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观察李童生论文_李童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中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某医院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性西药治疗,给予治疗组以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煎服中药补肺益肾汤。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体有效率在80%左右,而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在90%以上,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临床疗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发展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高龄患者群体中,通常情况下,是在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后所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心力衰竭的情况。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其患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提升。本文主要以补肺益肾汤配合西药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进行临床研究,以促进医学的发展。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在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诊断标准以及《中医临床诊断术语》为主要基础和依据,来开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治疗工作。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属于肺肾两虚症,以心悸气短、面白唇青、咳喘以及下肢浮肿等为主要症状。

1.2排除标准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当排除甲亢、糖尿病以及心肝肾等气管炎中原发性疾病患者、除精神病患者以及哺乳期和妊娠人员。

1.3一般资料

在本次临床治疗过程中,选取某医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范围在45-85之间。就实际情况来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在本次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必要情况下为保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呼吸畅通,可以适度给予扩血管、强心等综合性治疗。就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来看,洋地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效果较差,一旦用药过程出现偏差,极易出现中毒情况,甚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在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常规性药物的选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排除洋地黄。在治疗后,以一周为期限对患者进行电解质测定,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通过标准的肺功能检测仪来对患者进行检测,以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治疗组,应当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治疗,也就是在予以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补肺益肾汤来调整患者身体机能。补肺益肾汤中药物组成相对比较特殊,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桃仁、五味子以及陈皮、茯苓等各适量,进行精准称取后以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两周。

1.5疗效标准

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临床治疗进行效果评定的过程中,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主要依据,来对本次临床治疗的效果评定标准进行拟定。若患者的咳嗽、胸闷、气急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则认为是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患者,可以认定是有效;若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则认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临床治疗过程之中,以标准的SPSS统计学软件来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化处理,并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在规范治疗2周后,就治疗效果来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低氧血症以及肺部毛细血管床的破坏之间联系比较密切,极易引起患者右心负荷加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衰情况,该病症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慢性阻塞性气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与普通情况下的心力衰竭存在明显的不同,其在接受强心剂的过程中耐受性较差,利尿剂的应用极易引起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痰液粘稠等情况,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影响和制约。当前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治疗过程中,血管扩张剂的选择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受到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本次临床治疗实验研究中,主要在西医治标的基础上,以中药作为有效的依托,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临床治疗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理论研究中,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归结到“喘证”、“肺证”、“水肿”等范畴内,并明确肺气虚为其主要病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最终发展为阳虚。大剂量小青龙汤与西药相结合,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而肾藏精而主纳气。在患者发病初期,外邪犯肺,表现为咳嗽较多,且喘息比较急促,长期下去,极易伤及到肾。因此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补肺益肾为依据,实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并通过陈皮来进行理气降逆,以五味子来实现肺气的聚敛,从而消除痰饮的来源,切实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补肾益肺汤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肺活量,改善患者呼吸道通气面积,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理论研究表明,中药配方中的茯苓、泽泻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并且陈皮具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切实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总的来看,补肾益肺汤与常规西药相配合,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进行治疗,具有有一定疗效,但其机理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实验室的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参考文献:

[1]张超,王笑梅,李正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14

[2]李体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 2011

[3]卫芳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 2010

[4]陈美丽,文大志,周细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38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 2013

论文作者:李童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临床观察李童生论文_李童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