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闻传播_网络传播论文

网络与新闻传播_网络传播论文

网络与新闻传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网络不仅仅是某种专门单一的技术现象,它更多地表现为社会通用的手段,表现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在网络运用的并不长的历史中,在网络还处于初步展开阶段的今日,网络与当代文化的运作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关系。而当网络注入了文化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是它更广阔更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时候。网络与新闻传播相结合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两者都有着传播信息的最根本共同点,前者是手段、渠道、后者是内容。通过因特网等网络进行新闻报道不仅在今日成了一个事实,而且它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网络传播被视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国际国内最发达最强大的传播媒体单位都毫不例外地利用了网络,传播直接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些对于网络和新闻传播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趋势。

新闻报道的许多环节都可以借助网络的手段,这主要表现在:

一、传媒机构的综合管理。在这样的网络软件中,各类稿件的写作、接收、审稿、修改、签发、排版、校对直到付印,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稿件的统计、采编人员的业绩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软件来完成。这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内部机制已经可以实现网络化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我国大报都已采用了网络综合管理的手段。《深圳晚报》早在1994年创刊之始,就告别了传统的笔与纸,实现了全程的电脑化。北大方正、华光等新闻综合业务管理系网络提供了这方面的软件,实践效果是好的,比较受欢迎。据《计算机世界》报道,最近,《经济日报》全新的“新闻信息综合网络系统”正式启用。这套采用IBM lotus Notes 整套解决方案构建的先进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目前《经济日报》出报的基本要求,还为该报将来更广义的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发布和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技术保障。《经济日报》还准备以全球互联网为信息载体,实现基于Lotus Notes 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传输稿件。建立内部网络并与外部的网络连接,特别是与因特网这样的特大型国际互联网连接,通过网络来传输稿件就显得非常方便了。现在很多传媒包括其中的专栏、版块都提供了自己的网址,记者或其他投稿者利用这个通道,可以把电脑里的文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直接进行传输。这种速度比电传还要快和方便。在九七年7月报道香港回归时,人民日报等新闻机构就是这样的做的, 特别是使用了数字式的摄影机,又可以直接用数码传输过去,在接受平台上解码还原,图片就可以高保真的质量显现出来。通过网络传输稿件还能够省去重新排版这一环节,进一步加快速度。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发稿,现在已成为记者的一项基本功,据报载,在今年九届人大的采访报道活动中,羊城晚报记者人手一台便携式手提电脑,摄影记者则是带上了多媒体便携电脑、数码相机、底片扫描仪,充分使用网络传输手段。

三、新闻资料库的建立与使用。在网络上可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人民日报的数据库在我国是比较先进的,它收录了多年出版的该报报纸,堪称中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上海计划在“九五”的后三年组建上海新闻出版信息网络系统。在一些特大型的报道活动中,往往都会建立专门的新闻资料库,比如十五大会议、香港回归、奥运会等的报道,在特设的新闻中心里,就有这样的信息库。九八年3月2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了配合人大和政协两会报道,就专门推出了“历届人大会议”和“历届政协会议”数据库。数据库汇集了从1949年至1997年的人大和政协的重要工作报告、决议、人事变动以及人民日报有关社论等内容。读者只要访问人民日报网络版即可免费阅读这两个数据库,就可以方便地从中寻找报道的材料。

四、查阅电子图书资料。网络里有着非常丰富的图书资料,我国北京图书馆已将部分图书资料转成了电子图书,可以在网络中调用,一些著名的大学的校园网络的资料也十分丰富,还有上网的报刊书籍等等,网络有着异常巨大的图书信息库。广东省南海市综合信息网经过一年多的正式运营,最近在国际互联网上推出,这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第一个综合信息网络,也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国内类似的地方性综合数据库正迅速发展,新闻报道工作对此必须充分加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料的获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入网络,任意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漫游,确实是非常的自由和方便。从因特网上下载最新也最有独特性的信息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已使新闻从业者尝到了甜头。

五、网络方式传播。不久前丁关根、谢非等领导人视察广州几家大报,当他们走到广州日报电子编辑室时,报道几分钟前他们在大门口受到欢迎的彩色照片就在该报的网络版出现了,这个速度令参观者惊叹。这说明网络上的传播,其速度非常之快,而且还能够是动态性的,比如报道可以同步跟踪势态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变化更新。网络传播还具有多媒体的特征,文字、图片、音像等手段都可以自由地配套使用,另外其交互式的功能,又方便了受众,极大地调动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园地。网络传播将是新闻报道的新途径或新空间。在电脑发达国外,电脑化空间几乎成了传媒抢占的场所,大批媒介纷纷上网,人们都已意识到,网络传播不仅影响着现在,更是决定了未来的利益。是否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上网是个关键因素。最近几年,电脑化空间成了传媒发展的一个相当火爆的热点,全世界的报刊纷纷登上因特网创办网络版,竞相将自己的纸墨新闻或音像新闻转化成比特新闻。在美国几乎每周都有报纸、杂志和电视台宣布上网。以几家著名的报刊为例,《时代》(Time) 1994 年初在因特网上创办《时代日报》 ( Time Daily),《新闻周刊》(Newsweek)1995年公布了自己的网址, 鼓励读者通过电子邮件评论杂志并提供新闻线索。《财富》(Fortune)不仅上了网, 而且创造了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专访的新形式。根据最近统计,美国有500多家报纸上了网, 开设了网络版。美国Newlink Associates的统计表明,载至1997年9月底,全球上网的报纸总数已超过了3600家。在我国,《人民日报》早几年已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网络平台,接受了大量的网络读者和来访者,《光明日报(电子版)》在今年伊始,也进入因特网。

网络手段的运用是新闻传播的又一次飞跃,在人类大众传播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从手抄新闻、印刷新闻到报刊、电台、电视几大传媒手段鼎立,大众传播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达到了兴旺成熟的阶段。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手段同时展开,交互穿插,在当今世界建构了一个立体丰富的信息空间。与农业社会时代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工业社会时代主要依靠资本不同,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与大众传播业的关系极为密切。信息成为最大的资源与最大的动力。人类依靠高新科技迅速推动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于是,就诞生了网络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传播有着许多鲜明的特征,改变了目前的新闻传播结构,显示了新的动力,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1.数字化的传播

网络传播的方式是数字,没有体积,没有重量,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再还原为一定的信息。由于是比特(bite),而非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能够实现迅速、快捷、方便。同报纸杂志等印刷物比较起来,它们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

2.多媒体的传播

网络的传播,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有文字、图片、图象、声音。具有立体的效应,给受众带来逼真生动的感觉。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这又是以往的传播媒体所无法相比较的。

3.开放式的传播

网络是个极其广阔也极其自由的空间。其传播方式是完全开放的,传统的传播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有着固定的地点和活动空间,受到一定的法律和规则的制约,具有公开性和可管理性。但网络传播则完全可以不是这样,它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可以是公开合法地存在,也可以是隐蔽的游动式的存在。它可以是负责任的,也可以是不负责任的。它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非专业的。这种完全开放式的传播,给新闻的本身的管理、控制带来了新的课题。当然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技术平台上的问题,只有从技术上取得了控制的能力,社会的公开的监控才可以实现。在这方面,法律、伦理的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跨文化的传播

网络可以是全球相连的国际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上的空间概念,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从北京到上海与从北京到纽约的距离,在网络上是一样。真实的地理隔离不存在了,国界等限制也不存在了,网络上的新闻传播不是单一文化而是跨文化的传播。比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网络新闻传播,由于他们起步较早,各方面比较成熟,所以传播的力度就明显地较大。对别的其他文化的新闻传播形成了冲击。跨文化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多元的文化传播在网络上将出现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的局面。传播的全球化与新的文明冲突,将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

5.互动式的传播

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交互性,网络新闻传播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信息的接受者有着更大的主动性。他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传播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主动地调阅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网络上还可以更加自由地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传播学上传统的“子弹理论”,在这时看来要进行重大的修改了。

6.多向性的传播

由于各个传播的主体在网络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可以不受物质、法规、文化的制约,所以,传统传媒的等级关系、相互间的控制关系在网络上不复存在。传播主体的关系是平行的,多向性而非单向的。另一个含义是,由于跨文化的传播,也带来了传播面向的对象和区域也是多种多样的。

7.动态发展式的传播

由于传播的物质技术的条件不一样,网络新闻传播内容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刷新。传播的动态发展性显得更为突出。实时传播、跟踪性传播、同步性传播将会出现新的发展。

应该强调的是,网络新闻传播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实践的发展深入,其特征也会是变化发展的。

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事业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对新闻传播观念的影响

存在决定意识,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决定新闻观念的变化,现代新闻观念必定是受着网络传播的影响的。作为发展的新闻观念,总是不断地吸收新的内容,丰富充实,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从目前我国的状况来看,新闻界人士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趋势的重要性,1997年10月,新闻出版署所属的《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咨询中心发起并组织了我国首次新闻与网络传播的研讨会。如何看待国际互联网与新闻传播的关系,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有什么特性,如何解决好路(信息传输渠道)、车(相关软硬件建设)、货(信息内容)三者的关系,电子报刊的定位和经营,等等问题,是会议关注的焦点。可见,这方面的已经有了个良好的开端。但人们讨论的问题较多的是操作性和技术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如理论上、文化上、哲学上的研究还有待于今后展开。现在,网络文化理论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但专门性的网络传播文化理论则还仅仅是开始,这方面其实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对新闻传播机制的影响

网络新闻独特的方式决定了其组织管理的机制也是独特的,跟传统的做法并不一样。网络新闻的传播机制也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中的事情,应该说我国网络新闻的机制发展建设还处于一个初步的时期。对其中的技术、法规、权益等方面的问题都还要加大研究和解决的力度。而美国等一些在网络传播上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实践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在机制上现在基本有如下几种常用的模式:1.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络上的内容完全是其纸质报刊的翻版;2.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上的内容与与其纸质的报刊内容不完全一致;3.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上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其纸质报刊的容量,形成跨媒体的地区性综合信息平台;4.众多报纸联合经营一个大型的新联网站,但各种传媒的具体内容相对独立;5.与网络服务商联合,经营专业性的信息服务站。由于是一个新鲜事物,由于涉及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网络新闻传播机制将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接受挑战,不断改进完善过程。在它的发展中,技术的进步往往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3.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素质的影响

网络传播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技术水平、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络传播的使用与发展。比如,报刊上了网,就应当拿出与印刷品不一样的东西来。美国的《休斯顿记事报》的记者编辑们,在网络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多媒体特写”(Multinedia Features),记者们带上数码相机、高质量的摄像机等先进设备外出采访,专门为网络版采制第一手的多媒体报道。他们有个栏目叫“虚拟旅行者”(Virtual Vogager),记者将外出采访的材料制件成图、声、 像俱全的报道,使得网站的访问者如临其境,具有非常逼真的立体感觉,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传播的冲击力。制作主栏的报道,在知识能力上的要求,与传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网络,接受网络,熟悉网络,要使它像得心应手的工具一样,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1) 应具备高新科技意识。网络传播的物理基础是高新科技,它的功能的开发应用也还是依靠高新科技。没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在网络传播上作出成就是很难的。(2)应具备宏观意识。 网络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它直接面向全球,在这种环境下,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要调整,视野要调整,新闻的价值标准也必然要调整。(3) 应具备新的受众意识。网络新闻传播的接受者是能够上网者。在当今时代。这些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他们的网上阅读,往往又是带有专业需要的,面向这样的受众,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有更高的文化修养,更丰富的知识能力。在当今的文化发展趋势上,新闻工作者显然要走在前列。

标签:;  ;  ;  ;  ;  

网络与新闻传播_网络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