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问题研究论文

法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问题研究论文

法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问题研究

张兵兵,邢晓晖,王晓松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摘要: 本文通过在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机制,及时而有效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闭门造车”的现状,参照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整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使法学专业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实用,知识结构更合理,更能满足用人市场所需,从而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 人单位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实践性;就业率

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法学专业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产品的用户,是高校的“上帝”。

一、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需求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36份。其中发放问卷的用人单位有法院26家,检察院5家,律师事务所5家,问卷内容涉及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大学生素提高质要求等多个方面内容。此外,还对部分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专业学历

对法学专业学生学历要求上,85.71%的用人单位招聘的法学专业学生学历为本科学历,14.29%的用人单位招聘的法学专业学生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其中特别明显的是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学生学历为专科和博士研究生的要求为0。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学生学历要求为本科生以上学历,不招收专科学历的法学专业学生。

(二)专业证书

在对法学专业学生专业证书的要求上,28.5%的用人单位表示“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71.4%的用人单位表示“不需要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根据以上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得出,较少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法学专业学生时没有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门槛,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不要求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只是暂时不要求,如果一直没有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就无法从事专业的法律工作。

34例患者中有29例首次应用唑来膦酸后未再次使用,2例患者在预防性静脉输注地塞米松及泼尼松龙滴眼液后,再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未出现眼部不适[5]。1项回顾性临床调查[20]中,8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中有3例在发生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18个月后,在未给予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再次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未再出现眼部症状及体征[22]。

(三)学科知识要求

在调查“用人单位选择法学专业学生有哪些只是要求”时,100%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具备法学专业知识”,14.29%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具备英语知识”,有57.14%“看重法学专业学生有计算机知识”,28.57%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具备文字知识(如:写作能力)”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如:社会学、经济学)。14.29%的用人单位表示“其他的知识”。从该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所有用人单位都十分看重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是从事法律专业必不可少的。其次,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注重计算机知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法律从业者需要大量借助网络,因此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有不少用人单位要求写作能力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专业的法学从业者不光需要掌握法学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应用法学知识的能力,即撰写能力。除此之外,要想成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只具备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必须要了解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以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因此,用人单位也要求法律专业学生具备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四)能力的要求

高等法学教育与社会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是法学专业人才结构性失衡。“法学教育作为市场就业的供方,其产品—法科学生的适销性主要取决于其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高校法学教育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法学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现阶段我国社会对法律人才提出的多元化的要求,应当分层次培养精英法律人才、职业法律人才和大众法律人才。对这三种层次的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当采用不同的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课程内容、选拔机制、管理评估制度等方面实行不同的教育与管理。与此同时,深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我国现有的国情为基础,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五)其他方面

对“刚入职的法学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时,57.14%的用人单位认为“法学专业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42.86%的用人单位认为“知识面狭窄和经验不足”,28.57%的用人单位认为“责任心差和不能出苦耐劳”,只有少数用人单位认为“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差”。

在对招聘大学生的性别要求上,100%的用人单位表示“没有要求”。

他口中“天空的使者”,所指自然是白鹫。这件事,也正是族人们不能理解的,这极大地增加了绿衣女子的神秘感。

作为法学专业独立学院,法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便是高素质的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师资力量。首先,独立学院必须要引进相关高素质的法学人才,特别是引进适应“校企结合”模式下法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引进人才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在国内外相关法律专业院校中招聘优秀毕业生;二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相关法律界优秀人士;三是聘请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同时,要做好保障工作从而稳定现有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师资队伍,首先要重视提高相关法律专业教学人员的福利待遇,可以适当高于普通高校的教育人员,这样才能够提高独立学院法学教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乐意承担更多的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另外也要重视对相关法律专业师资人员的企业经营等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相关法律知识。

二、法学专业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分析

(一)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大量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制经验,但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太相符,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实践经验。中国的法学教育大量学习了德国和日本的模式,但即使是以重视法学理论教育著称的日本和德国也在不断改革,它们认为只重视法学理论教育远远不够,除此之外要加强专业的法律职业训练,以保证法律人才的职业素养,探求适应社会的法学教育模式。反观中国的法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无法体现对法律职业的重视,培养的是大众化法律人才,法学专业因缺乏社会实践性而成为晦涩难懂的文字学科。

法学本科专业教育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精英化之间存在着供需之间不平衡的冲突。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职业者是一个精英职业,其门槛甚高。在中国,法律职业也应该是一个高贵的职业。但是,随着倡导法学专业教育大众化,高校提供的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对于需求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的企事业的单位来说能够接受的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却很少。这种供需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是诸多社会问题得以产生并持续存在的根源。由此可见,在法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以培养普通化法学学生为指导,本应该出现法学人才供给过剩的局面,事实上现在也可以说是法学人才供过于求,但法律职业所需要的精英化法律人才仍然供不应求,并且两者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缓解之势,反而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发展模式下,使得某些没有能力的大学也大力发展法学教育,以至于出现每一所大学里都开设了法学的局面。这些大学完全不顾学生的就业前途,一味大量扩招法学专业学生,不注重对其专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出大量专业素质不过关的法学专业学生。

(二)法学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难满足社会需求

自然教育理念提倡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然成长,幼儿美术是最接近自然的教学内容,对提升幼儿成长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学中,教师坚持自然教育,让幼儿在自然氛围、自然材料、自然互动中,充分的感受美、表现美。幼儿对美术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创作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欢乐和笑声,才能极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然而法律职业从业要求却要求专业和精英的人才,大学文凭仅仅是从事法律职业的最基本条件。没有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专门的培训,是无法成为合格的法律职业者的。合格的法律职业者除了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熟悉诉讼程序外,还要养成法律的逻辑思维方式、洞察制度背后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等,这可以说是一位合格的法律职业者必须做到的。当然,在进入法律行业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学习最新知识理论。

(三)法学本科的教育内容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足

法学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目前,在所有高校中几乎都开设了法学专业,很多高校缺乏法学专业师资力量、相关专业设施以及实习基地等,这些高校培养的法学专业学生的质量难以符合社会需求,从而造成大量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西南政法大学黄茂钦教授认为,“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法院、检察院、社会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对法学人才的要求都不同,我国法学教育并未细分市场,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无法满足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要。”

三、解决法学专业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的对策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对“用人单位负责人认为当前各项能力中哪些较为重要”调查显示,71.43%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认为“法学专业学生最为重要的是分析解决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2.68%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思维反应能力较为重要”,42.86%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动手能力比较重要”,14.29%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相当重要。从以上数据中反映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在实际的法律案件中处处离不开双方、三方甚至多方的交流,这对于案件的解决至关重要。另外,一位专业的法律职业者也必须具备分析案件的能力,把一个案件层层刨开,判断出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这是解决法律问题的关键。

(二)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法学专业人才

在当下高校法学教育环境下,要实现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法学专业人才这个目标,发展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人才培养中以企业发展需要为第一目标,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独立学院法学专业需要做到深入调研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法律新问题以及有关法律的缺位,为这些企业定向培养处理各种企业生产经营中法律纠纷的专业人才。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要以市场需求对法学人才进行培养,以企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开展相关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二是要以“校企合作”方式,成立独立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课堂,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析、研讨,及时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援助;三是要紧跟法律条文的修改以及学习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企业需要,及时对最新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转化,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四是要创新法律教育手段,更多重视学生处理企业法律纠纷、法律诉讼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

(三)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立学院法学专业师资力量

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用人单位选聘法学专业学生时对性别没有要求,要求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大部分用人单位要求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期望毕业生有广阔的视野、知识面宽。

(四)兴办法律社团、举行专业比赛

社团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的。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增加实践能力,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这种社会实践经验对法学专业学生尤为重要。例如法律援助活动下社区普法,这样不仅能宣传法律知识,更能提高法律专业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的应用性,即法律社团与法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更为贴切,能够把法律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大大增强法律的实践性。另外,举办模拟法庭大赛,邀请法官、律师、法学教授以不同的思维角度对同一案件进行辩论,让法学专业学生感受以不同的角度辩论,运用不同的法学知识,对案件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影响,这样能大大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知识灵活运用的理解,同时法学专业学生作为原告、被告进行辩论,也能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文书撰写能力、证据整理能力、辩论能力、运用法律条文能力)。

(2)连续时间建模方法[22] 该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表达各项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大大减少变量、约束的个数。

Research on the Social Demand of Legal Professionals

ZHANG Bing-bing,XING Xiao-hui,WANG Xiao-so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and stabl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mployers,the needs of the employers are understood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way,the status of"closed doors"is changed,and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of the employers,so that the knowledge learned by the law majors is more realistic.Th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more reasonable,which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thereby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s: employers'needs;adjusting teaching methods;practicality;employment rate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11-0063-03

收稿日期: 2018-05-19

基金项目: 此研究系国家级“法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分析”项目(项目编号:201610069029)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兵兵(1994-),男(汉族),河南人,本科在读。

适建区主要分布于荣成经济开发区、港西镇、成山镇、港湾街道、斥山街道、桃园街道、王连街道、东山街道、宁津街道。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港西镇、成山镇和港湾、斥山、桃园、王连、东山、宁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优先发展旅游建设,尽量减少旅游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构筑水系和绿带等生态廊道,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荣成经济开发区,要发挥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优势,在城市建设中起带动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效生态农业的联动发展,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完善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积极承接限制区的人口和产业转移。

指导老师: 邢晓晖(195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教授,法理、逻辑学;王晓松(1970-),男(汉族),天津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标签:;  ;  ;  ;  ;  

法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