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冯桂玲/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摘 要: 本文拟综合运用模块化教学、情景教学法、翻转教学法等教学法理论,并借鉴其它高校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对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完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对云南财经大学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留学生 中国文化课 教学
中国文化课是本科留学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传播中国文化,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同,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它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中国社会的途径,也是留学生加深对汉语言认知的助力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教学包括体现在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和专门的文化课教学,本文探讨的仅为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云南财经大学自2009年9开始为本科留学生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包含中国概况、中国文化两门课,每门课32课时。在此之前,本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学融入在语言教学中。文化课的开设,不仅完善了留学生课程体系,而且帮助了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然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浩瀚如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呈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地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认知中国文化,如何建构高效的课堂,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中没有统一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设置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中国文化包罗万象,通用的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材也十分丰富,如王顺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概况》,韩鉴堂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中国文化——北语对外汉语精版教材》等。这些教材都是专门针对留学生所编著的文化类教材,教材的内容已明显区别于针对中国学生的文化类教材,语言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但由于其所涉内容都较庞博,对于仅学习了一年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教材中的生词量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有所取舍地讲解极少数的生词,大量的生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同时也加大了教学难度。面对有限的课时、学生有限的汉语水平、纷繁复杂的教材内容,教师如何选取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课内外教学内容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难度颇大。以王顺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国概况》为例,该教材内容涉猎面较大,含有中国的国土、历史、人口、民族、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教育、传统思想、艺术、旅游、国际交往十四个章节。但受篇幅等的限制,各章节的内容都简短,各个章节内容间的系连性不明显。教材中的大部分章节若拓展开来讲解,可能32个课时都不够用;若不做任何拓展,照本宣科,课堂枯燥,而且相关知识的系连性将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我们的教学对象本身就缺乏中国文化的成长背景,如若相关知识的系连性被切断,必然加重他们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的难度。此外,若各个章节都选做课堂教学内容,必然导致面面俱到,面面俱不到。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特色呈现在留学生面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偏重于选取最能代表和体现中国文化精髓与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如中国的传统艺术、传统习俗、盛唐历史等,而由地域、民族、经济等原因造成的各种现当代地方文化、都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却鲜少引入课堂。这样的教学内容框架,我们给留学生呈现的中国文化绚丽灿烂,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但只有当我们将与来华留学生生活融为一体的各种现当代地方文化、都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引入课堂中,来华留学生才能真正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了中国概况、中国文化这两门文化课程,由两位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两位老师采取的是独立备课。由于教材内容的重合度、教师的沟通等原因,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免有些重复的地方,不免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
如何选取教材,如何从教材内、外精选教学内容,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主体文化与亚文化在教学中达到最佳配比,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提升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中国文化、当代中国,这是我们在中国文化课程中需要去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1)集体备课制。承担中国文化系列课程的所有教师集中备课,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协调好各门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形式。这样既可避免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还可以形成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一种良性相互支撑。(2)以“模块”为单位,组合教学内容、搭建教学体系。云南财经大学现行的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包括中国概况与中国文化两门课程,分别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大一下学期,由两位教师分别承担教学任务。中国概况偏向于讲解中国现当代的内容,中国文化偏向于讲解传统的内容。这除了上文提及到的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还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文化传承了脉络,使得教学对象无法真正理解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他们所触及到的中国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尝试以“模块”为单位来组合教学内容、搭建教学体系,将中国概况与中国文化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可以由同一位教师也可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不同教学模块的教学工作。如,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地理概况与中国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南北民族的服饰文化等组合为一个模块,将中国的传统思想与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传统艺术等组合为一个模块,将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科技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发展等组合为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以时间为轴线、以文化的发展传承及其在当今社会的表征为脉络来组织教学内容,使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主流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模块组成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点、汉语水平、课时等来选择教学模块,并根据各模块间的共性建立模块间的逻辑联系,各模块既彼此独立又相互系连,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体系。
二、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中国文化系列的课程我们一直是以教材为蓝本,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取教学内容,制作PPT,并借助音频、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师每次课前都要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但考虑到学生的汉语水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及他们的课堂有效参与度,教学过程中较少设置课堂活动,单一的课堂讲授导致课程变得乏味、无趣,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未能得到良好的激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着结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来引导我们的教学。我们将翻转课堂融入到教学中,将中国文化课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延展为课外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在有限的课时里也扩展了教学内容。如讲解中国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时,我们以时间为轴线,以农学、地学、天文学、数学、军事等为纲,学习者课前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理清中国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脉络、特点,课堂上我们展开课堂呈现、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答疑解惑,以帮助学习者在掌握中国各个时期科技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同时,我们也尝试着以情景教学法为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加入课堂、课外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环节,以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在讲到茶文化时,我们会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茶艺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给学习者讲解中国人在饮茶过程中对茶、茶具、水、煮茶艺术的讲究,以及儒、道、佛哲学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在这种情景交融的场景下,学习者能轻松、愉快地体悟中国的茶文化及中国的传统思想。
在中国文化系列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能增添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潜能,使他们能自觉去了解中国文化、探索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最终能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
下面进一步研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在时间上的先导-滞后关系,故有必要对上述两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故本文构建滞后2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9。
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中国概况与中国文化这两门课程的期末考核,我们一直是采用以知识点的实记性为主导的传统课程考核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测试出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情况,但不能有效测试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学习者的答题能力受其汉语书面表达能力的牵制较大,所答不能完整地表达所思,测试结果的效度有待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构建多元考试评价体系,以“考”促学,以“考”促思。结合翻转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我们可以将学习者的课堂呈现、课堂表演、课堂讨论等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以促进学习者日常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进一步提升课程评价体系的效度与信度。
在广州,这样的优秀教师比比皆是,他们的故事书之不尽。华阳小学的曹定金老师为了放飞学生的梦想,独创了“第30号课室”;文德路小学的陈秀茹老师把一个不幸的孩子送的罐子作为自己的能量罐,让爱充盈课堂;开发区二小的余雪云老师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给学生的心灵“解套”,连续4年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用不伤害孩子尊严的方法纠正了孩子的坏毛病……正是这些好教师,把教育梦想写成教育故事,在教育现场书写教育传奇,支撑起了广州好学校、广州好教育的高楼大厦。
四、结语
中国文化课是我校本科留学生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模块”为单位来组建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体系,从而避免中国文化系列课程中不同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可以尝试构建多元考试评价体系,以“考”促学,以“考”促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个解决现目前中国文化课因受课程设置、课时量、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教学内容杂而不精、教学方式单一、考核形式效度不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受挫等问题。
最后,在新疆南路被堵截的情况下,急需在北路设立一个新疆与内地之间的中转站。“左宗棠从俄国买粮取道布伦托海,为了粮食的护运调遣西征捷勇马队三营统领补用总兵冯桂增移驻沙湾地方择要驻扎,因为沙湾地方有通布伦托海的路径。”[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13辑,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2页。
参考文献:
[1]黄霜霜.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2]蒋家安.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教育探索,2008(9).
[3]仇海平,张博.留学生本科生中国文化课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新课程研究,2016(7).
[4]张袁月.中国文化课程模块化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7(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财经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体系建构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冯桂玲(1981-),女,云南曲靖人,云南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标签:留学生论文; 中国文化课论文; 教学论文;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