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洋,刘江,江铸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脂肪组织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腹部MRI检查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9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腹部MRI扫描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腹腔脂肪组织含量(VAT)、腹壁脂肪组织含量(SAT)、腹部脂肪含量组织(TAT)及VAT/SAT的差异性,评价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结果:结石性胆囊炎与对照组间VAT、VAT/SAT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石性胆囊炎组的腹内脂肪堆积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脂肪含量及其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腹部脂肪分布;结石性胆囊炎;MRI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70-01

结石性胆囊炎可引起剧烈腹痛,严重者可发生胆囊穿孔、黄疸、胰腺炎等,甚至发生败血症、休克、死亡,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所以对于引起此类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胆囊结石、胆囊炎发病有密切关系。评价人体肥胖的指标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等并不能准确反应人体肥胖的程度与疾病的相关性[2],而磁共振可以精确的测量出脂肪面积[3],且相较CT无辐射。由于腹部脂肪组织最丰富,并与肥胖的并发症关系最为密切,是研究较为集中的体段[4]。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测量腹部脂肪量及其分布比例,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某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结石性胆囊炎且经腹部MRI检查的住院患者79例为病例组,并选择该院在同一时间段经腹部MRI扫描无器质性病变者40例。因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史(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或使用过皮质激素等可造成身体脂肪再分布者会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故需排除。最终纳入本研究病例组69例,对照组36例。测量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SAT、VAT、TAT、VAT/SAT值。

1.2 研究方法

1.2.1 MR成像方法 采用PHILIPS 3.0T全身磁共振机。MRI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梯度回波T1加权;横断面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呼吸门控T2加权;冠状面和横断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双回波化学位移快速扰相梯度序列,用一次屏气扫描可同时获得T1W同相位和反相位,每次屏气时间约为15s,层厚5mm,间隔1.0mm;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MR 胰胆管成像(MRCP)。

1.2.2脂肪测量方法 L4、脐或L4/L5椎间隙水平面可作为研究全腹部脂肪组织分布特征的扫描层面[5]。本研究取T1WI序列上肚脐层面图像,并用工作站自带软件直接测量出腹壁皮下脂肪含量(SAT)和腹腔内脂肪含量(VAT)的面积,腹部脂肪组织总面积为SAT+VAT,并且在此层面测量腰围(WC),所有要测量的值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

1.2.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结石性胆囊炎组与对照组的SAT、WC、TAT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VAT、VAT/SAT均值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注:χ2=10.48,P=0.001

腹内脂肪堆积者是指腹内脂肪面积大于或等于102cm2[6],从表2可见结石性胆囊炎组的腹内脂肪堆积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看,结石性胆囊炎组的腹内脂肪组织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腹内脂肪组织与结石性胆囊炎有关。本研究还表明结石性胆囊炎组的腹内脂肪堆积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与对照组间VAT/SAT值差异显著,提示腹内脂肪过多易导致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结石性胆囊炎是指胆囊内或胆囊颈部发生结石的疾病,而腹内脂肪堆积导致胆囊结石的原因可能为:

(1)腹内脂肪过多堆积是引发胰岛素抵抗(IR)的主要原因[7],而高胰岛素血症可致胰岛素相对性分泌不足,进而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从而形成胆囊结石;胰岛素不足还可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造成胆汁总胆固醇过饱和状态,结晶析出,最后形成结石。此外,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促使乙酰辅酶A羧化酶、磷酸甘油酰基转移合成增加,从而导致结石形成[8]。

(2)腹内脂肪堆积过多者可导致胆汁排空延迟[9]。

(3)腹内脂肪过多者的脂肪、肌肉、肝细胞等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糖耐量减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出现高脂血症,亦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基础[10]。本研究还发现,结石性胆囊炎组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结石性胆囊炎发病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者易发生结石性胆囊炎,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腹内脂肪组织含量及其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有关,且腹内脂肪过多者易导致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故提示我们适当减少腹内脂肪,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晓敏,徐萍,等.上海松江地区胆囊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30901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7):2881-2885.

[2]陈静,田志强.腹部脂肪分布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8):683-686.

[3] Marilyn JS,Charles FH.Total and Intra-abdominal Fat Distribu-tion in Preadolescents and Adolescents: Measurement with MR Imaging [J].Radiology,2007,242(3): 846-856.

[4]于铁链.人体脂肪组织(AT)的CT测量[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1,14:257-260.

[5] EL Thomas,JD Bell.Influence of undersampling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ments of intra-abdominal adipose tiss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03,27:211-218.

[6]贾伟平,项坤三,丁炜,等.男性中国人体脂分布与激素模式[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23:801-809.

[7]邹大进,吴鸿. 腹型肥胖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治疗展望[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4):309-312.

[8]韦秀英.糖尿病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探讨[J]. 华夏医学, 2001,14(3):269–270.

[9]黄淇标.胆石症.实用内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87,187.

[10]陈灏珠,李宗明.肥胖症.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版,1992,751.

论文作者:张洋,刘江,江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MRI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洋,刘江,江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