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职业教育论文,现状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就总体而言,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尤其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这些问题显得更尖锐。一方面新体制的建立,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致富,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上越来越显得重要;另一方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职教的封闭性,低效益与现实脱节的矛盾也愈益突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应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一次大变革,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的问题也非常大,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调查和分析,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职教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对矛盾
发展经济与重视职业教育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对矛盾,它们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经济是我们党的根本任务。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就是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可以这么说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保证,职业教育也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70%以上,尽管解放50多年了,但我国农村经济仍未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和陈旧落后的生产方式,许多地方仍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青天。这样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样低素质的农民怎么可能带来高速度的农村经济的腾飞?我认为,要想使农村经济大发展,就必须依靠农村科技进步,以“科技兴农”,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首位,必须重视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重要媒介,其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亿万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决定农村经济的效益和发展速度。从理论上说,这个道理谁都理解,但长期以来,我们部分基层同志,习惯把农村经济好与否作为衡量业绩的硬性指标,因而忽视农村职教工作。短视的行为虽给农村经济带来一定的短期效益,但从长远看,这种经济缺乏后劲,不可能给农村经济带来持续高速的发展。
二是农村职教专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脱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成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机制。市场反映的是社会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满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即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和当地经济振兴、农村致富联系起来。我们讲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要突出其农村职业的特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了高要求,它要求农村的劳动力应是掌握一定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的行家里手。而我们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者,为的是实现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但从我国这几年的农村职业教育看,即农村职业教育与我国农村所需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程度结构、地区结构相差甚远,其主要表现是: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快,盲目追求高中段职业学校人数,与普通高中人数高比例结构,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初等职业教育则未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因“人”设教(这个“人”指的是学校现有某专业教师)。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和生产实践性,对师资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然而,我们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山区,专业教师匮乏,有些所需专业开不出课来,于是只好因人设教。专业结构上,重复交叉,脱离农村实际,有的农村职业教育竟办成普通高中。所以在目前,要考虑如何把农业类专业放在突出位置,并切实加强这类专业教育,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心。
三是各区域内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农村职教发展不平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产业结构面临新的调整,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传统的农村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大批的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开始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一是涌向城市发展工矿建设和服务行业等,即我们称之谓的“打工仔”“打工妹”;二是离土不离乡,在广阔的农村和农村集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乡镇企业,诸如利用本地资源,发展适应本地情况的饲料加工,食品工业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要适应本地实际,针对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与区域农村职教发展尚不平衡,一是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区域职教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诸如,江苏南部,广东珠江以及大城市的效县,经济比较发达,8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转入了工业、服务行业。由于有了经济实力做后盾,区域农村职教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有少部分发达地区,经济虽然上去了,但职业教育反而萎缩;二是一些落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的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几近于零。
四是农业职教的投资、经费使用与农村职教发展甚不相宜
职业教育是一种融教育性与生产实践性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一方面它必须具有普通教育的特性,即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又必须体现职业的特点,以专业为主,并建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习工厂,农业生产实习基地。这样就决定了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需的经费比普通中学多得多。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普遍经费投入不足,职校除按普通中学的拨款标准(人头费)拨款外,很少有其它补贴。经费的紧张导致一些必备的教学设施无力购买,基地无法开发,实验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在这样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农村职教又存在着一种隐形的巨大浪费。我们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农村职业教育也要适应市场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然而我们现在许多地区在专业设置上,重复办班,因现有师资设教,教育与经济严重脱节,有的学校挂职中的牌子,其实和普中没有什么差别,停留在“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拖拉机”,不讲办学效益,毕业生不能上岗,大量进入社会储备的局面。这样的不合理现象其实就是一种浪费,而且这种浪费是巨大的,隐形的,并在现实存在中,被视为“合理”而忽视了,所以在今后深化农村职教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加农村职教投资,对农村职教在筹资上,要实行倾斜政策;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效益,规模效益和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的意识,使农村职业教育用尽可能少的投资,得到尽可能多的产出。
农村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1995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要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数,要求在本世纪末,城镇新增劳力和农村大多数新增劳动力都能受到从业必需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使农村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我以为,农村职教就要力争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同时又要通过自身的改革,去适应市场经济。根据这几十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成就和经验,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以就教于同仁。
一、发展农村职教必须把提高全社会农村职教意识摆在首位,并落到实处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这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但发展职业教育,光是中央重视还不够,还要整个社会都有职业教育的意识。
1.领导重视的问题。领导重视不是随意喊出来的,而是职业教育本身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西德、日本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职业教育是他们成功秘诀之一。要想改变小学升高中,高中毕业升大学,千军万马争走独木桥,大面积被挤下独木桥又要重新进校复读的落后教育模式,就必须拓宽教育渠道。但我们少数单位领导对此缺乏认识,实际工作中对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舍不得投入,结果抓了眼前,丢了长远。
2.认识问题。现在全社会鄙视农村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不少人把报考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看成是无能表现,许多家长仍然认为读大学,转户口是正理,认为读农村职校依然是从农村到农村,读书算白念。由于轻视职业教育和择业偏差,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不足,质量不高。
3.全社会的职教意识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只是教育部门或农业部门的事,它涉及到经济、计划、劳动人事、财政等,与农工商各口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各部门都要把职业教育当作自己份内的事情来抓,增长职业教育意识。
当然,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仅仅加强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意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与职教行为结合起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发展职教事业列进议事日程,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同时要根据农村职教的特性,对职教施行某些政策倾斜,诸如:在经费上,可适当增加投资,同时相应专业职能部门集资办职教,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尽量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部门投入。再譬如,在拓宽用人渠道口上多下功夫。凡招收农民合同制工人、技术员、干部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也要考虑从专业对口的农村职业中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对回乡的毕业生,教育部门可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协商,在良种、农药、化肥、贷款等项目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只有这样,农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受到全社会欢迎,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媒体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相应调整,自然和半自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化,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过程正逐步向依靠科技,开发智力潜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要完成这一转变,农村职教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首先,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提高。我们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每一个个体作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生产必须从市场需要出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这就要求生产者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接受新事物快。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有的放矢,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开设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实用技术培训,适应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诸如:种植,养殖,加工等。
其次,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有赖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力,只有当科技发明被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引起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变化时,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种转化,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媒体。所以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必须结合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直接为农村经济培养些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建立试验地示范,进行项目扩散,技术辐射,为推广普及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高科技服务。
三、农村职教必须重视发挥其效益原则
农村职业教育是把作为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手段,它的效益与普通教育相比是显现的,而且周期也短,所以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和当地的经济振兴,农民的致富联系起来,讲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如果我们在农村职业教育中重视了效益观念,那么办学的路子就会越来越宽,否则,路子就会越来越窄,甚至窒息。
我们讲,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就是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规格上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也就是说,农村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要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率先致富,并能带领周围的人共同致富,产生社会效益。
而所谓的农村职业教育经济效益就是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代贴得很近,注重于应用。在加强教学,科技推广,生产经营三结合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教学改革,强化试验基地管理,除了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外,在当前国家经费投入较少情况下,还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收能力,加强学校自身“造血”功能。
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则要求学校必须形成一定规模,这样才能提高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目前我们各地在职业教育上没有总体规划,各地职业教育追求“小而全”,浪费很大。要使农村职业教育发挥规模效益,就必须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实用人才需要的实际,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形成一定规模,尽量使投入与产出相结合。
总之,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要把办学宗旨与社会效益、规模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在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提高办学效益,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只有这样,农村职业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