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8
摘要: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的首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特色小镇”一词被首次提及。本文从云栖小镇项目的规划背景及区位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传统工业园区及自然村落升级转型为产业型特色小镇的设计实践方法。
关键词:产业型特色小镇;云栖小镇;规划策略;小镇改造设计思路
1.工程概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小镇规划面积8.15平方公里,是一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聚集地,运用大数据的计算将简单数据变成生产要素,小镇就是围绕云计算产业的特点,构建"共生、共荣、共享"的生态体系。
2015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且永久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
2.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之江新城,北依西湖风景名胜区,东傍钱塘江,背山面水,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向“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的过渡区域,也是市域其他县市进入杭州市区的主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规划范围为东至杭新景高速公路,南至袁浦路,西至公馆山,北至320 国道、绕城公路。
3.发展定位
3.1目标愿景:打造云生态、发展智能硬件产业、建设创业创新第一镇。
3.2 功能定位:创业创新的圣地、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科技人文的传承地、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的发源地。
4.规划策略
通过空间、生态、功能、交通的织补,营造适宜的小镇尺度;构建小镇核心;增加云产业及生活配套;保留城市乡村带、织补小镇肌理;打造小镇入口及景观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体现为“三核两带两轴一环”的空间规划结构:
三核:科技核心及小镇核心、云产业配套核心、生活配套核心
两带:凌家桥路城市乡村带、河山路科技带
两轴:山景路共享交流轴、石龙山路生活风情轴
一环:云道
5.小镇改造设计思路
5.1山景路共享交流轴
山景路全长1.3公里,宽24米。沿路两侧将建设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者文化圣地,并打造具有极强科技感、展示度、时尚感的小镇创客共享交流创业大街。
改造策略:重新设计路边的绿化景观,营造休闲舒适的绿化空间;拆除围墙,打破场地间物理隔阂;设置外摆空间,营造商业氛围;开放建筑底层,完善园区商业及配套服务功能。
5.2石龙山路生活风情轴
石龙山路全长0.8公里,路宽40米。沿路两侧将设置完善的小镇生活配套设施,打造具有云栖特色的生活风情大街。
改造策略:
(1)建筑肌理织补:在原有产业园区的城市肌理上,梳理石龙山路两侧的空地,参照中国传统小镇老街的空间肌理为脉络,增建建筑、院墙,重整景观绿化,形成宜人的小镇空间氛围。
(2)公共功能织补:在原有产业园区的单一办公商务功能上,增设银行邮政、精品商业、餐饮等10类基本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完善的商业配套体系。
5.3凌家桥路城市乡村带
凌家桥路全长1.5公里,宽度由40米调整为14米,按原村路走向。
改造策略:
(1)建筑肌理织补:搭建织补原有建筑、院墙,梳理水街、巷道,构成一条富有生活氛围的城市乡村风情带。
(2)公共功能织补:城市乡村带除了产业配套功能,还提供了住宿空间、工作空间、服务空间的共享。
5.4河山路科技带
串联整个区域的人文景观带、众创及产业拓展区,利用河岸开阔的景观空间打造图书馆、智能生活馆、IT 博物馆、云产业展览馆等文化展示交流空间。
5.5云道
规划一条连通六山环绕整个小镇的云带,同时也是充满独特魅力的生态旅游带。
6.展望
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创新、推动新常态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抓手。希望本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能为今后各类产业型特色小镇的打造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论文作者:尚永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小镇论文; 产业论文; 西湖论文; 肌理论文; 空间论文; 特色论文; 功能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