改善并购后企业的绩效(Scherer,1988)。(注:Scherer,Frederick M.(1988).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the Empirical Evidence since 1980.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Vol.2,pp.69-82.)一项对英国企业跨国并购后10年-18年利润率变化的研究表明,并购并没有显著改善企业的利润率,与依靠内部增长的企业相比,利润率甚至有所下降(Dickerson et al.,1997)。(注:Dickerson,A.P.,H.D.Gibson and E.Tsakalotos(1997).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Company Performance:Evendence from a Large Panel of UK Firms.Oxford Economics Papers,49,pp.344-361.)此外,Bild(1998)对发生在9个国家跨国并购的22项会计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购企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并未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另外一家咨询公司Mitchell Msdison Group对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之间跨国并购成功率的研究,发现在美国发生的跨国并购中有60%没有增加股东价值,欧洲企业之间的跨国并购也有56%不成功。(注:Smith,Kenneth W & Liu,Yang.Overseas M & As:Is Value Created?.Ivey Busines Review.July/Aug,1999:P44-49.)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1999年对1996-1998年间全球最大的107起跨国并购进行研究,发现只有17%的跨国并购增加了股东价值(stockholder value)。(注:KPMG Reprot:Post-merger Integration Key to Cross-border M & A,By www.kpmg.com)
发达国家发生的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集中表现为并购前错误的战略、对目标公司估价过高、低效率或者缺乏并购后重整。其中,大部分跨国并购失败是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并购后重整。(注:参见亚历山德拉·理德·拉杰科斯(2001),《并购的艺术:整合》(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桑德萨那姆(1998),《兼并与收购》(英文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跨国并购绩效显著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企业绩效产生了更多的正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拥有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网络等厂商优势(firm advantage)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前提。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的厂商优势明显,更容易有效地转移厂商优势,实施并购后重整,从而有利于提高并购后企业的绩效。
最明显的例子发生在阿根廷。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调查局对1992年-1996年间国内跨国并购企业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比没有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在平均销售额、生产率、出口、投资支出和资本品进口等方面获得更快增长。亚洲的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墨西哥的轿车工业、中东欧市场转型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也表明,跨国并购还会显著提高发展中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并且带来新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东道国目标企业的竞争力。
3.多数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绩效显著
通过连续收集1992年~2002年5月以来有关媒体公开披露资料,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后的绩效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并采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利润最大化等指标衡量企业绩效,结果表明多数外资并购企业取得了良好绩效,参见下表:
表1 部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绩效
而只有少数的外资并购企业绩效不佳,见表2:
表2 部分绩效不佳或失败的外资并购
4.跨国并购的目标企业生产率低下或是小企业时有助于并购后企业绩效改善
并购企业优势明显,在并购后能够向目标企业转移技术、资金、管理、人才、营销网络等优势,可以明显改善企业绩效。这种效果对于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并购同样存在。例如,20世纪70年代外国公司对加拿大中小企业的收购,就促进了这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美国20世纪60-80年代初跨国并购数据也证明了这个观点。瑞典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一项对1980年-1994年的研究表明,外资并购明显改善了瑞典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国内并购以及并购前企业绩效相比,外资并购后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就业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Moden,1998)(注:Moden Karl-Markus(1998),Foreign Acquisitions of Swedish Companies:Effects on R & D and Productivity.Stockholm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nd Economics.)。
二、跨国并购并不必然带来市场垄断——政策选择的结果
在斯蒂格勒经典的《通向垄断与寡占之路——兼并》一文中,深刻地论述了兼并对于生产集中和市场垄断的影响。实践表明,跨国并购也会带来市场集中,但并不必然带来市场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选择反垄断政策的结果。
相对来说,由于市场经济更加发达,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垄断”的数量界限,严格限制可能带来市场垄断的跨国并购,例如美国的HHI指数,加拿大的绝对规模指标,法国、德国、英国规定了市场份额数量指标。为了体现对跨国并购规制的灵活性,这些国家还成立有专门的审查委员会,对可能带来垄断的跨国并购进行实质性调查、审批。(注:Terence.E.Cooke,International M & A,1988,Basil Blackwell Inc.,pp53-59.)美国、欧盟只对少数跨国并购进行审查,评估其对竞争可能带来的影响,那些即使带来较高市场集中度,但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跨国并购仍然会得到批准,例如涉及金额405亿美元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德国奔驰公司的合并、价值602亿美元的英国沃达丰电讯对美国空中电讯的收购等都获得了政府公平贸易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有效控制了跨国并购带来市场垄断的负面影响。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并购的审查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制定界定“垄断”的数量化指标,只是通过建立外资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对外资并购进行审查。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竞争法或者保障法律实施的体制,即使有这类法律,也缺乏控制跨国并购可能导致垄断的条款。在这些国家,跨国并购带来的市场集中,常常形成市场统治地位的企业,造成市场垄断。例如联合利华在印度的子公司通过收购当地主要竞争对手塔塔炼油公司,获得了印度国内香皂市场(75%)和洗涤剂市场(30%)的支配地位,对当地两家雪糕企业的收购,还使该公司获得了印度雪糕市场74%的份额(1998年)。1998年美国饮料公司休瑟—布什公司收购了墨西哥饮料市场领先者莫迪罗集团,新企业在墨西哥市场份额超过55%。1989年-1995年匈牙利国有企业私有化期间,15个市场垄断性的行业中有4个是由于外资并购形成。跨国并购更容易在发展中国家形成垄断势力,不仅源于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政府管理制度,还受其企业性质的影响。相对比较薄弱的工业体系,以及较小的企业规模、落后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完善的内部治理制度等,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更容易成为跨国并购的对象。
由此可见,为了防止跨国并购产生垄断,各国政府有必要制定一定的规制措施,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垄断,成为政府规制跨国并购行为的重要现实基础。
三、跨国并购对社会就业的短期与长期效应
从新古典经济学开始,社会充分就业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和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使社会就业的重要性大于发达国家。全面、正确认识跨国并购对社会就业产生的影响,对于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就业产生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并不相同。跨国并购以后一般伴随着对目标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设备更新、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调整,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在短期内带来雇员的减少。例如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行业内部的跨国并购使汽车产量增加的同时,减少了就业人数;金融业内部的跨国并购也有类似的结果。联合国1999年对7个中东欧国家发生的23起跨国并购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雇员都有所减少;拉丁美洲电力行业的跨国并购也减少了行业就业人数。菲律宾马尼拉供水厂被外国企业收购后,雇员由原来的7370人减少到4580人。(注:参见联全国《世界投资报告》(2000,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98页.)
某些国家发生的跨国并购在短期内并没有减少就业人数,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波兰发生的跨国并购中,只有20%减少了雇员;斯洛文尼亚发生的外资并购并没有减少社会就业。而且,从长期看,跨国并购还带来了就业的增加,这是因为从动态的角度看,多数跨国并购在短期内会减少就业,但是随着后续增加投资到位,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并购后企业雇员的增加。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目标企业技术、设备的改造、升级,以及倒闭工厂重新开工,常常为并购后东道国企业带来后续投资。例如在波兰,1992年-1994年外国投资者实施并购后后续投资增长速度高于没有被并购的波兰企业;玻利维亚、捷克、拉脱维亚和南非还要求外国投资者在并购以后,进行相当于收购价格的后续投资,用于对并购后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也对跨国并购后东道国企业增加就业带来好处。(注:参见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2000,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87页.)
此外,一项基于1982年-1986年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企业后,就业来源、数量变化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观点(见表3)。
表3 美国1982年-1986年外国投资对就业变化的影响预测结果
变化的来源 就业人数增加
变化的来源
就业人数减少
收购(后新增投资)
1381690
机构削减442296
新设工厂
45151
拍卖和清算
777900
扩建工厂
341281
就业净增加 547927
数据来源:[美国]诺曼.J.格里克曼,等,《新竞争者——外国投资者正在改变美国的经济》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第330页
总体上看,跨国并购会在短期内对东道国社会就业带来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因此,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跨国并购对社会就业的短期承诺制度、工会谈判制度等,是进行政府规制的重要目标。同时,在制定外资并购政府规制政策时,也应该考虑到外资并购带来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对中长期就业的积极作用。
四、一个案例——20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对阿根廷经济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1996年~1998年间通过跨国并购引进的外资占直接投资总额的1/3,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阿根廷经验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跨国并购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997年,阿根廷国家统计调查局对1639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企业占阿根廷制造业销售额的54%、就业的50%以及出口的60%。其中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有51家,结果见表4。
可以看出,总体上,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平均销售额、出口、投资支出和资本品出口的增长水平,比没有发生跨国并购的企业高得多,而且前者在工艺技术、组织和管理方法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用于员工培训的支出也远远高于后者。在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上,跨国并购不但没有减少雇员,还在5年内增加了1%雇员,而同期没有发生并购的企业则减少雇员9%。这表明,跨国并购提高了并购后企业的经济效率和企业绩效,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后续投资,并且增加了社会就业,对整个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表4 1992年~1996年阿根廷的外资并购与没有发生外资并购企业的业绩比较
资料来源:Chudnovsky,D.A.and Lopez(2000).The Impact of M&As in Argentina in the 1990s.Geneva,UNCTAD.
说明:*代表在0.05水平下对比组具有显著差异;**表示在0.01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
目前,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整体影响的全面、系统研究还很缺乏,阿根廷的案例也只是从短期、局部和企业层次上,提供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佐证,更大范围、样本和全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