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画培养学生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图画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图画增多了,图画与文字都为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图文并茂的历史课本,学生易读易学,为教师教好历史,学生学好历史,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要像重视课文一样重视图画,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还需要认真研究。下面仅就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利用图画培养学生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图画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注意力和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前提,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容易记忆,因此,图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有助于理解难懂的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但是,利用图画增强记忆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要使学生把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形象历史材料的特点,抓住本质,然后运用联想,记忆抽象的历史知识。比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无神论者范缜著《神灭论》,这是重要知识点,但抽象难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看图《范缜同文士、僧侣辩论》,这幅图中有三个和尚,和尚认为神是不灭的,侃侃而谈的范缜一定是在驳斥这种谬论,你看那个和尚已在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了。这样经看图解说,由画中形象可以抽象出:老和尚,主张神不灭——范缜则《神灭论》,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
二、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感知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要刺激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观察兴趣,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才能引起中学生深入观察的兴趣。很显然,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言,图画具有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旧课本用大段文字叙述,学生无从观察。新编课本绘制了两幅图:《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前者用一棵主干—支干—树枝衍生的大树,形象地表明了宗法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后者用人像逐级向下缩小、人数逐级向下增多的人阵表示出分封和等级制度的概念。这样,变抽象空洞为形象具体,使历史材料可以直接观察了,学生那双好奇的眼睛会把这形象的材料印入脑海,概念的建立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
利用形象直观的材料刺激学生观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第一步。
2.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方法。历史学习中的观察,不是漫无目的看趣味图画,要提高学习的效果、培养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目的,掌握方法或要点。例如:讲商朝的手工业,就青铜器而言,就有五幅六个画,如果让学生随便看一下,学生只能得出商朝有很多青铜器这样的结论。我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①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最精美的青铜器是什么?②商朝的青铜器有几种?③青铜器是什么人制造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看书、看图,进行有目的观察,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①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最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杰作。②种类很多,按用处分,可分为酒器、兵器和祭器等。③是奴隶通过集体劳动制造出来的,奴隶在奴隶主的驱使下干活,创制了许多青铜器。
学生通过观察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初步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3.引导学生在图画旁作观察记录,形成观察—思考—总结的习惯。观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它不是以“看到”为目的。让学生做观察记录或观察总结,可以提高观察质量,推动学生进行积极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利用图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就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思维活动。历史图画有的本身即是史实,有的是史实的再现,它为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图画入手,获取历史知识,提出历史认识,从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下面仅以《瓦岗军开仓散粮》这幅图画为例,说明如何利用图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
1.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这幅画表现了隋末农民战争爆发之后,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攻占兴洛仓的史实。教师针对图画,让学生边看边思考:①图画上有几种人?起义军是由什么人组成的?②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问题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答出:①有两种人,一是起义军,一是贫苦农民(饥民),起义军由贫苦农民组成。②他们在开仓把粮食散发给饥民。与此同时,学生就明白了另一种历史现象:被人宰割的农民拿起木棍、铁锨、红樱枪。
2.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实质和根源。
还是上面那幅图,教师接着问:图画上的起义军反对的是谁?在中国封建社会,谁是革命的主力?这个问题初看很深,但通过学习隋末农民战争,结合图画可以答出:起义军反对的是代表大地主、大封建势力的隋朝统治者;在中国封建社会,革命的主力是农民,因为他们受压迫最深。
图文并重的新课本,确实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