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的哲学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理念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在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进行了新的概括,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价值。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始至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本文试图从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中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它的哲学理念进行阐释。
一、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理念,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忠实地贯彻了这种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在承认世界客观性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创造性地改造世界的主观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不仅自身是一种科学的学说,而且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人们以科学的指导,指导人们把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贯彻于全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按照这种科学精神,在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带领全体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指明了方向。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蒂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任何政党或政治集团都要在“生产力”这块试金石面前接受鉴定和取舍:如果它所推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那它就是进步的、革命的,就会得到历史的肯定;如果它所推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了生产力,那它就是落后的或反动的,必定会被历史所否定,或迟或早要被历史无情地抛弃。因此,要想得到历史的肯定和承认,要想避免被历史抛弃的命运,就必须做到始终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江泽民同志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对党建规律的把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政党,而且把它置于“三个代表”的第一条。在江泽民看来,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只有首先做到这一条,中国共产党才会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变,才会始终在中国站稳脚跟。
不仅如此。江泽民在总结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注:《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选读)序》,《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1页.)这就是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学技术则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动力的动力,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想真正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就必须首先成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先进科学技术前进方向的真正代表。同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求,生产力只有在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才能发展;这样的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得到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保护,它自身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在这样的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又是根本和灵魂,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江泽民同志看来,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因而都必须予以坚持和发展。因此,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真正代表。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带领全体人民完成复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后者完全是自发地发生作用,前者则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发生作用。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都是人在其中发挥作用;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都要靠人的力量去推动。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注:《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根据这样的认识,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反复强调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潜力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办法有许多,需要我们做好的工作有许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包括现实的需要和长远的需要。基于此,江泽民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推动中国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完全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为指导的,每一条都严格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二、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哲学理念,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忠实地贯彻了这种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主观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人学,它的全部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并以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为指导,把解放全人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根本任务,把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权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重新确认。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理应获取他们应当获取的全部利益,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人民应当获取的利益交给人民。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264、284页.)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注:《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7页.)这正是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性区别。历史上,一些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它们可以在一定时期中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它们绝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不会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中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这个最高宗旨的进一步确认,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扬。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把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目标。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历史的局限,由于当时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和歧视,人被畸形地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和发展处于被压制甚至被扼杀的境况。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不合理的人文现象进行历史性的矫正,在解放全人类的大目标下,逐步实现个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充分体现着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仅是为了给人民增加愈来愈丰厚的物质利益,而且也是为了给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不仅是为了给社会高速度地积累物质财富,而且是为了使人民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不仅是为社会的继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前提,而且是为了给人民提供越来越多的闲暇,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各种有利条件。同样,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仅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为了进一步增加人民的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不断巩固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为了保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且是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充分展示人民的高尚情操。可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正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精神
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哲学理念,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突出地贯彻了这种实践精神。
所谓实践精神,就是自觉地、有目的地、能动地对客观世界进行物质性的改造的主观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人们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才可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把人们的认识付诸实践,才能使人们在有用的形式上占有客观对象,才能在客观对象中实现自己的主观目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自身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因此,人类要把握的社会发展规律,实际上就是实践活动的规律,人们要改造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人们自己的实践活动方式。在这里,实践成了哲学的最高范畴,马克思、恩格斯也因此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实践的唯物主义”。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使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去年十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这‘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转引自《求是》2001年第1期第3页.)很清楚,这里所谓“历史经验”,实质就是建党近80年来的实践经验,这里所谓“现实需要”,实质就是新的实践的需要。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第一是对过去几十年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第二是为了在未来的实践中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高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强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先锋队组织,两个方面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
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观点,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只能来自于实践。但实践不能自发地产生正确思想,必须通过人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通过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规律性的认识。过去几十年,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党的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泽民同志正是在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认真地总结中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在近80年的革命和建设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是因为坚持了“三个代表”;之所以会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方面遭受挫折甚至失败,主要地就是由于在那些时期或方面没有很好地坚持“三个代表”,甚至背离了“三个代表”。离开了对近80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就不可能产生“三个代表”的思想。
提出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并不是目的本身,目的是为了指导新的实践,为了在新的实践中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同样,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不是为了好听、好看,不是为了装潢门面,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新实践:为了新形势下更好地进行党的建设的新实践,为了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的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正是有了这样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充分体现了它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近两年以来的事实证明:凡是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地在实践中贯彻的地方,那里的党组织就生气勃勃,就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那里的改革开放就出现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效显著;相反,凡是不认真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方,那里的党组织就松懈涣散,了无生气,就得不到群众的真正拥护,那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搞好。这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确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的确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
四、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种非常重要的哲学理念,也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的哲学理念,因此,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着力倾注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历来重视和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曾发表过一系列有关创新精神的论述。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制》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月之后的3月4日,他在同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大计时着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年的5月和6月,他在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在会见部分两院院士时,都一再申明这种观点。今年,在4月29日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他又强调要“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指明了创新的基本内容和重点,使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江泽民同志如此极力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说明这种哲学理念在他的思想中不仅牢牢扎根,而且占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所以在他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必然会得到充分的贯彻。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他论述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时,他不是一般地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是讲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里,他强调了两点:一是强调“先进”,二是强调“发展要求”。所谓“先进”生产力,就是生产力系统中处于前沿位置的那一部分生产力,不是一般的生产力,更不是落后的生产力。这种处于前沿位置的生产力是一种最具有生命力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强大的动力,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根本上就是由它来决定的。但是,这种生产力不会自发地就能发挥那样的巨大作用,而是要靠人们的创造性工作去实现,在中国,就是要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以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其中,先进生产力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我们的创造性实践;为了保护和发展这种先进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又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而为了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其前提则是理论创新,仍然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所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不仅指这种先进生产力的现实状况,而且指这种现实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意味着更为先进的生产力。要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按照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将其推向前进,进而创造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更需要人们的创新精神,更需要人们的创造性的劳动。首先需要抓好科技创新,尤其需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因为只有科技创新,只有科技的源头创新,才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才能创造出崭新的生产力。与此相应,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又成为绝对需要的。
同样道理,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中所指出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特别强调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和它的“前进方向”,也是充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也是包括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的源头创新”等基本内容。这些都说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完全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说明江泽民同志对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这一哲学理念对于我们党的建设,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异常重要性。
总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始至终贯彻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从而使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党性,而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超前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推进到一个新境界,成为新世纪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带领全体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标签:人文精神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江泽民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