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陈安华

中山市长江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更加细化,虽然建筑施工水平不断完善,但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依然应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一方面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进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当前传统的房屋建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建筑楼层日益升高,所以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同时还要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确保工程建设的平稳进行。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


1.1施工环境复杂

我国地质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在地质条件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一些地区的地质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土层结构,此外我国某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其会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建设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若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能保证勘察和设计的质量,就可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障碍,并影响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1.2潜在问题较多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设计方案不科学,一方面会阻碍施工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非常明显的安全隐患,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地基基础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充分考量,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施工方案。

1.3隐蔽性较强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同时工程的每个环节对衔接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隐蔽性,这也使工程施工相对困难,对此必须要做好工程监督工作,尤其要做好隐蔽工程的监督工作。

1.4风险性较大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若基础工程不牢固,整个工程的安全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建筑的高度与危险性呈正相关,所以一定要正确认识地基基础施工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更好地保证基础的施工质量。

1.5施工困难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一般在地下完成,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同时其受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施工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细节的控制,以更好地避免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地基基础勘察技术

地基基础勘察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提升现代房屋建设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应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坐标和地形,结合建筑的规模、结构、性质和基础形式等对建筑的负荷进行预测和判断,进而确定地基埋深和允许变形的具体范围。施工前应进行严格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情况,科学评价地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而分析不良地质的成因和分布,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在单栋高层建筑勘测点的布置中,必须要保证其能够充分满足地基均匀性的基本要求,勘测点不得少于4个。而若为高层建筑群可依据实际情况适量减少勘测点数量。以基础地面为准,勘察勘探的深度,勘探的深度应处在受力层上,此外地基地面宽度应在5m以上,确保地下室和裙房锚杆浮桩设置的科学性,保证勘探孔深度能够充分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在取样测试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底层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度,进而确定勘探点的数量。若地质均匀度较低,则需要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

2.2支护设计与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首先,在施工中应清除开挖部分的障碍物和搬迁区域的地下排水管道,此外还要准确绘制施工现场场地平面图,进而能够明确开挖路线、水晶设置的位置、边坡坡度以及排水渠等。

其次要对测量控制网进行科学设置,对基线、轴线和水准点进行严格控制,排水沟方向应设置合理,要确保场地内不出现明显的积水问题。在硬土开挖的过程中,应采用反铲挖掘机,为了更好地保证岩石处理的效果,还应在工程建设中使用岩石粉碎机。在施工过程中,反铲机应按照之字型移动,在施工中还应按照挖掘机的大小以及工作效率来设置自卸车。针对挖掘机无法开挖的部分应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

最后,在挖掘机运转的过程中还应对挖掘机掘进深度予以严格控制,防止操作中出现超挖的现象。土方开挖地基形成后,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测量控制桩、排水渠以及集水井都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施工现场场地坡度合理,防止出现进水的问题。

2.3地下水控制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地下水是引发基础地基质量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基基础工程由于水位较高会发生较为明显的腐蚀现象,最终产生地下沉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管井降水法对其进行科学处理。承压含水层由上至下逐渐升高,降幅相同时,降水井的深度越大,其出水量就越多。若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井深超标的问题,就会影响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积极作用。

一般情况下,管井应比基坑深6m。含水层多为粉质粘土,其常处于粉土和粉砂的交界层,土质本身渗透性较弱,所以不易出水。对此可将管井打至基岩的底部,利用底部砂层和软石层来达到提升渗透系数的目的。如图1所示,若工程施工中,基坑的面积较大,则应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完成施工,此外还要适当减少管井的数量。若基坑开挖已经到达交互层,则应将交互层底部的含水量承压水头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降至基坑底部之下。若开挖的深度无法到达隔水层,则应采取有效的减压降水措施,进而更为有效地控制地下水。

图1管井降水法

2.4基坑监测技术

施工过程中应用基坑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更好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施工中必须要充分掌握基坑支护变化的基本情况,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地质的具体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提升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若基坑支护出现异常现象,还要采用回填和支撑的方式来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在技术应用中主要监测地表开裂的宽度和位置、基层位移测量以及基坑的渗漏情况等。在布置监测点的过程中应选择支护变化最为显著的位置,能够更好地保证监测的质量。对基坑监测技术进行科学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质检人员还要定期对地表开裂、基坑渗漏和基坑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进行严格监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图2 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检测流程

支护施工中要保证监测的密度。基坑开挖接近尾声时可适当调整监测的频率。在开挖施工中还要做好基坑顶部侧面位移以及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同时还要科学分析其原因,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支护和加固措施。深基坑支护结构位移监测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应设置支护结构测点标志,设置基准杆和定长杆,之后在不同位置上拍照,将找票用扫描仪扫描到计算机之中,用鼠标量测象点坐标,同时还要利用有关程序计算各点的空间坐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两期三维坐标位移分析工作。

3.结论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对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保证地基基础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更好地提升地基基础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充分满足建筑上部结构稳定性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复杂建筑结构以及个性化建筑结构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良勇.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2):48-48.

[2]范国勇.浅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3):243-243.

论文作者:陈安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探究论文_陈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