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183;语文(实验)研究(二)_文学论文

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183;语文(实验)研究(二)_文学论文

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183;语文(试验本)研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高级中学论文,教科书论文,提高学生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套教科书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包括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高三2/3是文学作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理解、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编写关于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欣赏常识的短文,穿插编排在教科书中,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教育走过了曲折的道路。1956年曾经编写过一套文学课本,推行文学教育,但到195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迫停用。60年代初,有人提出“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的主张,并写进了教学大纲,于是文学教育成为禁区。直到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全国越来越高的要求恢复乃至加强文学教育的呼声的鼓舞下,才在《阅读》《写作》分编教材的说明中,重提文学教育的任务。到1986年,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条,才写进了教学大纲。文学教育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地位。

文学教育之所以能“春风吹又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第一,可以进行语言教育。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丰富的,优美的,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例如,《诗经》《楚辞》,先秦两汉的散文、唐诗、宋词和唐宋散文,元明清戏曲和古代白话小说,以及现、当代的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都代表着语言艺术的高峰。在运用语言方面,足以作为学习的楷模。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有利于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把这些作品排斥在外,只囿于阅读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学习语言的收获就相当有限了。就语言的运用来说,记叙、说明、议论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有些精彩的应用性文章也是用文学语言写的。古代的《祭十二郎文》《陈情表》《答司马谏议书》等,现代的鲁迅的书信,郭沫若的一些序,不是用文学语言写的吗?因此,学习文学作品有益于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第二,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的图景,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种人物的风貌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状况,获得具体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寄寓着作家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审美观念,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正确评价,总是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值得赞美的,什么是坏的,应该反对的。由于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一般地不是用论辩的方式或者作者的说教,而是借助对事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因此给读者的教育特别深刻。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性格,以至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大有裨益的。

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赞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批判一切落后、丑恶的东西。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对其中人物的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必然会引起美好的或丑恶的、高尚的或卑下的、悲惨的或可笑的等等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活中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文学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和创造,需要形象思维。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是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形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强调形象思维的重要性。钱老认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它们往往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针对忽视形象思维的倾向,他以自己的感受为例,说,正是他的夫人介绍的音乐艺术里所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他学会了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从而避免了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他认为科学思维源于形象思维,一个科学家搞设计,首先要有形象思维。当前中学教育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对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抑制,这对于发展学生健全的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加强文学教育,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协同发展,从而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全面思维。

综上所述,文学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这套教科书加大文学课文的比例,重视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建设人才,将产生重大的作用。

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加大教材弹性

加强个性和特长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中学教育新模式,是从单一的选拔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也就是加强基础,发展个性和特长,除了为学生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外,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使学生成为现实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打下基础。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适应这种发展的形势,除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第一,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课程计划的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与课程相适应,教材分编为必修课教材、限定选修课教材、任意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具体地说,高一、高二都用必修课教材;高三的文科学生选用文科的限定选修课教材,理科学生选用理科的限定选修课教材,预备就业的学生选用预备就业的限定选修课教材。此外,若干种任意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供各类学生选用。在这个教材系列中,必修课教材主要保证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主要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第二,教材内容的编选有所侧重。文科用的限定选修课教材,可以是《写作》《文言文选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理科用的限定选修课教材,可以是《中外科普论著选读》《科学小论文写作》等,侧重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论著的能力和写作实验报告、科技报告和科学小论文的能力。预备就业的学生用的限定选修课教材,可以是《实用口语》《应用写作》等,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常用应用文的能力。任意选修课教材,可以是《汉字和书法》《实用语法修辞》《语言逻辑》《影视欣赏和评论》《实用美学》《民俗文化》《中外文化史话》等,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种特长。活动类课程的教材,包括读、写、听、说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活泼地发展个性和特长。

第三,加大教材的弹性,能力训练分出层次,以使教材适用于全体学生,并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教材包括课内用的教科书和课外用的语文读本,教学要求有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课文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练习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部分,就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材又为有余力学得高一点、难一点的学生,为有志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宽广的天地。

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材,称为“教本”,教材编写者的着眼点主要是利于教师的“教”,而不怎么考虑利于学生的“学”。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则不然,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而且更主要是“学本”,我们编写者的着眼点当然不只是利于教师的“教”,而是更要利于学生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语文读本,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以利于学生把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运用到自读课文和语文读本中,进行自学训练。课文配有训练重点、提示、注释和练习,有的还有评点、批语,以利于学生自学。教科书中有补白性的小方块,介绍课文作者、作品背景和对作品的片段评论,供学生自学课文用。教材还引进关于自学语文的方法,包括读、写、听、说各个方面,使学生能掌握方法,进而养成自学的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急剧增加,新出版的书刊之多,称为“汗牛充栋”已是毫不夸张的了。而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地出现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说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因此,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有利于学生自学,是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本文由中学语文室主任、编审顾振彪执笔。

标签:;  ;  ;  

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183;语文(实验)研究(二)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