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转换及对教师的要求论文_周妮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转换及对教师的要求论文_周妮

腾冲市益群中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 我们应转变的理念,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深远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3)深度融合的课程整合阶段。在不同阶段,技术投入与学生学习投入是不同的。

目前我所在学校,信息技术只被作为演示工具。教师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适合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或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期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利用模拟软件或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通过设计和选择,计算机替代或部分替代了原来的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

二、不同阶段不同教学模式质的差异

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不同,催生了不同的教学、学习模式。 目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探究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基于电子文档的学习、认知工具、个性化学习、个别辅导、操作与练习、教学测试、教学模拟、教学游戏、智能导师、虚拟实验室、情景化教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产生的各种教学模式,从表面看来,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深层特征则涉及人才观、教育观、学习观、技术应用观、评价观等方面的系列变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文化教育都倾向于客观主义,但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研究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建构主义,这与世界的科学研究开始向那些劣构及发散领域冲击的趋势是一致的,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证。带客观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一般说来适合于"良构"领域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学习结果是能够"收敛"的(学生容易达成共识),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现"近迁移",因为它们采取直接传递的教学形式,通常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带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劣构"领域和高级知识的学习,其学习结果往往是"发散"的(学生不易达成共识),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表现为"远迁移",引起大量采用发现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形式,一般来说耗时较多,其意义是注重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实际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起的角色变化和应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起了教师角色的变化:(1)做学生的导师。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2)团队协作者。运用网络来促进沟通交流,以实现跨区域、机构、学科和个体间协作。(3)学术顾问。以单独或协作方式诊断学生完成学业方面的学术需求,帮助学生制定或选择某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计划,评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进步情况,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学习者。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总之,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前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能力结构的变化是整合的必然需要。教师要"用技术、找资源、教本质",使课堂真正"发生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论文作者:周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转换及对教师的要求论文_周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