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64医院 麻醉科 1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6例手术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参照组53例、研究组53例。前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后组患者实施的护理标识管理,统计整合两组与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考评分值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为基础加上护理标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率,提升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06例手术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9:24,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5岁、21岁,平均年龄(41.02±3.07)岁;研究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7:26,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7岁、23岁,平均年龄(42.84±3.21)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以此为基础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护理标识管理:(1)区域标识的设置。(2)患者身份识别标志的设置。(3)药物标识的设置。(4)各管路标志的设置。

1.3评价指标

(1)对比组间护理风险率;(2)对比组间手术室护理考评分值。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x±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间护理风险率

研究组53例患者,压疮1(1.88%)例,感染1(1.88%)例,误用药物0(0%)例,管道脱落0(0%)例,血管损伤2(3.77%)例,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7.54%;参照组53例患者,压疮2(3.77%)例,感染3(5.66%)例,误用药物0(0%)例,管道脱落2(3.77%)例,血管损伤3(5.66%)例,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18.86%,P<0.05。

2.2对比组间手术室护理考评分值

由表1得知,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考评分值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组红护理标识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1)区域标识:更多的操作类型对手术室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室内清洁消毒灭菌的要求更严格。为避免患者在术中交叉感染,可将护理标识引入区域管理,用红色标示手术污染区,用绿色标示手术无菌区【1】。(2)患者身份识别标志:在患者入院以后,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病情情况,为患分发腕带并佩戴在患者手腕上,这样可在治疗或者护理的过程中迅速识别患者类型,保证护理的有效性、针对性。具体识别标志如下:普通病人用蓝色腕带;重症病人用红色腕带;婴幼儿用浅蓝色或粉色腕带。实施护理前应根据患者所佩戴腕带颜色实施护理措施。(3)药物标识:手术室使用多种输液药物,为避免在手术的过程中误用其他药物,应在药物管理区域设置标识以便提醒,药物标识应详细描述药物使用方式和质量保证期。将手术前所需的输液药物提取到注射器中,并详细标明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注射时间【2】。此外,应加强药物过敏标志物。有些患者可能会对青霉素、普鲁卡因等其他药物有过敏情况,所以在药物标识中应明确进行标注。药物过敏信息可以在腕带和床头柜卡上清楚地标明。(4)各管路标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管路,为避免各种管路管理混乱,护理人员应使用醒目的管路标志,明确管理,防止拔管错误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得出,研究组护理风险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考评分值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为基础加上护理标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率,提升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志伟.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9):212.

[2]万素莲.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8,4(32):140-141.

论文作者:李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简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