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行工作对促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和危险点,为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
1变电运行技术特点
1.1专业性突出
随着电力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也带动着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中,电能基本都是由变电站供应,因此,变电站对于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在对变电站进行管理时要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率,同时也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专业性,当变电站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变电站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
1.2要适应设备管理环境
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是指变电站内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和管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检测变电设备、停电、供电状况是否正常,通过检查结果,对设备进行合理地调试。
1.3变电系统复杂
在变电系统运行中,因其涉及的设备线路多,导致其结构复杂,从而给维护变电设备与维修变电设备造成了困难,在实际生产中变电设备的安全维护是主要工作,当然是因为变电系统中的设备分散,去维修需要的专业性高,使企业想集中管理设备具有很大难度。
2当前变电运行中主要的危险点
当前变电运行中的危险点,主要分为了几个层面上的问题:
2.1管理上不完善导致的危险点
在变电运行中,其工作环节有很多,这些工作环节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也互相影响的。如果对各个工作流程不能做出合理的安排,就难以发现系统性的安全隐患,如操作员和检察员之间和任务交接,材料交换等,需要合理的安排交接内容和交接时间才能够很好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效率。
2.2操作流程上的关键点
如变压器空载的切断、变压器的转换,都是操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点,如果这些点不能够好好把握,就容易导致出现问题,常常会出现过载、击穿、过热等现象。还包括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操作相关工具,这些工具如果老化、过度形变等,就不能够胜任其工作,更难以保障安全,就容易出现意外。另外母线中送电、停电等操作中,容易发生类似倒闸这种操作误触而引起的不良后果。直流回路中不按照操作流程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就会导致原来的流程安全性失效,发生危险。
2.3操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问题
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十分薄弱,其自身的操作规范度就会难以保证,就为安全问题留下了隐患;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低下,对工作原理能不能正确认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做出不恰当操作,或者是面对错误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纠正,不知道面对危险的时候如何正确处理;操作人员没有在平时防患于未然,没有思考面对危险应该怎么做,没有总结过去发生过事故的经验,没有吸取到教训而做出预防,不免要重蹈覆辙;操作人员对操作设备不够熟练,对工具不够了解,就不能够好好利用工具来进行正确操作,实现工作目标,反而容易犯错,且不知如何纠正。
3危险点隐患的相应对策
3.1不断完善变电检修技术体系
电力系统变电运维涉及内容较多,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是保证供电安全稳定的基本需求。若是电力系统变电设备发生故障长时间无法正常供电,会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电检修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丰富的检修经验和过硬的检修技术。对于一些较为简单、普遍发生的电力系统变电故障,他们需要能快速判断故障原因,并有效排除故障,尽快恢复用电,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检修过程中,要全面展现自身优势、技术经验,提高故障检修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故障检修目标。同时,运维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变电站都要设立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设备故障问题,要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另外,要不断完善现代检修技术体系,科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落实故障排查、诊断、分析以及检修工作,保证变电设备运行安全及用户的正常用电。在电力系统变电设备故障检测时,要借助现代检测仪器设备,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经验来判断。尤其是发现较大故障时,要借助现代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如在线监测、无线传感器及电力物联网技术,以保证故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修人员故障检修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变电检修技术体系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形成完整体系,更好地服务电力系统变电检测。
3.2构建一体化变电模式
在对一体化变电模式进行构建时应该做好下面的工作内容。首先,科学合理的制定轮班制度,对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量进行准确的计算,确定出切合实际而且科学合理的轮班制度,每班工作岗位需要3-4名工作人员,执行8h轮值工作方式,对变电运行维护实现科学实时有效的监管。然后对通电和送电管理制度,实际的操作流程和每天的巡查监管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为管理人员制定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
为了将变电运行中的风险降到最低,尽量减小安全事故拖延施工进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要懂得防微杜渐,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系统。风险防控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能够有效识别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高效准确地辨认出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细节。其次,对识别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迅速定位到故障位置,以便检修人员能够及时扫除风险隐患。防风险系统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把控变电系统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同时,电力企业根据风险防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
3.4提高变电系统操作员的素质
要采取积极的思想工作来促使电力系统的操作工作顺利完成,实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在日常管理中,变电运行维护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刻理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全面掌握维修的操作技术,并且可以有效地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任何紧急情况,切实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以及事故处理能力,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与此同时,电力单位应该根据员工的时期情况进行组织学习,全面提升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基本素养以及操作能力,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电力工程能否顺利展开、保证工程进度取决于变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但是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引起设备出现故障。当电力工程中变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就会造成设备故障,影响供电稳定,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供电系统瓦解,甚至瘫痪。因此电力企业要不断的创新电力运行技术,在技术不断改进的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降低用电设备的损坏频率,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变电运行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方震.浅析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及解决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12):176+178.
[2]易瑞华,钟树彬,尹自力.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的措施[J].通讯世界,2017(11):218-219.
[3]戴元孝.关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19):209+213.
[4]樊红克.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方法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17(06):94-96.
[5]罗铁华.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及防控措施分析[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243-244.
论文作者:杨俊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故障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危险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