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及建议探讨论文_郑迪迪

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及建议探讨论文_郑迪迪

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土地管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相关土地管理部门能够详细掌握不同地区的土地信息情况,建立完善健全的土地资源信息,并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所以,在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将把信息化管理作为核心技术方案开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

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一定的便利,使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可能。系统研究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

第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土地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与GIS技术、LIS技术等实现有效对接,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时期,国家能够在土地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经济支持,而在充足经济实力的支撑下,土地管理部门有条件探索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土地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第三,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了土地管理专业,全面推进高素质土地管理人才的培养,并且土地管理部门也对在职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培训,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明显得到提升,可以支持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2土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2.1 基本农田比例大

为了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通过法律制定了基本农田,在用地方面先利用工业及其其他建设用地,在利用完这些土地后再对一般耕地进行利用。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我国的基本农田比例出现了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各地企业用地的批准难度。

2.2 重视度不足

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部分区域或者部门对信息化管理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力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仅仅体现在表面的形式上,缺乏将信息化管理的实质应用到实际的建设中去。同时,还有一些人员对于信息化缺少明确的思想意识,跟不上社会整体趋势,还有人将信息化与计算机化统一而论,无法促进我国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2.3 数据管理的安全性欠缺

数据是我国进行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力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避免发生数据泄露,避免其影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针对土地资源数据要加强其保密工作,避免遭到不法分子偷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会对土地管理信息化造成影响。

2.4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管理

把优秀的科学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结果就是土地管理的信息化,而科学技术处于继续发展过程中,土地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长效发展成果,就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在此过程中需要统一、规范的管理作为支撑。然而综合考察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发现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方案,在实际组织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效率偏低的情况,无法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会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3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及其建议

3.1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相关部门责任意识的增强,许多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正在向科学性和合理性方向发展,使土地信息化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按照土地信息化管理发展规律,将整个系统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同时要提升管理机制,使其能够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中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土地信息化管理人员,能够增加不同的功能结构,从中确定不同功能结构的责任。在不同的功能结构中,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依靠不同的结构功能,凸显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使土地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得以实现。在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中,开展有效的土地管理信息化,不仅提升管理效果,也能实现土地信息的的使用,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所以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方案,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同时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3.2衔接好信息化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

在当前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对土地管理业务进行重组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因此当前需要对现有土地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进一步打破职能型的组织模式,并基于流程来构建全新的组织模式,为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保证,提升土地管理及服务的透明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围绕服务对象来对土地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设计,针对涉及运作土地管理业务流程的职能部门相结合,裁剪掉不必要的部门,打造最优化的整体业务流程,进一步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另外,完善土地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程序,为土地管理业务有序、顺畅及高效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进一步夯实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3.3 建设土地资源信息化数据共享设施

当前土地管理部门要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来构建统一的网络系统,加快建设共享土地资源信息化数据设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各中心站点的连接方式,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实行内外网分离模式,确保各中心站点信息实现安全、有效和可靠的交流。各中心站点还要满足互联网方式和速率的要求,合理对网络软硬件进行配置和改造。充分的运用各种手段将各个中心站点的物理连接分成相应的逻辑网,以此来落实好土地管理信息传递工作,及时将调查和评价时所形成的资料和汇总数据进行传输,为国土资源信息提供社会化服务。另外通过依托于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来构建完善的土地资源信息网络安全屏障,确保土地资源信息的安全性。

3.4要结合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想在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增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应该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化的分析,及时掌握不同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而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适当地增加投资和缩减投资,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始终与土地管理工作的需求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土地管理效果的提升。

3.5注重专门化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不断改革,土地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综合考察当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发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也能够促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发展。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由于在我国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培养专门化人才的重要性,导致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保障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因此在探索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核心,还要尝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强化人才的土地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确保基于高素质土地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够助力土地管理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状态,切实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土地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土地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土地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尽管仍有许多问题在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但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和国土资源部的重大改革,我国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必将取得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明.浅谈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及建议[J].低碳世界,2018(12):128-129.

[2]潘英武.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1):228.

[3]唐臣燕,李小东.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讨[J].管理观察,2018(13):126-127.

[4]杜俊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131+180.

论文作者:郑迪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方案及建议探讨论文_郑迪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