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效小学数学课堂客观需要明确互动目标,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创设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才能得以唤醒。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怎样使活动的四边形更稳定呢?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在宽松的发展空间中积极思维、互动交流,提出了5种解决方案:
办法1是给四边形框架的接头处多钉几根铁钉,使其稳固。
办法2到办法5都是给四边形框架加钉木条。我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验证哪种办法好。最后学生在实验和辩论中自己发现:只有使四边形框架上出现三角形框架时才能使其更稳定。
在上述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学生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实在。
二、创设有效互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无疑是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明确课堂有效互动策略
生机盎然是课堂互动教学的表现,但绝不能把“互动”理解为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互动应该是明确互动目标前提的有效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切实突显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总结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
四、培养课堂互动动态生成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互动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瞬间,来催生新的互动契机,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我问:“同学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问:“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问:“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对角线剪可以吗?”该生摇摇头。我接着说:“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一试。”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了,学生投入到了新的探索中。这样,原定让学生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
综上所述,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样,师生才能在和谐默契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教和更好的学。
论文作者:郑兴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互动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角形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师生论文; 长方体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