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鲇鱼效应”这个故事让我产生联想和思考,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支撑,还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如果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比喻成沙丁鱼的话,那么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整节课的内容有机链接起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课堂脉络,就像放入沙丁鱼中的鲇鱼,无疑会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起、承、转、合”四环节与“绿色课堂评价”贯穿课堂,使课堂教学和谐共生,浑然一体;让课堂教学化平淡为惊奇,使之“问中带疑、疑中解惑、惑中升化”;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呈现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交流,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气息;在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想学、乐学、愿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自主高效、动态生成”的课堂。
关键词:“起、承、转、合” 动态生成 绿色课堂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深受启发:挪威人在海上捕获沙丁鱼后,如果鱼能活着抵达港口,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出好几倍。但多年来只有一艘渔民船能成功地带着活鱼回港。该船船长一直长期严守成功的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在打开他渔船上的鱼糟时才发现鱼糟里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鲇鱼。原来鲇鱼装入鱼糟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沙丁鱼受到惊吓也不断地游动。如此以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鲇鱼效应”。
由“鲇鱼效应”我们不难产生联想和思考,如果把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比喻成沙丁鱼的话,那么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整节课的内容有机链接起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课堂脉络,就像放入沙丁鱼中的鲇鱼,无疑会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心理环境建设刍议》一书中提到:“数学课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构建灵活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创设成动态的生活化教学是“起”
课堂是灵动的,思维是跳跃的,要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创设成动态的生活化教学是“起”。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创设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不仅可以避免数学的枯燥,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倾听、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看大屏幕(出示视频)。
师:同学们,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在踢足球。
师:(暂停视频)对,一场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课件演示罚点球视频)
师:从这段视频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3号队员罚5个点球中了4个。
师:那3号队员罚中点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生:4/5。
师:你们还知道其它的数学信息吗?
生1:我还知道……
生2:我还知道……
以上教学片断,我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创设成动态的生活化教学,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乐于表达,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是营造“动态生成”课堂的基础。此环节的创设须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有层次性;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能力,让学生在获取、思考、整理多种信息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同时还须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见解,只要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创设过程性学习情境是“承”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过程性学习情境是营造“动态生成”课堂的关键,即“起”后需“承”。教学时,情境创设要新颖有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情感激活,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极其复杂,从不同层面看,课堂上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的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课堂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总之,课堂是动态的,是生命成长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比得出数学结论更有意义。
例如我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时是这样创设过程性学习情境的:
师:刚才观看的这场足球赛比分是1: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离比赛还剩最后3分钟,红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教练准备从三名优秀球员中选一名去罚点球,那到底选谁呢?请看一组信息,帮教练出出注意?(出示红队三名优秀射手的历史成绩):
红队三名优秀射手的历史成绩
球员 罚点球次数罚中次数
3号队员 5 4
5号队员2521
7号队员2018
师:如果你是该队教练,你会选几号队员罚点球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再做决定。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汇报结果。
师:你会选择几号队员,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5号队员,因为他罚点球时中的个数最多;
生2:我会选择3号队员,因为他罚点球时失球比较少;
生3:我会选择7号队员,因为他罚中的可能性最大或进球率(命中率)最高。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但你们的意见不统一,我们到底该选谁呢?谁有更好的
办法来说服大家吗?若学生不会,老师启发引导:3个队员罚点球时进球的可能性各有多大?
上述教学片断,学生各抒己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说明学生一旦情感调度起来了,学生融进了过程性学习情境之中,其学习思维与学习自主性被激活,学生的兴趣与思考问题的深度将进一步增强。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方式参与过程性学习,“动态生成”的课堂自然也就容易形成和实现。
三、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设计富有启迪性的练习是“转”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和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让孩子练习与实践了。学生在课堂上需动脑、动手、动口,观察、模仿、体验、思考,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里的“练习”,不是单纯做几道书面习题,它包括实验、调查、搜集信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等,通过富有启迪性思考的练习设计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化平淡为惊奇。
如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我设计了一道练习《小小新闻发布会》,题目是这样的:
有资料显示,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1.说说上面信息中两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读完这条信息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让学生阅读《小小新闻发布会》,知道了我国是一个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很小但却是一次性筷子出口的最大国,从而引发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把“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巧妙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种富有启迪性的练习设计使课堂教学化平淡为惊奇,让课堂更具生命气息、“转”而生奇。
四、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拓展延伸是“合”
有人说:“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真实、朴实和扎实”。依我之见,数学课堂除了做到以上“三实”外,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即“拓展延伸”。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科知识间交叉整合,让学生明白各学科间的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此,在学完《百分数的认识》后,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百分数的知识,渗透数学文化,升化课堂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运用百分数巧解成语、生活中有趣的百分数”等习题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在做习题时出现枯燥乏味的倦怠现象,我设计了“砸金蛋”环节,以现代娱乐节目的形式呈现,分小组进行自由选题竞答。通过这一形式的实施,学生的兴趣点燃了、思维激活了、参与踊跃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潜能,把课堂教学推上高潮,使之完美升化、“合”而生花。
五、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需构建“绿色课堂评价”体系
怎样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构建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显然十分重要——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高超的艺术评价,是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激发和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如对于能力一般的孩子给他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后给予他肯定与鼓励的评价,一句赞美之词可以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对于能力强的孩子给他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更大的学习乐趣和成功感。另外,教师在做出适当的评价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他人在课堂中的表现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如此以来,有了良好的课堂评价体系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认真思考、大胆质疑、踊跃回答,孩子们在享受快乐与成功中学习新知,在交流碰撞中完成学习任务,“动态生成”的课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真实、自然、有趣,更需巧设课堂教学环节,使之“问中带疑、疑中解惑、惑中升化”。让课堂教学自始至呈现一个个生动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想学、乐学、愿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自主高效、动态生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课堂心理环境建设刍议》。
[2]《小学数学课堂诊断》。
论文作者:巫爱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动态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百分数论文; 点球论文; 沙丁鱼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