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IT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产业发展论文,启示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的世界经济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无疑是一场革命,它正在,也必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变革。当前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才有了知识经济这一说法。25年前全世界仅有5万台电脑,而现在有将近4亿台,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有1.3亿,预计到2001年将达到3亿。在全球信息高技术的推动下,全球GDP已有2/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产业相关。网络与信息技术使世界变小了:电子邮件、网上新闻、网上学校使地球象一个村庄;网上购物消除了供求中的许多矛盾因素,可以对能源与原材料实行高效率精确使用;电子交易、视频会议的兴起,创造了一个无比灵活的经济社会。
美国的经济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又一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其主要的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美国商务部长戴利于1998年4月15日宣读了一份名为《正在兴起的数字经济》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年中,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就业机会,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去年的失业率降至24年来的最低点,通货膨胀率也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水平。另外,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已进入了第八个年头。按历史规律看,这个繁荣期早就应该消退了,但现在其国内却是需求旺盛、金融市场活跃、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纵观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最亮点在于其信息产业的迅速增长和突飞猛进,支持着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美国IT产业发展究竟有什么特点?
美国IT产业发展的特点
首先、美国IT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美国在短短50年时间内,IT产业由弱小到壮大,发展成在其经济领域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主导产业。从六十、七十年代硅谷一些IT产业的“种子”公司,成长为当今世界的“巨无霸”,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以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为例,1975年创立微软公司,短短20多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他已拥有460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世界首富。他的首富宝座是用知识和技术堆砌起来的。一张聚碳酸做成的光盘,成本只有3元人民币,可是加入了知识成份就会变成"Windows NT,Office 97"。这样的软件,它的价值却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近50年中,计算机产业发生了三次大变革——从大型主机集中式计算到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计算的模式,一直到今天的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相对应的主导企业也在不断变换、淘汰、更新。从六十、七十年代的IBM/APPLE/MOTOROLA,到八十、九十年代的NICROSOFT/INTEL/COMPAQ,还有可能到下世纪的SUN/ORACLE/IBM,产品的发展变化非常之快,而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就拿大家熟知的WINDOWS操作系统来说:从Windows 3.1发展到Windows 95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而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因特网发展的需要,从Windows 95上升到Windows 98才用了3年时间。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本就工业发达的美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电脑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一代比一代更可靠、更安全、更易于操作;国际海港间的货运和北美洲地区的地面运输已开始电子化,实现无纸化;银行系统和商场的联网更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美国因特网的发展以几何级数递增,无论是入网的人数还是其上的信息都列世界第一。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也使政府、企业、个人都能合理地使用和配置资源,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务,从而推动美国经济超常规,持续发展。
其次、美国IT产业在兼并、收购中大行其道。
自从1995年IBM公司以35亿美元兼并了LOTUS公司后,美国IT产业的并购之风愈演愈烈,范围已涵盖了软硬件制造、网络通讯、Internet在线服务,甚至进入了电信业和多媒体行业。其中涉及金额之大令人瞠目:1997年2月美国3COM公司以85亿美元收购了US.ROBOTICS公司,同年6月COMPAQ公司花了39.8亿美元收购TANDEM,10月WORLDCOM竟用370亿美元兼并了MCI。进入1998年后,美国IT产业界的兼并更是此起彼伏:1月美国AT&T公司宣布以113亿美元收购TELEPORT公司,5月11日美国西南贝尔公司(SBC)与美国亚美达科公司达成620亿美元的兼并协议,同年6月26日AT&T又宣布以480亿美元收购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TCI,而7月28日GTE与BELL ATLANTA的合并意味着世界上将诞生一个年营业收入达530亿美元的电讯业巨头。
纵观这些并购事件,可以看出这次美国IT产业购并风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这些行动不单纯是为了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技术及市场的融合与创新。由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瞬息万变,谁能抢先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控制了市场的主动权,而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马上被淘汰。难怪连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都说:“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兼并、联合一方面能使企业间的资源、资本、技术、产品、人才以及营销体系、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重新组合,优势互补,发挥更大的效用;另一方面企业双方通过合并,进行资源再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各自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美国IT产业的这次购并风,实际上就是传统企业为适应知识经济环境而进行的改造,优化生产要素,创造新的生长空间,以信息流代替物流、资金流,通过信息流动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减少中间环节。美国Compaq电脑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今年1月26日美国Compaq公司用96亿美元收购了另一家以技术领先著称的美国电脑公司DEC。Compaq公司将自己成功的市场驱动策略与DEC公司的以客户需要为基础的新技术开发策略结合起来,不仅得到了DEC的Alpha/NT技术,为其进入高端计算机市场扫清障碍,使Compaq公司成为生产服务器、工作站、中小型机及PC的全线厂商,与IBM和HP公司分庭抗争创造了最好条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DEC遍布全世界的客户服务与技术支持体系。而同时通过兼并的Compaq公司又彻底摆脱了DELL公司和GATEWAY2000公司这二个后起之秀的追赶。从而使新的Compaq公司成功地由市场领先向市场、技术领先迈进。
最后、美国对IT产业的投资巨大
IT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的行业。它的产品具有开发时间长、资金投入多的特点。由于看到了其潜在的巨大商机(现在全球网上的通讯量每100天就增加1倍,美国商务部预计到2002年,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商业交易将超过4000亿美元),美国在信息业的投资可以说是不惜工本的。美国自1990年,对信息业的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产业的投资。1998年美国公司投入“因特网经济”的资金将达124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的20年中美国将投资4000亿美元用于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正是由于这些巨额的投入,使美国经济增长的1/4归功于信息技术产业,电脑和电信业的增长速度是其经济增长速度的二倍。高投入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美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和整个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更着眼下于世纪新的全球扩展。
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在上个世界的工业革命中,中国与之失之交臂,结果造成了近一个世纪的落后。在这次以网络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大潮中,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时代的机遇,发展自身,迎头赶上。那么如何才能抓住这次机遇呢?通过借鉴美国IT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政府应对IT产业进行大力宣传,加大投资力度
任何一件事物从不识到认识再到完全接收都需要大力地宣传、教育。知识经济,尤其是含高科技的IT产业更是这样,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据美国奴阿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1997年7月全球使用因特网的用户为1亿3000万,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有7000万,欧洲为3170万,而中国则仅有118万,对于中国的人口数而言,这个数字实在是不相称。就连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上海,也有90%以上的企业没有上网,而上网的用户也仅限于浏览一下信息而已,对因特网巨大的商业价值却表现得十分冷淡。如果政府能进一步加强对IT产业的发展、用途以及如何发挥效益等方面进行更深入地宣传、指导,那么情况会有很大地改观。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IT产业的投资。宣传得再好,没有投入也是枉然。美国之所以能在IT产业称霸全球,正是由于它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巨额的投资所带来的。但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1年至1996年,我国GDP年增长11.6%,而同期的科技经费才增长6.9%。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5%,发达国家为2.3%-2.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5%,我国的研发投资占GDP的比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至1/6。报告提出,鉴于我国科技投入不足的现实状况,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时的经验,应推动各级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2.政府加强对信息产业的管理和协调,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
由于在现代经济中,能兼顾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发高技术,参与国际竞争,但高技术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独立承受过高的风险,而政府恰有这方面的优势。利用政府信息完全,财力、物力雄厚,协调、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弥补企业的不足。所以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言,政府的职能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选择一批确有超前优势的项目由政府扶持,进而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未来的市场化提前作好准备;制定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和向信息产业倾斜的财政政策;确定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构筑新的效益增长点;简化企业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允许一些有实力的信息企业海外上市;积极鼓励中小型IT企业的发展,通过中小型企业的成功例子,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转向高新技术,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
3.IT企业应加快自身的调整、重组、创新,迅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这些国家企业间的竞争。美国的IT企业通过这几年的调整、重组、购并,使自己越来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企业的竞争力空前加强。
我国的信息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信息产业是一个产出效益高的高增值产业,它具有高产值高增值高效益的特点,一味地重复生产那些低级的、粗放的、科技含量低的产品是没有出路的。而是应该以技术为支撑点,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推进企业调整和重组,使企业向全面信息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4.加强科研院所与大型IT企业集团间的合作,加速高技术成果商品化
我国的科技力量,总体上虽不及发达国家,但在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却有相当的优势,可惜的是这样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脱节。每年大量的高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真正被转化为商品的屈指可数。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仅有20%在生产部门使用。这种状况不改变,我国的IT产业的高科技化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强科研院所与大型IT企业集团间的合作,才能优势互补,才能加速技术成果商品化,使我国的IT产业进入技术收益支持技术开发的良性循环。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谁掌握了另外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信息将是国家生存的关键。哪个国家掌握了信息,特别是高科技信息,哪个国家就会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劝权和国际竞争的优先权。因此,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在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出路;也是在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把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