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176)
摘要:“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分享作为与人交往的一种技巧能使幼儿从自己及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有助于幼儿与他人和谐交往。分享行为不仅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良好个性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享 社会实践活动 分享行为
(一)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挖掘适合的教育元素,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1.利用专项主题活动,开展分享实践
分享机会无处不在:小朋友带来的物质上的新鲜事物、幼儿园提供的点心、教学用品、重大的节日庆祝活动、快乐伤心的情绪体验等等,都可以成为实施分享教育的良机,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专项主题活动是老师根据幼儿的现状,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现阶段发展情况的主题活动内容及目标,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逐步提高。专项主题活动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
2.结合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活动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与幼儿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生相连的。节日的环境、气氛、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可让幼儿直接体验、感受。节日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这充分的显示了幼儿中开展节日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与巨大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适当的开展一些节日活动,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索与分享活动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活动流程
1.创设情景,初步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创设模拟生活的教学情境是使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幼儿在情景中尝试分享,通过实践初步体验分享的乐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情境(如故事、儿歌、表演、文学作品等),将幼儿引入到即将学习的情境中初步进入学习活动的实践。让情境创设对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起到支持性效应。
例如:我设计的活动《图书齐分享》,创设一个模拟的“图书馆”,并让幼儿带一本自己最喜爱的图书回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地去选择图书阅读,体验与同伴分享是快乐,与同伴分享图书的方法。
2.交流讨论,感知理解
当老师将幼儿引入到情境中,并帮助幼儿形成了一种初步的体验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拓宽幼儿的认识,教师则可从中了解到幼儿的认识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分享图书时会出现以下情况:自己的图书喜欢独占,不喜欢与人分享;与人分享图书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征求别人的意见自己翻阅图书,不掌握分享图书的方法。此时,需要教师不断的引领幼儿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引导幼儿真正理解分享图书的方法,产生正确的分享观念。
3.情景再现,二次实践
通过再一次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让情景呈现在幼儿的活动中,由于幼儿在上一环节讨论中有了分享方法的认识,因此,在情景的二次实践中幼儿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励幼儿积极探索和主动分享意识,在老师提出的要求下,不断练习使幼儿真正掌握分享的方法,最终达到正确分享的目标。
4.总结归纳,情感分享
幼儿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总结、获得新结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经验的总结,共同得出图书分享的方法,总结情感的归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幼儿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它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由原来的显性变为了现在的隐性,由原来的包办代替变成了现在的民主平等。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1.观察者
组织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的选择,要允许选择,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磨练。但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及时表扬、及时推广,不断给幼儿真确的观念,让幼儿在快乐中活动。
2.支持者
(1)注重环境的暗示性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以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在教学中有着支持作用,而且在环境的创设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为主体,支持幼儿创设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环境的创设有设疑,解疑,答疑的作用,充分利用环境的暗示作用让幼儿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感受的发展。
(2)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动态评价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各不相同,教师利用适当的赏识教育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分享状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可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和提醒。如当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其他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
3.指导者
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幼儿积极参与、自主实践,但它不是幼儿纯自主、自发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活动的前提。正确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1)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体验分享的快乐
例如:《图书齐分享》中,老师以图书管理员的角色代入活动中,幼儿在两两一起阅读图书时,出现阅读方法不正确,不会翻阅图书,声音影响其他阅读者,这时老师给予适时的点拨。老师与同伴一起安静、友好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管理员树立榜样作用。幼儿看到“管理员”的行为,他们会及时调整自我。通过“管理员”的参与,幼儿能安静地阅读图书;在阅读时轻轻地翻阅图书,轻声与同伴交流图书的内容,不影响他人。
(2)以“游戏顾问”的身份促进幼儿不断提高分享技能
所谓“顾问”就是指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及时“出手相助”。当游戏“冷场”时,教师适时的出“点子”。例如:开展《快乐的生日会》,让幼儿与生日者赠送礼物时,幼儿只会局限于把礼物递给生日者手中,不会边送礼物边讲祝福语,这时候老师就要指导幼儿送礼物的同时要送上自己的祝福语,老师:“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对他说吗?”小朋友:“我祝他生日快乐。”老师:“那请你们把准备好的礼物和你的祝福语一起送给小明,好吗?”这样的简单的语言指导了幼儿分享礼物和祝福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J]山东教育.2003年30期
[3]《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J]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梁智莹(1984年12月—),女,汉族,广州人,在广州市西关幼儿园工作,幼儿园二级教师,主要研究幼儿教育教学知识。
论文作者:梁智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图书论文; 老师论文; 情境论文; 活动中论文; 方法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